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年華

分享閱讀的愉快,思想的火花.
正文

101个受益匪浅的哲理故事(2)

(2006-06-04 08:43:52) 下一个
№58一张白卷的知遇之恩
----领导的责任就在于激励部下
哲理的故事
“我到了34岁才找到人生的一盏明灯,在那之前,我一个人孤独地在黑暗中摸索。”日本Daskin前会长驹井茂春回顾自己人生时如此说道。而他所说的那盏明灯,就是创立Daskin的铃木清一。
那是因为战争,驹井茂春的家园烧毁,大儿子死于战火,事业一败涂地,他在妻子的劝说之下前往参加KENTOKU石蜡公司的招考。驹井茂春就在那时候与铃木清一结识。
由于招考的对象是技术人员,所以商学院出身的驹井茂春对于考试的内容一筹莫展,无奈之余,完全放弃的驹井茂春比任何人都早交卷,当时的监考官就是KENTOKU的社长铃木清一。铃木清一看到他交白卷,十分惊讶地问他:“你是什么样的技术人员?”驹井茂春无言以对,突然脱口答道:“我是行销技术人员。”
铃木清一从他的言谈当中洞悉到他的潜力,数日以后,铃木清一亲自到驹井茂春住处拜访他,两人针对企业的经营理念,竟然讨论了三个小时之久。当下,铃木清一旧闻驹井茂春明天能否来KENTOKU上班?深受铃木清一的人品和热忱感动得驹井茂春,立刻就答应了。因缘际会的驹井茂春和铃木清一,从此携手共创事业版图。
KENTOKU因与美商投资的强森公司合作失败而遭合并,铃木清一既因经营理念不同而请辞。当时驹井茂春虽以为强生公司的行销经理,但铃木清一离职后总觉得生活上少了什么,于是在寄给铃木清一的贺年卡中,驹井茂春诚恳地写上:“如有我能做的,不管什么,请告诉我。”而铃木清一也很快就灰心了,并在信中征询他是否与他一起开创新事业。
驹井茂春心里十分清楚开创新事业的艰辛,但尽管如此,他仍然愿意追随铃木清一,与他同甘共苦。因为他明白,他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成就,全靠当时铃木清一的知遇之恩。
故事的哲理
人们是会为了能肯定自己的人而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所以对于领导者来说,管理是小事,一个微小的细节,都有可能让员工终生感恩,也有可能让他(她)憎恶到底。你的责任就是发现他们,奖励他们。
№59清洁工见义勇为的理由
----会夸人的领导,才是好领导
哲理的故事
清洁工的工作在一个大公司来说是最容易被人忽视,也最被人看不起的。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在一天晚上,在一家他服务公司的保险箱被盗时,与小偷进行了殊死搏斗,保住了财物。
事后,大家为他请功,并问他的动机。然而答案却出人意料,他说:当公司的总经理从他身边经过时,总会赞美他:“你扫的地真干净。”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能感动一个员工,并“以身相许”。
故事的哲理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比金钱更为人们所需要,那就是“认可”与“赞美”。你对他们真诚的表扬与赞同,就是对他价值的最好承认和重视。而能够真诚赞美下属的领导,才能激发他们潜在的能力。
№60最漂亮的车与最文明的客人
----气氛决定行为
哲理的故事
一个人乘坐一辆出租车去机场,这辆车把他深深吸引了;地上铺着滚着鲜艳花边的羊毛地毯,玻璃隔板上镶着名画的复制品,车窗一尘不染。客人惊讶地说:“我从没搭过这样漂亮的出租车。”
“谢谢你的夸奖。”司机笑答。“你是怎么想到这样装饰你的车的?”乘客好奇地问道。
“车不是我的。”司机说,“是公司的。多年前我本来在公司做清洁工,发现每辆出租车晚上回来时都像垃圾箱。地面净是烟蒂和垃圾,座位或门把上甚至有花生酱、口香糖之类的东西。当时我就想,如果有一辆保持清洁的车给乘客坐,乘客也许会多为别人着想一点”
“领到了出租车牌照后,我就按自己的想法把车收拾成这样。每位乘客下车后,我都要查看一下,一定替下一位乘客把车收拾得十分整洁。我的车回到公司时仍然一尘不染。”
“从开车到现在,客人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甚至没有一根烟蒂扔在地上。我想,人人都会欣赏美的东西。如果我们的城市里多种些花草树木,把建筑物弄得漂亮点,我敢打赌,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把垃圾放进垃圾箱。”
