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孩子教育与父母自我教育 (ZT)

(2006-07-25 07:25:13) 下一个
奕豹和朋友谈起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朋友很担心孩子在西方会人心不古地拜金、拜物、拜暴力、拜花花公子、拜毒品……。朋友说,“这孩子打又打不得,倒不是舍不得,而是怕被关进去。说又说不过她。放手不管吧,怕不到14、5岁就挺个大肚子回来,给你生个极具杂交优势而不知其父的外孙来。”奕豹建议带孩子去教堂。几年下来,父女俩都象是移民到了北美的活雷锋。

  带孩子去教堂能教好孩子,这自然是好事。但对很多自己不信教的父母来说,这就多少有些为难。此外,孩子现在听了教堂的话学了好,将来不信教堂的话了,是不是会学坏呢?这也是个担心。那么,不带孩子去教堂能不能教好孩子呢?

  山人自己有个女儿,掌上明珠一般,自然绝舍不得打。不才一向嘴笨,但还不至于说不过她。自己孩子当然不会放手不管,可也没有多么家教森严。如今她说话就十六了,虽说没好到象是移民到了北美的活雷锋,至少没有让人看著别扭。朋友们在夸奖了她之后,总会问你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不才对这个问题,往往回答不出来,因为我们并没有使劲扭著拗著教育孩子。不过,回过头想想,也许,不教育孩子怎样比教育孩子怎样更要紧:

  一、在家不跟孩子说英语。朋友们总是夸俺闺女中文讲得好。按理说这不算夸奖,中国孩子说不好中国话,那是语言残障。但在北美,这夸奖却是真心的。孩子在外边,用中文的环境少,家里几乎就是最后的中文天地,如果做父母的连这点中文空间也不给孩子留,岂不残忍。孩子需要同父母做最细腻的交流沟通,一个人的外语可以好到足以和人争执谈判,谈天说地,乃至打情骂俏,但用在和自己的孩子沟通上则永远不够。有的父母怕孩子觉得父母说不好英语,看不起父母。其实,和孩子在家说英语,等于承认英语是正统,中文是家乡土话。在承认了英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之后,父母那两句磕磕绊绊的英语,只会让孩子更看不起。

  二、上中文学校不随便缺课。中国孩子上中文学校,尽管每周只有几节课,却是非常有益的。俺闺女从小换了几个地方,坚持上中文学校,学到了小学五六年级水平,实在没有更高年级的班可上了,才算作罢。

  三、不给孩子取洋名。有位不太熟的朋友有一次误认为俺闺女叫简妮芬,在不才面前简妮芬长简妮芬短地夸了半天。不才茫然地问简妮芬是谁的闺女,结果两人都很尴尬。孩子的中国名字没有什么不好,乱取洋名完全是浪费姓名资源,增加重名几率。同学老师叫不准中国名字,这是小问题,慢慢地就能叫对了。即使永远叫不对也没什么了不起,人家耶稣基督的名字不也被叫走样了吗。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不仅是武二郎们的奢侈品,每个有自信的人,首先不应对自己的名字自惭形秽。大人们见了孩子总会问几岁了,叫什么名字。对扭扭捏捏不肯说自己名字的孩子,人们多少会认为,这孩子没出息。本人并不一概反对给孩子起个洋名,就象不才给自己起了“山人”这个笔名一样。但父母们应避免让孩子产生洋名是正宗的误解。

  四、干家务不算钱。我们这个世界到处充斥著钱,这是对人类社会的扭曲。钱有用,但钱不是一切。很多东西是金不换的,比如家庭成员间的互相爱护和帮助。据说有的人家里孩子干家务给钱,洗碗给多少,剪草给多少。据说这样有利于孩子走向社会,不才对此不敢苟同。一个与父母算钱的孩子是个心理残疾的孩子,这样一个低EQ的孩子在社会上很难生存得健康。

  五、不把毛病当光荣。孩子暑假回国,街上车多人挤天热,厕所脏臭有苍蝇。孩子不习惯,这是再普通不过的现象了。带孩子回国,就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中国。有的朋友把孩子的不习惯当成荣耀对人夸,好像这样孩子就高贵了。孩子有的话不会用中文说,有的中文字学了又忘了,拿西方概念不恰当套用在中国事物上等等。这些都是不足,而不是荣耀和高贵,父母不应给孩子错误的信息。

  六、不完全依赖学校。美国学校学东西太少,孩子大好的学习时光白白玩掉实在可惜。在孩子力量能及的情况下,多教孩子点东西,不仅有学业上的益处,更有人格发展上的益处。孩子为什么会学坏?因为他和一帮有毛病的同学混到一起了。而你的孩子之所以会和有毛病的同学混到一起,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你的孩子跟他们成绩差不多,因而是一类的。相反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全是A,一上数学课就跳班去高年级上,你的孩子就会和另一批有教养的同学在一起。俺闺女因为成绩好,如今考进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创办的实验学校。她同学里很多都是像她这样的中国孩子,大家都是这样学过来的。

  七、不管美国人怎样教育孩子。山人听到很多人讲美国人如何如何教育孩子,言外之意是我们在美国生活也应如何教育孩子。本人不想引经据典讨论这个问题,只想讲句胡传魁的粗话:美国人放个屁也是香的?这类议论有两个误区,首先美国人未必就是如何如何教育孩子的,其次我们中国人没有必要必须按美国人的方式教育孩子。我们中国人难道连孩子也不会教育了?你要使孩子成为一个自信的人,首先你要对你自己自信。

  八、不歧视黑人和墨西哥人。人人生而平等,不仅是政治上正确的口号,它关系到我们每人的生活环境。歧视黑人和墨西哥人,也就等于告诉孩子人有高低贵贱之分,于是就等于告诉孩子还有比我们中国人更高一等的白人。让你的孩子一辈子带上这样一个精神枷锁,想来不是父母的本意吧。

  要想孩子学好,最要紧的是要让他知道自己是个堂堂正正的人,树立一个自信。孩子的毛病,很多是我们通过某些通道影响了他们的。所以孩子教育问题,实质上是个父母自我教育的问题。

  俞力工有篇分析台独的文章有个很精辟的观点:近代史上,无论东西或南北,殖民主义文化侵略的特点就在于“使接受殖民国文化的被殖民地群体认为他们高于不受殖民文化感染的同族群体一等”。中国人中,这种殖民文化的遗毒是很深的。出国的觉得比国内的高一等,早出国的觉得比晚出国的高一等。出了国的,从望子(女)成龙变成望子(女)成“鬼”。不是有个网上大侠整天在那儿管自己孩子叫“小鬼子”吗。我们的这种意识经过孩子们发挥,就成了英语好,懂得好莱坞明星的他们,比他们的父母要高一等。

  然而,在接受了这种白人式的等级划分之后,中国孩子会发现他们不幸地低于白人一等。为了提升自己,他们努力把自己变得象白人,而不是自信地发扬自己。这样的孩子将来有多大出息,山人不打算预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