ZT我的回国一年体会 (金融背景)
(2006-08-22 11:39:35)
下一个
我的回国一年体会 (金融背景)
先说说我的背景。 我本科一毕业就到了美国。 读了一年Ph。D经济学, 然后就在一个Local的证券公司工作了2年半。 主要从事Equity Analysis和Asset Allocation工作。 读了一个Top30的MBA暑假在一个Hedge Fund做Equity Analyst。 2003年毕业。 当时工作很难找。 我在的城市受经济的影响很多公司都裁员。回国发展一直是我的梦想。 觉得自己的Skill Set更适合在国内发展。 于是就在Summer回国搏了一把。 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一辈子都呆在美国做Employee从来不回国Try一下, 将来会后悔。 如果试过没成功, 心里也踏实了。背景概况:
1. Top30 MBA
2. CFA
3. 2。5 Year 金融背景
4. 家庭背景一般, 没有特殊的国内关系。
我选择了Shanghai。 北京太官僚不适合我。 面试了很多公司包括中金。 最后选择了一家外企投资公司。 工资250,000RMB。 每月扣掉税和四津(养老医疗)后是16,100。 租了一个公寓3。5K在淮海中路, 上班还算方便。 我是manager 的职位。 主要负责帮投资者找中国的股权投资项目, 也就是Private Equity的工作。 当时还和一个美国投资公司一起做中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项目。 听起来很是interesting和challenging,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进展很慢。 国内很官僚, 做事方式和美国完全不一样。 好的企业太少了。 看了成千上万的项目介绍, 值得投资的公司很少。 不良资产的项目就更惨, 被北京的AMC(资产管理)公司的老总们打太极, 一直没有实际的进展。 郁闷了一年之后, 最后还是回来了。从这次回国经历来看, 我是个Loser。
国内金融Job Market概况也是我的职业篇
1. 国内的金融市场发展还是初期。 看看国内的股市就知道了。 无论从交易量, IPO的数量还是公司的质量来看, 和美国比都是小儿科。 公司债卷市场为零。 资产证券化没有。 PrivateEquity还是初期而且投资了也很难套现。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海外上市或者被其他国外企业收购。 这个初级的市场决定了不可能有很多高薪的Finance Job Position。 唯一的一些亮点是: 投行的中金, 一些中外合资的基金例如Franklin Templeton等等。 中金Research Dept 的薪水是25万左右。 中外合资的基金Equity Analyst 的起薪是20万左右。 和美国的80K美元比相差还是很大。
2. 一个的公司有他的独特的竞争优势(distinctive competitive advantage)。 很难被竞争对手所Copy。 对于个人来讲这也一样。 从我现在的Level来看, 和国内的Associate相比优势还不够明显。 Securitization 和一些其他StructureFinance的东东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市场可以运用。 这也意味着自己在MBA所学的东西能被运用的还是很少。 我和国内的同事相比最大的可以运用的优势就是英文和对美国市场的了解。 而他们的工资只有我的四分之一到一半。 我的工作压力还是很大的。 总体来说国内的1。3Billion的人口决定了Return On Human Capital还是很低的, 并且将来还会很低。 如果你没有什么特殊的优势或资本, 只是在国内打工,那还不如在美国干。 同样的干活回报相差太大啦。 嗨。。。凡人对于Salary Cut心理上还是很难承受的。
3. 如果有一天我再次回国的化, 要么我可以在一个国际化的金融公司里面担任一个Managing Director的职务也么我自己做老板开公司。如果没有这一天的化我可能还是选择呆在美国苟且偷生了。 国内市场大人力资源便宜, 自己做生意很不错, 但是给别人做的化却很惨。。。
我的生活篇
1. 国内尤其是上海的消费还是很高的。 我每月工资花光光。 主要花在消费上面。 我喜欢去酒吧。 上海的新天地一次500到1000左右。 还有就是请客吃饭加上朋友借钱。 一年一分钱没存还贴了不少我的Saving。 我同意有些网友的看法, 国内有很多地方消费很低。 可惜那些地方都不是我去的。 我不是吹嘘我的财力, 而是我已经习惯只去Nice的地方了。 在上海这些地方可都很贵, 和美国的消费差不多甚至更贵。