故事的哲理
每一名主管都希望部下按照自己的期望去行事,但往往总是心愿难遂。因为我们往往着力于生硬的规章和苍白的教化,而忽略了营造无声无息却无处不在,无法漠视的气氛,对于部下行为的巨大影响力。诚如那部车,将他打扫得一尘不染甚至精致艺术,远比贴一张“严禁在车内丢垃圾”的字条有用得多。

№61真正的汉子
----助手不应只是“顺从”
哲理的故事
国外一个城市公开招聘,要聘用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为市长助理。经过筛选,最后剩下五位候选者。但他们还要经过最后一关,而考官是市长本人。
考试开始了。市长巴蒂一位应试者带到了一个满地是碎玻璃的房间。房间很大,远处有一张办公桌。市长用十分威严的口气对他说:“脱下鞋子,将桌上一份登记表取出来填好交给我!”为表现勇敢,他毫不犹豫地将鞋子脱掉,踩着尖锐的碎玻璃,强忍着钻心的疼痛,取出登记表填好交给市长。市长指着一个大厅淡淡地说:“你去那里等着吧。”男人非常激动。
市长带着第二位来到另一个房间,但房间的门紧闭着。市长也是冷冷地说:“你进去将表取出来填好交给我!”他推门,是锁着的。“用身体把门撞开!”市长命令道。听到命令,他不由分说用力便撞。足足有半个小时,伤痕累累的,总算把门打开了。他取出表认真地填好给了市长,市长说:“你也去大厅等着吧。”他非常高兴。
接下来的两位,也都用相似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意志和勇气。
当最后一位进来应试时,市长指着站在身边的一位瘦弱的老人对他说:“他手里有一张登记表,去把它拿过来交给我!不过他不会轻易给你的,你必须用拳头揍他才能夺过来。”应试者用惊奇的而又严肃的目光看着市长:“为什么要这样做?”“不为什么,这是命令!”
“你简直是个疯子,我怎么能打这个弱小的老人!”
市长又带他分别去了那个有碎玻璃的房间和紧紧锁着门的房间,同样遭到了他的反对和拒绝。市长对着他大发雷霆,他也气愤地转身就走,但被市长叫住了。
市长将所有应试者召集在一起,并宣布最后一位被聘用了。市长语重心长地说:“真正的男子汉是不畏权势、善良而又正直的人,而不是唯命是从,不分青红皂白就作出无谓牺牲和残忍行为的人。”
故事的哲理
领导应该如何挑选自己的助手?只要“听话”就是标准吗?如果你在职的目的不是为满足自己的权利欲,而是想干一番事业,那么一个有独立见解的人陪伴左右就是不可或缺的。
№62落水者拯救了谁
----信任是金
哲理的故事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的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走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肩,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的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的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有人劝他:“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
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了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会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感到羞愧……”
故事的哲理
信任别人不一定能换来别人的信任,但是不相信别人却一定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作为主管,有时仅仅对部下给与信任,往往比奖金更能够起到激励作用。正像这名船长,只有他亲眼看到由于自己而幸存下来的生命的感恩时,才更能为自己哪怕丝毫的保留而发自内心的痛苦忏悔!不难想象,这时被激发出来的能量该有多大!试想,员工如果具备这种激情,又有哪个主管部是求之不得?信任你的部下吧!
