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01)
2008 (100)
2009 (457)
2010 (459)
2011 (331)
2012 (221)
2013 (220)
2014 (230)
2015 (135)
2016 (184)
悄然回国:(11)告别武汉 2011-1-3
上午,老公在街上买来包子,一家人的早饭就解决了。
早饭后,我和老公去了饭店里的泰式按摩,老公昨天就说那位昨天给他按摩的19号服务员很好,一定让她今天也给我按摩一次,结果这一按摩就按了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去了。
中午我去前台将我们的房间使用时间延长了半天,因为结账时间是中午12点,我延长了半天,到下午六点。
下午去了老母家,跟老母依依告别,恋恋不舍。老母亲说离晚上开车时间还有好几个小时呢,叫我们在她那儿吃了晚饭再走,我说我们只买到从汉口站上车的车票,因而要从这里早走许多。
老母亲嘟嘟囔囔了一番,也留不下我们吃晚饭,心里有些别扭。老公和儿子都与她拥抱告别了。最后轮到我,我搂着老妈那弱小的身躯,心里好担心啊:这个年纪了,一个人生活着,怎能不叫人担心!
看到老母亲颤颤巍巍地站在家门与我们挥手告别的样子,让我心碎心痛。这是见一次就少一次的了。
回到饭店开始收拾东西、装箱子。老公发现我们的东西还是太多了,原来的三个箱子放不下了,就临时又出去买回了一口箱子,顺便带回了些炒饭炒面之类的,晚饭就打发了。
晚上,父亲也赶到了我们饭店来,我怎么劝说他也一定要送我们到汉口车站,我也只好由他了。
我退房间的时间里,我让老爸去外面找出租车。
退了房间,走到了街上,雪不下了,地面也不是那么精湿精湿的了。我让老公和儿子把箱子拉到马路边,等我老爸。可老爸走回来跟我说,晚上的出租车可不好找,尤其一听说要过江,就都不愿意拉。
我只好自己去找出租车,我就不信,这么好的生意。会没人愿意拉?只是这好像的确有些难度的:我们的箱子又多了一个,一定是要两辆出租车的。我在路边等了几辆,也是不愿意去汉口火车站的。后来发现路边还有好几辆“黑车”就是不挂牌子的出租车。我只好找了一个“黑车”,他要价55元,我就答应了,因为去年我从汉口站下车,打车回妈妈家,也花了近六十元呢。后又幸运地拦着了一辆正式的打表的出租车,我让老爸带着儿子上了打表的出租车,我和老公上了黑车。
一路上,我跟老爸用手机联系着。老爸的车走二桥,而我们这辆车的司机却要走地道。也好,这回见识了一下长江江底。反正我们的车费已经说好,只要不耽误我们的火车,随他走那里了。
看来还是走二桥快,我们出了过江隧道后,老爸的车就已经到了汉口站了,我们又开了近一刻钟才到的。
新建的汉口车站一切都不齐全,门口的广场很大,可还没完全修好,出租车开不到候车室门口,上火车人们要自己拖着行李走过广场。
我们到了汉口车站时,老爸和儿子在入口处等着我们呢,老爸说没有站台票买,守门的还不让老爸进去,说我们这几个年轻力壮的怎么还让老人来送我们呢?我去了隔壁的售票厅,问了一下,的确没有站台票出售,因为里面还没完全修好,不宜接受送行的人。我说总不能不让人送到站台上去吧。售票员告诉我,可以先进到候车室,那里楼下有一个可以办理上站台的地方,就是要送客人的身份证。老爸说他带着她的老年人证呢!
我们进到候车楼,找到了那个可以办理送站台服务台,他们一看我老爸这样老了,就都不同意他送我们到站台上。我也不知道那站台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也劝老爸还是早些回家的好。可老爸就是不依。我们便一起来到我们候车的地方。崭新的候车室,宽敞、明亮,凌空横跨在好几条铁轨上。我们虽是软卧车票,可这候车室里还没有设置软卧车乘客候车间,我们只能跟普通乘客一起在我们车号的候车区等着。
离开车的时间还早,老爸也不是从哪里找来了两个民工,说是车站里的工作人员给介绍的,是临时的小红帽,可以帮我们将行李送到车厢里,我问他要多少钱,他说一口箱子20元人民币。也够贵的!北京站每个箱子才收五元钱。他说他负责送到车厢里面,放到行李架上。我给了他三口较重的箱子,说好了是六十元人民币。剩下一口很轻的箱子,老公可以自己拎着。
离开车时间只有30分钟了才让我们去站台,也没有能提前上车的优待。这两个民工也一起与我们等了近三刻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的推涌中,我搀扶着老爸,拉着儿子下到站台上。站台也没有什么正在施工的地方,一切都很正常,不知为什么车站的服务人员要撒谎?两个民工很卖力地把我们箱子拖进了车厢,放到了行李架上。我给了他们60元钱,他们满意离去。很快车厢里就播送要送人的人下车了,我们一一跟老爸告别,要老爸好好保重身体,老爸也反复地嘱咐我们好好看着东西,别丢了什么!还给了儿子一个红包。
列车缓缓地启动了,老爸孤独地站在昏暗的站台上,看着我们的列车驶走。想必此时老爸已是老泪纵横了。
列车离开汉口车站,车速便加快了起来。老爸来个电话,说他已经在回家的出租车上了,让我放心。莫约半个小时后,我估计着应该是老爸到家的时间了,给他打去电话,他说他正在家门口呢,正在开门,进屋,然后还让我跟他老伴儿何阿姨也说了几句。随后我也给老妈去了电话,告诉她我们已经在开往北京的列车上了,这才招呼着儿子躺下、睡觉。儿子又是在上铺还是下铺之间选来选去,还是决定睡下铺了。老公也睡下铺,我就只好睡在了上铺。
可我躺下也睡不着,与老父老母的告别,每次都让我这般心痛,真的害怕,这次见到了,下次是否还能见到。
我从小就羡慕那些父母相敬相爱,家庭和睦的孩子们,现在更羡慕那些一对对恩爱生活着的暮年人。
父母的事情,做儿女的看来是管不好的。
实话说,我这样“远走高飞”也有一大半是因为我想远离这个让我不得心宁的家,远离父母无休止的争吵,以为可以“眼不见为净”。
可殊不知你出生、成长在这种家庭里,这种烦恼就会永远跟着你。就是现在,几乎每次我与母亲视频,母亲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跟我唠叨我父亲的那点儿破事儿;数落我的前夫—我女儿的父亲,尽管那些事情我都听得耳朵起了厚茧。
我太了解母亲的性格了,什么事儿都要求个尽善尽美,活得太累,可我也只能望而叹之,到了这个年龄还指望她能改变自己吗?对母亲的唠叨,我只是默默地听着,不置可否。
悄然回国:(12)初见女儿的公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