2. 国内整体生活水平还是很低的。 在美国呆了这么多年, 刚开始的时候挺难适应的。 毕竟我也只是个凡人。 Living Standard的下降还是挺难适应的。 不过Maid便宜, 我在家什么事不用做雇了一个Maid。 一个月1000 RMB。 吃饭, 洗衣打扫, 买东西全包。 很爽。 但是也从另外一面体现到国内人力的不值钱。整体环境我想大家都知道, 我就不多说了。
3. 工作之后业余生活丰富。 去酒吧, 餐馆只要钱带足还是有很多地方玩的。 但是玩玩也就腻了, 事业上没发展心里还是空虚。
4. 这点是给没结婚的男人看得(在美国这样的不多了)。 国内MM巨多。 美国的海龟背景还是挺吃香的。 如果你还没结婚的花, 找个好老婆不成问题。 不过上海的MM还是免了吧。 太嘬, 受不了。
这只是我的个人经历。 很片面, 写的也不好。 有不同看法的人还请纠正。 但请不要乱骂。
在命运的通道中觉悟时,命运的入口早在不知不觉中PASS BY。只能想法创造下一个命运入口,却充满了UNCERTAINTY。怕的是惰性,要不沉下心来,一点锐气都没有了多末恐惧,只有随波逐流。
年青时需要悟得更早些,年长时更需要勇气。
如果在回国之前就可以联系到公司和职务, 这是最好。 不过由于中美两地相隔太远, 我想绝大部分海龟还是先回去然后再找工作。 我找工作主要是靠network, 猎头, 招聘广告和一个在国内读MBA的朋友给我的大公司的Job Lead。 国内猎头的能力很有限, 手上好的职位很少。不要对他们抱有太多希望。 最好从自己的人际网络着手, 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 招聘广告的职务一般比较低。 我做了很多面试。 整体感觉是如果面试的人在海外有工作和学习的背景, 我的面试做的都很好。 如果是全国内背景, 就感觉一般。 主要原因是相同的背景能产生类似的看法与共鸣, 面试的时候谈的也比较顺。 还有潜意识的一点, 就是在国外生活时间长了, 刚回国的时候会带有一点Attitude。 遇到海龟或外派的人, 他们会欣赏你但是却会招来国内白领的反感。 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建议刚回国的朋友, 一定要Humble。 遇到全国内背景的面试人, 一定要按照国内主流的思维来回答问题。 决定Offer的时候, 最好自己的顶头上司有国外背景, 公司的管理和文化是外企。 要不然工作起来冲突可能还是挺大。我的面试经历中最有趣的是中金。 先在复旦考笔试。 主要是英文和写一篇投资报告。 呵呵, 这是我的专长。 我笔试上海第一(第一轮面试的顺序是按照笔试的成绩排的)。 第二是在英国牛津毕业的一位老兄。 第一轮问问General和一些基本的Finance问题。 顺利过关。 下午和Analyst面试, 问题要Tough一些。 我遇到很多Technical的问题, 例如Asset Swap以及对一些行业发展的看法。 可能他们想考考我的知识面。 我整体回答的很不错。 顺利过关。 最后一轮和MD见面。 这时面试只剩几个人了。 一个复旦研究生的妹妹笑着和我说海龟都死了,就剩你一个了。 呵呵, 给大家一个国内残酷竞争的景象。 不过她还是比较Naïve, 出来后竟然问我问了什么问题。。。 我在回答最后一个MD问题的时候, Quote了一些我在美国分析公司的情况。 被他抓住(国内企业的公司治理和美国是完全不一样的)恶问了一顿。 我对市场的看法和对一些人物的看法和他也不一样。 面试做到这一轮, 以不是能力的问题了。 而是是否你的Style Match他的。 结果被拒掉也很正常。 这个MD应该是在国内发展起来的, 说话不夹英文(呵呵, 海龟的臭习惯)。 也不喜欢我说英文。 对国外市场不是很了解。 是国内和香港市场的专家。 海龟们, 碰到国内背景的面试人要小心多加准备一些国内市场的情况。
国内的白领比这里日子难过。 巨大的生活压力(看看上海的房价)使得他们工作很卖力, 人也很现实。 这就是我在第一篇中说到为什么起点要是一个比较高的职务。 和他们在同一个Level竞争不是民智之举。最后不到万不得以, 千万别去国企文化的公司。 呆一个月我保证你自己就辞职了。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 大家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辨析。
在工作中要尽快了解国内的市场, 要不然会招来别人笑话。 我和国内的同事相处还是不错。 自己做事低调再尽量Perform。 并且只要一牵涉到外资, 自己还是有明显的优势的。 我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做为国外投资者和国内企业或官僚的Liaison。 我对东西文化和市场的了解使我这块工作干得很好。 分析清楚自己的竞争优势, 选择自己的工作和公司必须要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再尽量network, 不断在新的环境中Reposition。 海龟一般起薪都还比较高, 如果你的工资是你同事的一倍。 你的Performance的期望就是他的一倍。 如果你没办法做到的话, 就可以开始找下一份工作了。 与其他们炒你鱿鱼还不如你炒他们。