№63李世民背后的女人
----优秀副手如贤妻
哲理的故事
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文亮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长孙皇后知书达礼,贤淑温柔、正直善良。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的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她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也因如此,唐太宗的后宫很少出现争风吃醋的韵事,这在历代都是极少有的。长孙皇后凭着自己的端庄品性,无言的影响和感化了整个后宫的气氛,使唐太宗不受后宫是非的干扰,能专心致志料理料理军国大事,难怪唐太宗对她十分敬佩呢!虽然长孙皇后出身显贵之家,又贵为皇后,但她却一直尊奉着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讲求豪奢华美,饮食宴庆也从不铺张,因而带动了后宫之中的朴实风尚,恰好为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治国政策施行作出了榜样。
长孙皇后不仅气度宽宏,而且还有过人的机智。
一次,唐太宗回宫见到了长孙皇后,义愤填膺地说:“一定要杀掉魏征这个老顽固,才能一泻我心头之恨!”长孙皇后柔声问明了原因,也不说什么,只悄悄地回到内时穿戴上礼服,然后面容端庄的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称:“恭祝陛下!”她这一举措弄得唐太宗满头雾水,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因而吃惊地问:“什么是这样正中?”长孙皇后一本正经的回答:“臣妾听说只有明主才会有直臣,魏征是个典型的直臣,由此可见陛下是个明君,故臣妾要来恭祝陛下。”唐太宗听了心中一怔,觉得皇后说的甚是在理,于是漫天阴云随之而散,魏征也就得以保住了他的性命和地位。
故事的哲理
“寡人”刘备说:“妻子如衣服”,而领导者应该说:“选妻如选辅”。聪明的领导者,从来不相信自己能包打天下,因而着力在团队中寻找一个“志同道合、却有存异互补”的副手,完成己所不能为或不愿为;平庸的领导者,则热衷于在寻找副手时寻找“自己”,将自己的优劣同时放大;而愚蠢的领导者,则干脆直接“照镜子”,永远孤芳自赏,自欺欺人。
№64少年戴尔的“白日梦”
----去掉那些“天经地义”的中间环节
哲理的故事
戴尔还只是个小学生的时候,有一次他无意中看到报纸上有一则广告:“只要通过本考试中心的一个测试,您就能直接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小戴尔真是欣喜若狂,心想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如果省掉那些烦人的课程、傲慢的老师和无休止的考试,就能直接高中毕业,岂不快哉?!想到这儿,戴尔几乎笑不拢嘴,然后马上兴冲冲的拨打了广告中的电话。
考试中心的人果然服务上门了。可等看到接待他们的“客户”,居然只是个小毛孩儿时,不禁哭笑不得。
但从此,一个大胆的设想开始在小戴尔心中生根发芽,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去尽可能的省掉那些看起来天经地义的中间环节,直接一步到位呢?这并不是痴人说梦,因为就凭借这个念头,戴尔在仅仅18岁时就创建了神话般的直销奇迹,并创立了一个划时代的经营模式!
故事的哲理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只是由于惯性作祟而持续存在,却误以为须臾缺少不得的管理环节。而细细推敲,这些环节又都是可以省掉的。比如:开会,很多人原以为如果不开会,整个组织岂不会不知所措而乱套吗?可非典以来,在一月有余的“禁会”期间,机关、企业照旧运转得有条不紊,这是方悟得:原来很多会也是可以不开的。
但戴尔的顿悟,并不是被动的,而源于他无拘无束的思维和希冀改变历史的激情。敢想,方敢为。
№65蜘蛛织网
哲理的故事:
一座破旧的庙里住着两只蜘蛛,一只在屋檐下,一直在佛龛上。一天,旧庙的屋檐塌掉了,幸运的是,两只蜘蛛没有受伤,他们依然在自己的地盘上忙碌的编织着蜘蛛网。没过几天,佛龛上的蜘蛛发现自己的网总是被搞破,一只小鸟飞过,一阵小风刮起,都会让它忙着修上半天。它去问屋檐下的蜘蛛:“我们的丝没有区别,工作的地方没有改变。为什么我的网总是会破,而你的却没事呢?”屋檐下的蜘蛛笑着说:“难道你没有发现我们头上的屋顶已经吗?”
