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日子与历史

(2009-11-05 09:59:17) 下一个

陪孩子写作业是一件苦差事。 女儿高中最后一年学业繁重, 作业要求的水平也很高:历史要读很多材料,英文要读一本本小说。 这样深入进去以后,才能动笔写一个有关的专题。有时候思路进了一个胡同时, 又要出来,开辟一条新道路去研究它。女儿说她需要人陪着写作业, 因为一个人的压力比较大。 我能理解, 即使大人, 也常常需要同事间的讨论来启发自己的思路。

晚上,我这个妈妈得放下我的事情,专注于她作业里的问题, 在她没力气写下去时鼓励她,让她重新有热情。往往陪她一晚, 最后我也有筋疲力尽的感觉。

忙碌辛苦,确实是的。可如果只看到忙碌辛苦,才是不幸,就像过去的我。

既然决定好好陪她作作业,就安心地陪伴, 事后回味,我也可以找出里面不少细微的乐趣来。

上周五和周六晚花时间陪孩子讨论,写申请大学的作文。 她起初写了一篇不让我修改一字, 只能提意见, 然后她来决定是否修改, 如何改。 如今这高中生对老妈显然不是那么完全信任了。

不过没关系,我先读了她的草稿,听她的构思和写这篇的过程。问了她许多问题,逻辑衔接, 具体事例的结论,用词的准确性,段落顺序,等等。 女儿都仔细听了, 她自己做相应调整, 讨论得很好, 写完了一篇。

第二天写第二篇, 我陪她一起从头思考。 要引用的实际生活例子是:一, 妈妈在我五岁时给我洗澡, 我坐在浴盆里问她:什么是历史,妈妈告诉我, 历史就是现在以前发生的事。 我笑说, 这件事妈妈已经没印象了, 你到还记得住,看来今后给孩子说话要小心慎重噢, 不然将来被孩子引用就麻烦啦。 女儿说其实严格地说我不同意你这定义, 什么是现在, 现在多长啊,一分钟, 一年,还是十年。 不过我想用这个开头, 就凑和着用好啦。 我附和,嗯, 好吧, 凑和用吧。

还有一件小事:十一岁时在公车上踩了一位外国老太太的脚,老太太用法语咕哝说:中国人如何如何。我很震惊, 如果是欧洲女孩, 这老太太可能会说这孩子真粗心,但不会因此给一个国家贴上不好的标签儿。 这件事让我认识到:我们不是活在人人平等的理想世界, 而是住在一个充满各种偏见的现实世界。

好,这些跟历史有什么关系呢。 女儿说, 关系就是, 现实世界不完美, 有偏见, 但正因此我喜欢历史课课堂。 因为在课堂上, 大家可以不再代表自己的国家的观点, 而是超出历史事件之外,哪个国家的做法你都可以肯定, 或者否定, 没人会觉的奇怪。美国人可以批评美国的伊拉克战争, 中国人也可以批评中国的一些事情, 也可以批评美国的行事。 并且, 别人批评中国的事,和我们个人都没有关系。各人只要以自己的真心为依据,去评论历史事件, 没有人会对你的言论大惊小怪,也没有人给你随便贴标签儿。 历史课才真是一个比现实更好的理想世界。

所以你的结论是:研究历史要求你尽量当一个局外人,客观评价。 很好。 还有没有什么别的好处。 嗯, 我想想,还有它使我从现实的苦恼中得以解脱。 你能不能说一个具体例子我听听。 她说了一个冷战历史的例子,说明在这个历史事件中, 不同国家之间的偏见是如何逐步形成的。 最后女儿的结论是, 通过历史研究,她明白了形成偏见的原因, 以后也就不对现实世界的歧视和不同关观点的存在感到奇怪和震惊了, 因此精神上的压力得到了释放。

这个讨论实际上进行了很长时间, 最后形成了她的申请论文。写到一半,当她的思路卡住了不知往哪里走的时候,我拉过她的手, 为她祷告, 承认我们的智慧有限, 求上帝给她智慧和启示,给她能力写好这篇作文。 这是我的信仰,也是她的, 虽然我也不知道究竟上帝会不会帮他一把, 反正我们该做的做了。 不知不觉中,真的思路就慢慢理出来了, 而且逻辑很流畅。她现在纸上写下要点, 然后在电脑上成文。

这篇作文写好以后, 我给她检查一遍, 几乎没有要改的字。 写得从风格到思想都有独特之处。我表扬她, 这篇作文写得非常的好,会给你的申请加分的。 当晚,在半夜两点多,她终于提交了一个学校的申请表, 迈出了申请大学的第一步。

其实她的老师前几天就批评她拖拉, 作文迟迟未写, 以至于提交申请以前老师来不及看。 但等过后她给老师过目时, 这位学校的美国大学升学顾问吃了一惊说:真怪,你并不是母语英语国家来的, 但是作文比母语的学生写的更好。

女儿私下给我说,我知道这次我很拖拉, 作文很久写不出来。 如果最终我能上这个常青藤大学, 那一定是上帝安排的,不是我自己有这个能力。我说, 我一直相信祷告的力量,下一次别忘了困难之时要祷告。  灵感就像空中的风, 你不知道她从哪里来, 也不知她向哪里去, 但是你可以求她来帮助你。

这两个晚上我们都忙到夜里一两点钟,直到人困马乏。 但是, 也正因此我们都能记住这两个特别的晚上的坚持, 记住神与我们同在的恩典。 

我的反思是, 以前这样陪孩子写作业的时间太少了, 以为女儿喜欢自己独立,自己长大,其实谁的生活谁的功课都不易,母亲的责任涉及孩子成长的每个方面。

我也在学习成长中, 年纪一大把也不断有新东西学。

也许, 越是那些麻烦的, 艰难的,痛苦的过程,越能从中翻出值得回味纪念的内容来。 活在每一天, 包括容易的快乐的日子, 也包括艰难的辛苦日子,使那逝去了的生活,写满美好的回忆,该有多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苗青青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首席聊天师的评论:

问好姐妹,灵感从神而来, 耶稣说:“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 却不知道他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凡从圣灵生的, 也是如此。”

约翰福音3 章8节。

新周愉快!
首席聊天师 回复 悄悄话 灵感就像空中的风, 好比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