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巴黎中文媒体现状 (图)

(2006-06-26 14:43:46) 下一个

巴黎从来就是一个充满魔力的信息集散地。它是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杂志的发源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新闻中心之一,有1763(2003年数字,CEEF)家各国新闻单位长驻于此。巴黎的中文媒体自2004年开始,发展呈现“突进”式。所谓“突进”,是指一些新的媒体单位的“突然”进入打破了巴黎中文媒体界持续了近二十年的原状。
一、三大板块
巴黎中文媒体界持续了近二十年的原状,主要是以报纸为主的纸媒体为主导。其分类若以资金来源为界,呈现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具有官方背景。如,《欧洲时报》、《欧洲日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其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这种特征体现在其编辑、版式、发行的各个环节。这种特征在决定了其生存无忧的优势的同时,也促成了其坐居老大、裹足不前的劣势。第二板块,具有老牌背景。如,《星岛日报》。具有鲜明的品牌特征,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极强的市场融资能力,但缺乏灵活性。第三板块,具有民间背景。如,《东西报》、《侨报》等。这类报刊其资金来源多为民间自筹、实力有限,其办报思想和目的甚至不很明确,且多为外行办报,对行业内的发展规律和变化缺乏认知和前瞻,同时受资金、技术、人员等多方制肘。其优势为生命力柔韧、有一定的读者群。
二、“突进”
自2004年初开始,一些新的媒体单位开始进入巴黎。若以资金来源分类,其大多属于第三板块,但与原有媒体所不同的是:它们的媒体形式、经营目的、资金筹集方式都呈现出多样性。媒体形式 报纸、杂志、电视、互连网,各路并举。经营目的 突出发挥媒体特有的优势,进行多方面的商务活动。资金筹集 股份性的小规模筹资。2004年初始,以《欧洲导报》在巴黎的诞生为代表,巴黎的媒界一时间活跃起来。由于一些来自国内的媒体专业人士的参与,《欧洲导报》所展现出的清新风貌,迅速在业界引起波动,新出不久的《华商报》因其传播受众与《欧洲导报》的相似性,迅速跟进,做了版面上的全面调整。随后《欧洲导报》又进行了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极专业化的媒体运做,从而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传播覆盖率、受众认知程度的高水平。具有官方背景的《欧洲时报》也在同一时间作了版面和开本上的调整,开辟了新的栏目,并把其广告部搬到华人密集的巴黎13区。香港凤凰卫视欧洲台、无线卫视欧洲台也把其工作重心迁至巴黎。与此同时,一些民间刊物,如《信息月刊》等则感受到不小的压力;而另一些民间单位,如维特拉公司的“法国华人网”、《欧洲商旅报》〈欧周刊〉、〈塞那河〉等,则已经或有意进入传媒界分一杯羹。一个在大巴黎地区的华文媒体战国,正慢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而这种“大战前夕、蓄势待发”的情态则恰恰反映了巴黎中文媒体的现有特点。
三、现有特点
其一、中法间特殊关系的大环境。中法双方虽然在国际政治及其它领域方面,有着深厚关系;但是,在经济方面,未有特别进展。事实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潜力的国家,如何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已是世界性趋势。以欧洲来说,德国、英国、意大利等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均比法国为佳。现今法国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仅1.4%(2003,CCF)。对此,法国民间企业对政府有不满,并要求政府以具体行动改善。法外贸部长洛斯在2004年10月5日宣布,政府将在来年推动1000家企业进入中国。他同时指出,法国有3500多家公司出口中国,有250家在中国设分公司,如果看市场潜力,可推动3年后有7000家公司进入中国。华人经济或者说是在法华人力量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
其二、在法华人经济的总体膨胀。在法华人经济、华人社区、华人群体近年来在数量上、结构上都发生了快速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在法华人政治诉求、社会认同、经济活动等的不同以往。传媒以其社会地位的特殊性,自然成为反映这种变化的最佳载体,也是海外华人冲出传统经济桎梏,“经济寻租”自然而然的出口。
其三、巴黎中文媒体界的半专业、不饱和状态。首先是《欧洲时报》、《欧洲日报》、《星岛日报》三家老牌媒体从来就没有彻底垄断过巴黎的中文舆论界,其意识形态的背景色彩,不能也不适合反映和表达现在华人社会多层次、多元性的新变化。同样是因为这一原因,三家老牌媒体由于缺乏竞争的压力,无论是在版面样式上还是运营操作上都远远落后于现代媒体发展的步伐。而其他民间媒体相对于现代媒体的发展则处在近乎“原始”的状态。这就为新媒体的进入和发展创造了可行空间。同时使得新媒体的进入和发展具有超越常规的有利条件和可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