故事的哲理
修网自然很重要,但了解网破的原因更重要。我们经常会在企业中看见忙得团团转的管理者,这些在企业中充当救火队员的管理者就像那只忙碌的蜘蛛一样,没有考虑过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自然也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
№66小日本教育了美国佬
----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
哲理的故事
一个美国人一直记得那次他自称为“仅次于珍珠港之败”的失败经历:
我被公司派往日本进行为期14天的谈判。飞机抵达东京时,两位北京绅士礼貌的陪同我上了一辆高级轿车,当轿车行驶的时候,一位日本人问我:“顺便问一下,您懂日语吗?”“哦,不会,但我希望学习一些表达方式。我随身带了一本字典。”他的同伴儿说:“您担心不能按时上您的返程飞机吗?我可以安排这辆汽车送你回机场。”
我暗自想:“考虑得多周到啊!”我从衣袋里掏出返程机票,递给日本人看,以便这辆轿车知道什么时候接我。
他们没有立即开始与我谈生意,而是首先让我体验日本人定额殷勤好客和日本文化。我花一周的时间来参观这个国家,他们还让我去一个用英语讲授的禅宗研习班去研习他们的宗教。每天晚上有四个半小时,他们让我坐在硬木地板的软垫上,吃传统的晚餐,享受传统的娱乐。当我要求开始谈生意时,他们总是含含糊糊的说:“还有很多时间!还有很多时间!”
到了第12天,我们终于开始谈判。可是谈判结束得很早,我们打了一场高尔夫球。到了第13天,谈判同样结束得很早,因为要举行告别晚宴。最后到了第14天的上午,我们认真地恢复谈判,当我们就要涉及关键问题的时候,那辆轿车已经在楼下等候接我去机场。我们全部基金车,继续谈判,以便最后解决问题。当轿车在终点刹车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做这笔日本人安排好的交易。
故事的哲理
美国人为什么会如此乖乖的就范呢?因为日本人知道美国人的行程,而美国人不知道日本人的。日本站在了美国人的立场上,正确的估计道美国人不会让自己空手而归;而美国人没有站在日本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只好付出了沉重的学费。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松下幸之助先生总结出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站在对方立场上看问题就是孙子兵法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现代运用。站在对方立场上看一看,你可以变成别人肚内的蛔虫,他所思所想,所喜所忌,都进入你的视线,你自然会胜券在握。
№67到底该把谁扔下去
----简单主义的理念
哲理的故事
有一次电视台开展有奖征答比赛。题目是讲一个热气球的故事。这个热气球载着三位科学家,他们进行空中科学考察。忽然三人发现气球空气不足,无法承载三个人,只有少一个,气球负荷才能维持到安全着陆。换句话说,要牺牲一位科学家,才能保住另外两位科学家。
这三位科学家中有一位是环保专家,他要解决人类生活环境的质量问题;一位是核专家,他将解决人类资源不足的问题;一位是农业专家,他要解决世界粮食危机问题。权衡利弊,谁作出牺牲更好?
征集各方意见的结果,五花八门,什么意见都有,对舍弃哪位专家都有他的理由,结果莫衷一是,都没有获奖,可是一位只有6岁的小孩儿却获奖了,理所当然地说出了令大家心服口服的方案:把那个最重的科学家丢下去。评委一致认为:解除热气球危机的基本要求是降低重量,在三位专家都很重要的情况下,为了解决问题,只能丢掉最重的人了。
故事的哲理
一个小孩儿能紧紧抓住解决问题的要求,直截了当的寻求合理答案,而大人们却时常在“成熟”中忽视了目的,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还有这样一件真事:一座大楼已建成,但业主要求增加电梯,这些工程师想在各层楼打洞来安电梯,正在讨论得十分热烈的时候,一位清洁工人听到工程师的议论忍不住插话:“你们在楼外修个电梯不是很简单嘛!”
