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美人

茗园,有可品、可闲、可醉之意。茗园虽小,亦名不见经传,但其情其味,真意隽永,渴饮茗汁,悠闲小坐,也可称作一段家园佳话。
正文

朱权行茶破孤闷

(2006-06-09 15:29:35) 下一个
  宋代大为兴盛的斗茶之风,到元代开始日渐衰落。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政的蒙古人对被征服者汉人的文化多加摒斥,世风已无意于那种偏窄繁琐的饮茶方式,另一方也因为新兴起的饮茶方式叶茶瀹泡法的推行,饼茶的制作开始迅速减少,而以饼茶为基础的斗茶技趣也随之消退。到明代初年,朱元璋下诏取消贡奉龙团饼茶,倡导叶茶,于是进一步促进了饮茶方式的转变,技趣性饮茶从此没落,同时也使自唐以来的以碾煎过程为主体的烹饮法渐趋消失,饮茶之道主要集中在品饮的过程中。

  在这次饮茶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倪瓒是"先驱",朱元璋是"后继",真正确立新方式的则是朱权。
 

  朱权(1378年-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自幼体貌魁伟,聪明好学,人称"贤王奇士"。朱元璋为防御蒙古,将朱权分封为河北会州(今热河平泉县南),称宁王,与燕王朱棣等王子节制沿边兵马。洪武三十一年(1983年),朱元璋死,皇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次年,即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进军南京,发动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朱棣起兵前,曾胁迫朱权出兵相助,并许以攻下南京后,与他分天下而治。经过四年战争,朱棣打败建文帝,夺取了政权,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朱棣即位后,非但只字不提分治天下,而且还将朱权从河北徙迁至江西南昌,尽夺其兵权。朱权遭此巨创深痛,即求清静和韬晦,于南昌郊外构筑精庐,寄情于戏曲、游娱、著述、释道,多与文人学士往来,自号臞仙,又号大明奇士,涵虚子、丹丘先生。

  朱权晚年信奉道教,耽乐清虚,悉心茶道,将饮茶经验和体会写成了一卷对中国茶文化颇具贡献的《茶谱》。

  唐宋时期茶叶多以蒸青团茶为主,制法为先将鲜叶蒸一下,然后捣碎拍制成中间留孔的团饼,再串起来焙干、封存。朱权却不欣赏团茶及其烹饮方法,独创了蒸青叶茶烹饮法。他在《茶谱》序文中说:团茶"杂以诸香,饰以金彩,不无夺其真味。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叶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主张保持茶叶的本色、真味,顺其自然之性。的确,叶茶不但饮用方便,而且能让人享受到茶叶的色、香、味、形之美,更能品味到茶的本味。

  清茶助清谈,清谈更品茶,所谓"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即刻画了饮谈相生的雅意。朱权还较为完整地构想了一套清谈开始前的行茶仪式:

  先让一侍童摆设香案,安置茶炉,然后另一侍童取出茶具,汲清泉,碾茶末,烹沸汤,候汤如蟹眼时注于大茶瓯中,再候茶味泡出时,分注于小茶瓯中。这时主人起身,举瓯奉客,对他说:"为君以泻清臆"(义即为您一抒胸臆);客人起身接过主人的敬茶,也举瓯说:"非此不足以破孤闷"。然后各自坐下,饮完一瓯,侍童接瓯退下,于是主客之间话久情长,礼陈再三,琴棋相娱。

  这一焚香弹琴,烹茶待客的礼仪,是明代追求品饮境界的文人茶的生动写照。

  朱权崇奉道教,嗜好茶学皆为自保之计。但是其后裔看来并未承袭这套家学,就在朱权死后70年,即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十万,争夺皇位。这次叛乱很快即被扑灭,朱宸濠被处死,宁王之藩也被撤除。

  但朱权对茶的诸多研究却是影响深远。他创制的蒸青叶茶促成了炒青的制成,使叶茶从此进入生活,茶的饮法也改变为像今天开水冲饮的形式。更值得一提的是那套待客的行茶仪式,对日本茶道有直接的影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