总之在美国是个Fixed Income, 回国是个Call Option。 美国的FI的Coupon Payment高, 工作的安全性相对比较稳定。 回国Payment低, 职业发展风险大。 所以选择回国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你所从事的行业必须将来有个很高的Payoff。 否则光从钱的角度解释不通。 我分析的有点功利。 当然还要加上Fulfillment, 照顾父母等等。 只是我无法进行量化这些因素。
上海的吃, 穿, 住, 行还有夜生活。
吃
其实在美国觉得国内的美食如何如何, 我吃了几顿就没什么欲望了。 在上海, 我们公司吃饭(很经常)一般去小南国和苏浙汇。 小南国很差, 不是公款自己别去。 苏浙汇的菜很精致。 那个醉蟹是极品。 建议尝尝。 中午有一些美味的点心, 可以吃business lunch. 这两家饭馆价位比较高。 自己吃饭就是到处乱吃了。 黔香阁不错, 在淮海中路有一家分店。 达令港是改良后的川菜, 也可以去去。我出差的时候和我香港的老板吃了不少美食。 我们到任何城市都直奔当地最好的餐馆, 大吃一顿。 香港的消费高, 所以我老板从来不错过任何一次到大陆的机会。 我最怕的饭局是和当地的政府官员吃饭。 很累。 脑子一直在想下面该说什么, 有时还要当翻译。 动筷子只是逢场作戏一下。 吃这种筵席还不如回家泡面。 平时让Maid去菜场买回来做, 好几个菜。 我一个人吃的很少, 绝大部分都扔了。 不过国内的菜便宜, 花费不大。 谈到Maid, 我再多说几句。 Maid便宜, 回去一定要雇一个。 在上海绝大部分Maid都是从外地农村来得, 人比较朴实, 不过不是很会理家和做饭。 例如把我的西装熨坏和用湿毛巾插皮鞋。 上海的本地Maid会理家, 菜也做的不错。 不过很小市民。 多报菜钱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你能碰到一个又会理家人又本分的极品Maid, 一定要留住。 她要多少工资都给。吓不死人的。总之回国吃不是一个issue。
穿
国内的名牌衣价格Ridiculous。 给大家一个例子。 雄海龟爱穿Polo衬衫, 美国的价格大家都知道。 在国内是800圆人民币哦。 当然你可以选择去襄阳南路买假货, 我没去过听说不错。 回国前还是多买一些衣服吗。 中国制造的衣服拼命往美国运, 我们海龟还要把衣服往国内搬, 荒谬荒谬。。。
住
如果在浦东陆架嘴工作。 住在菊园或江临天下不错。 房租比较贵。 我的两室一厅的房子月租超过6K。 住的地方可以看到黄浦江, 不过没意思。 一眼忘去, 上海就是一个大工地。 到处都在盖房子。 没办法, 回报高吗。 不过小区环境好也安全。 后来换到淮海中路, 房子老了一些不过上班方便。 也不错。 建议住的地方离公司要近。 上海的交通和美国开车Door To Door相比还是不方便。上海的房价还是很贵, 和收入不成比例。 房地产的回报远远超过人力资本。 我在上海没房产, 所以不爽。
在美国开车习惯了, 回国还是有点不适应。 上下班的时候打车不好打, 地铁车厢高峰时间就是沙丁鱼罐头。 你要打车的时候没有, 不想打车的时候空车到处都是。 国内开车野蛮, 这是中国特色。 在国内千万别发表这看法。入乡随俗。 你开一会可能比他们更野蛮
夜生活
夜生活丰富。 我住的地方离新天地很近, 所以去的很多。 Paulaner 那里的白啤不错, 一定要尝尝。 我在美国都没找到这么好喝的啤酒。 过了9点以后就开始跳舞了。 漂亮MM遍地都是。 不过这个地方不是找一夜情的, 都是结伴而来。 新天地在上海是个游客和小资做秀的地方。 消费比美国还贵。 我刚到上海的时候, 在那里听到了上海摊的主题曲, 想想当年发哥闯上海摊的情景很有共鸣。 激动了一下。 新天地其他的Bar&Restaurant也很多。 那里管理很好, 没有坐台女什么的。 我走的时候, 二期工程已经上马。 襄阳南路的Blue&Jazz不错, 那里有Guinness的生啤喝。 想泡妞就去那里的BabyFace吧。 夜总会也很多, 我在上海只去过一次。 所以没多少经验。 嗨。。。 我们公司和客户(韩国和日本的)饭吃到一半, COO就开始给妈咪打电话订包房。 我从来没去。 道理很简单,没有老板愿意让你看到他在KTV包房里的丑态。 一个外企公司都这样, 可见国内的社会风气。 玩玩是可以的也是一定要的, 不要过份沉迷与酒色。 毕竟回去是干事业的, 不是Vacation的, 这些对事业的发展Distraction很大。
随便写了一些, 支离破碎。 欢迎大家讨论补充。 最后顺便问一句, 有谁对美国专做China或Asia-Pacific的基金或Hedge Fund了解的。 我想了解一下这些公司的情况。 先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