此后,不少高楼电梯放在外面,可观景,又壮观。
可见,越是简单的,越是直截了当的,才是越接近最优解的。
№68甩手”好学生柏拉图
----不断重复“小节”方能成“大器”
哲理的故事: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在给自己的学生们授课时,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做一件事情……”
学生们想:老师要求的肯定很难吧?可是苏格拉底说的却是:“请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每人每天坚持甩手300下。”大家哄堂大笑,觉得老师让他们做这么简单的事情,是拿他们开,;。
第二天,苏格拉底问:“有多少人坚持甩手300下了?”90%的学生都举手。一个月之后苏格拉底再问第二次,有80%的学生举手-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问:“一年之前我说的每人每天坚持甩手300下,请做到的人举手。”这时候全场鸦雀无声,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又一著名哲学泰斗的柏拉图。
故事的哲理
总有人以为:管理就是做大事。然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正如张瑞敏所说:“能够不断重复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一件不平凡的事,”而中国企业的弱点.也的确不在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上,反而就在那些平凡枯燥的日常”小节”上。
№69 “小人”的伎俩
----为何“小人”总那么多?
哲理的故事:
王某奉命担任某大型国有企业总经理。上任伊始王就听到许多群众反映:原总办主任马某是个欺上瞒下的小人。王总很生气,决意在适当时机免去马的职务。
一日,王约马面谈,席间王厉声指出马在过去工作中的种种欺上瞒下、两面三刀、阳奉阴违之举。马先是满面羞愧,深感无地自容,但很快就镇定自若,且声泪俱下地向王阐述自己的委屈。马说:“王总刚才批评得都对,但您有所不知的是,前任总经理刘是一个独断专行、刚愎自用的人,在他手下工作稍不留意便会受到训斥,这还不算,如果坚持原则,遭受打击报复更是在所难免,我真是有苦难言呐!”
马停顿片刻,观察了一下王的表情,接着说“许多群众都以为我欺上瞒下拍刘之马屁,
有谁知道我那是为了工作忍辱负重,不得已而为之?假如前任刘总像您一样公正、廉洁,处处起表率作用,不需要也不喜欢别人吹捧,我何必做那违心之事?您到任已经3个月了,您看我拍过您的马屁吗?”
马的一番表白,特别是最后那段让人听着极为舒服的话,让王内心很是欢喜,也很是同情马被群众误解的处境。不久,马被提升为主管行政事务的副总经理。
故事的哲理:
许多领导者上任前,都想做一番事业,成为群众爱戴的好干部,但上任不久便被“小人”所包围,最终与“小人”同流合污。表面上看,是“小人”太多,但”小人”太多的深层次原因却是不合理的制度与喜欢赞美的人性弱点造成的。因此,怎样建立群众参与的用人制度,怎样有效识别”君子”与“小人”,便成为问题的关键。
№70安妮塔的激情
----企业动力是向常识常规挑战
哲理的故事:
1976年3月27日,第一家康体公司在英格兰布雷顿的肯星顿加屯22号开张了。第一天打烊后,安妮塔•罗迪克把那天的收入225美元装进粗布工作服的口袋里。到1992年初,这家公司的全球性企业扩展到了709家分店,股票市值约10亿美元。不止一位证券分析家预测:在未来几年内,它的年增长率将达到40%。
