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01)
2008 (100)
2009 (457)
2010 (459)
2011 (331)
2012 (221)
2013 (220)
2014 (230)
2015 (135)
2016 (184)
临外出度假前,在视频里跟母亲争执了起来,因为今年秋假没回去,改在冬假,母亲认为有个圣诞节,我们的假期应该能长一些,怎么也接受不了我们在她那里只呆十天的这一“残酷”决定,我跟她解释也解释不通,还惹得老妈生起气来,没能给老母亲消气我们就一下子外出去一个海岛度假两周,没法跟母亲联系了。度假前母亲也没在上网来,我跟她打了电话,告诉了她我们度假时没法与她视频了,老妈妈也老小孩脾气地带答不理的:你们一度假,我就得寂寞了,你们就这样自私,忍心让我受寂寞!唉,真让我不知该说什么。
度假回来后,公司里的活儿忙了一气,到了周末才的空(有时间)跟老妈妈联系。可她老人家也没在约好时间上网来,我给她打去电话,她接了可说是听不见我的声音,不知道我是谁,可我能清楚地听到她的声音!我想,老妈还不至于这么耳背,肯定是故意不理我了。老妈就是这么个倔脾气!
我跟女儿唠叨了几句,女儿说,她跟他老爸也矛盾着呢,真是父母是孩子一辈子的冤家,你惦记他们,他们要么就是不惦记你,要么就是太“惦记”你。
母亲说,孩子是母亲心上的肉钩子,那父母就是孩子们的什么呢?
我一时找不出很合适的形象地比喻来,我只觉得是一种压力,心理上的负债--父母的养育之恩施一辈子都无法还完的。
女儿上大学时感觉到,她被父母“光环”曾压得难以喘气,因为有父母留学的“榜样”,她也被要求去走这条路。
实际上,父母对孩子的希望就是一种压力,一种束缚。压力,妥善利用的话可以成为一种动力,鼓舞和激励孩子不断努力;但束缚就会让孩子喘不过气来。给孩子们自由,让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哪怕就是很片面,很单纯的,父母应该给他们指出单纯和片面,若孩子们还是要坚持的话,那他们必定是有他们的理由的,这些理由,我们这一辈子的人恐怕理解不了了。即使就是那些孩子们常犯的毛病和错误,家长说了多少遍他们也改正不过来时,就只能让他们亲身吃吃苦头,经历一下“碰壁”滋味,他们就能“切身”体会到了。
按孔孟之道的“父母在,不远游”(三字经里的吧?)来说的话,我们这些海外游子都是不孝顺的了。母亲每次提到她那里是“空巢家庭”好像都是在责怪我,我问老妈:当初我出国时,您不是大力支持的吗?
做父母当然都希望儿女们有个好生活,那个时候都认为,实际上也是,出国的生活比在国内好,所以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而不愁”,在我这里却是“儿行千里心系母,母却不解女儿愁”。
父母这对儿冤家,对儿女们来说,“孝敬”二字该如何理解,如何做好呢?
母亲说我是她的想头,现在的生活中,除了儿女的亲情,子孙的天伦之乐,还能有什么想头呢?
这话我听起来怎么有些像无法摆脱的“紧箍咒”呢?
女儿说:“这是我姥姥需要你的Attention!”
可我的Attention,也给了她了,只是没有、也不可能给她全部,除了母亲,我毕竟还有去我自己的生活。
人老了真的就像小孩子似的,需要儿女们很多很多的Attention吗?我想我不会的,--同样,我有我自己的生活,儿女们有儿女们的生活。
我认为,父母是在儿女们受到挫折,遇到困难时才想得到的,是为儿女们安抚伤痛,增添勇气的,而在平常的日子里,不要用儿女们太多的Attention。日语里有句话:“便りのないのは、一番良い便りだ”—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我跟老妈说这句话,老母亲却不能接受。
跟老公商量,老公说我过于迁就我妈,可他自己埋怨他妈埋怨归埋怨,还是乖乖地听他妈的,那些不满的唠叨,也就敢跟我说,不敢跟他妈顶嘴,连儿子也要避着点儿,不然儿子也会跟他奶奶学舌的。
唉,按女儿的话来说,还是“送佛送到西,好人做到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