当人们惊讶于这位从未上过商学院的女老板的成功时,她说:“如果说我的生命有什么驱动力,那就是时时刻刻满怀激情,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触及爱和关怀这两个不可分割的观念。”而这恰恰是她没有在竞争对手身上发现太多的东西。“零售业的世界对我毫无教益,这里充斥着倦怠的高级主管和令人疲倦不堪的制度。”
公司一直致力于教育顾客,结果使它名声远扬,在化妆品行业鹤立鸡群。安妮塔很反感那种让每个走进商店的人都应该买点儿什么的想法和做法。她喜欢告诉员工一些关于产品的信息、 关于本店的历史轶亨,甚至有关产品送到本店货架过程中的趣事。她也这样鼓励员工和顾客聊天。而不是威逼他们去买东西。公司从不做广告,这使得“创造交谈”变得十分重要,结果顾客把信息传播出去,积极地散发着公司那有感染力的热情。
安妮塔喜欢走进自己的任何一家分店,都能很快发现意外的惊喜。她鼓励每个员工多问问别人正在做什么,如何做,以培养一种善意的、不墨守成规的环境,并总能寻找到新点子。只要有人说他们的行事方法更好,她都鼓励大家去谈谈,“说不定我们可以采用或修正后采用。”
“我们相信每件事都会变化,我们已经学会喜欢变化。”为了防止公司死气沉沉,安妮塔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去喜欢“那些触怒你的人”,那些不拘常规的人的活力,他们能够推动公司的进步,她相信这些人将成为公司文化的未来守护人。
故事的哲理:
有人说过:中国的孩子”老”得最快.因为他们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稳重”,懂得说套话了。于是又有人说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在该浪漫的时候已经不再浪漫。企业经营同样如此。企业大了,生“大企业病”是难免的事.但我们切忌在还是中小企业时,就已经”老态龙钟”、”了无生趣”。至少,在我们还不够“大”时,学会像安妮塔一样”年轻”。
№71迪斯尼创业时曾被人“连锅端”
----做事业就要有事业控制权
哲理的故事:
迪斯尼乐园正在成为全世界男女老幼其乐融融的“欢乐世界”,实现了公园、娱乐、商业的一体化理想。迪斯尼本人是艺术家,更是一位企业家。
青年迪斯尼曾梦想在好莱坞这个新奇又辉煌的世界里发挥自己艺术天才,但却一直找不到称心工作。只好从事卡通电影制作。前两部卡通片在他领导创作之中获得了成功,但他没料到委托他做片的环球公司老板米菲已收买了他的全部骨干。眼看自己的成就白白落在别人手里,迪斯尼悔恨自己没有办个公司,实现艺术产业化,但这也极大地刺激了迪斯尼重整旗鼓、奋发击败米菲这个小人。迪斯尼不服输的激情促使他创造了“米老鼠”,尤其他看到了朱老鼠与刚刚入市的有声电影结合起来将展示出一个非常美好前景,因而激动不已,于是决心卖掉一切个人财产制造米老鼠电影。上映后,米老鼠的滑稽动作与幽默配音,征服了广大的大人与小孩子观众。很快,电影公司排着队争购米老鼠影片,全美掀起了“米老鼠热”。至此,迪斯尼完全击败了对手环球公司的米菲,并把经营权与发明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从此迪斯尼在世界人民心目中占有牢固地位而长盛不衰。
故事的哲理:
迪斯尼创业失败的故事告诉我们从事业务、技术发明的人.要通过掌握创新所有权与绝对控制经营权来实现自己事业追求的目的。喜欢业务钻研,无可厚非,但如果你想长久、自由、愉快地钻研自己喜欢的业务,就要”强迫”自己抽出一点儿时间抬起头来,思考一下”经营”。尽管这可能是无趣的,但却是乐趣最基本的保证。
№72是谁在跟我竞价?
----竞争永远不是目的
哲理的故事:
拍卖会场上,正在拍卖一支非常漂亮的鹦鹉。会场上一个年轻人非常喜爱这只鹦鹉。他看到没人竞价,就出了很低廉的价格:“300块”。
“400!”一个声音很快地叫出来。
“450!”年轻人听到有人出价,连忙提高了价钱。
“500!”又是那个讨厌的家伙!
“550!”(我就不信拼不过你)
“600!”
双方出价速度愈来愈快,彼此不服输地提高价钱。终于,年轻人以9800元成交,上台去拿他的鹦鹉。“没想到一只鸟要花我9000多块钱!对了,能不能问一下,这只鹦鹉会不会说话?”“这点保证没问题,不然你以为刚刚是谁在和你喊价?”买者方悟,晚矣!
故事的哲理:
逞一时之气,较一事之真儿。正是一个人不成熟的表现。当一个人只为鹦鹉之美所惑,连其是否会说话都不问就疯狂竞价时,他就已经注定一败涂地了。是的,当你急红了眼时,你还会想你为什么要竞价?是谁在和你竞价吗?
№73卡内基:在“旅途”中买现垄断
----开阔眼界是提升事业的不二法门
哲理的故事:
十内基公司曾是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占全美市场1/3。卡内基是苏格兰人,19世纪移居美国。舅舅让他去做小贩,但他认为这不是男子汉干的事,疯狂地想做一番大事业。他看到英国钢铁已遍及桥梁、房屋、铁路时,也想像古希腊独眼王一样,把钢铁工业推向美国,为此他一直等到50岁才结婚。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钢铁厂纷纷倒闭,惟独卡内基看到了这正是自己走上垄断钢产业的绝好时机,很多人劝他炒股票或去搞石油,他都断然拒绝。果然,他利用钢铁工人大罢工的机会收买了一批钢铁厂,一下子使他的产量占全美1/3。在经济危机谷底,他采到了其大无比的金矿。
每当卡内基的事业打算转型时,他都到工业发达地区旅行,很多重要的经营目标如特种钢等都是在旅行中发现的。此外,卡内基在旅行中不仅发现和思考,而且马上付诸行动,那就是在第一时间购买相关专利! 然后迅速将其推广至美国市场?使自己的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故事的哲理:
卡内基作为美国钢铁大王尽人皆知,他也曾是炒石油股票的高手.但他很快悟到炒股票是非生产性的,做大事业不能靠投机取小利,于是毅然投入钢铁工业不动摇。
他和很多企业家一样,喜欢到工业更发达地区进行行业参观旅行。他每次的经营思路调整,无不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
但许多人只能在旅途中思考,却鲜有像卡内基这样立即行动的。他认为:专业是获得跨行业技术的敲门砖。
№74博士踩水过河
----尊重经验才是捷径
哲理的故事: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了这里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也来钓鱼,分别坐在他的一左一右。
博士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心想:和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珠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飞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 自己是博士生啊!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飞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此时,博士也想去厕所了,可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去对面厕所非得绕10分钟不可,而回单位又太远,怎么办呢?
博士生不愿意“屈尊”去问那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就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就过不去!
只听“扑通”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忙将他捞了上来,并惊问他为什么要往水里跳,是否有想不开之事?他反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漫过水面。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故事的哲理:
学历只能代表过去,而只有学习的能力才能代表将来。因此,只有尊重有经验、有阅历的人,才能少走弯路。
№75谁打破了第一扇窗?
----执行贵在坚持
哲理的故事: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另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第二辆车的玻璃也敲了个大洞,结果,仅过了几个小时,它也不见了。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据这项试验,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故事的哲理:
绝不能让“第一扇被打破的窗”出现!对一个整洁的现场,不能”打破第一扇窗”;对一项优秀的制度,也绝不能…打破第一扇窗”!执行起来必须要咬住牙,如果有第一个不执行,而考核部门又不考核,那么.就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不再执行!
№76超市与面包
----学会管理犯了错的上司
哲理的故事:
林先生在一家超市打工,他一边工作一边留心观察。他发现面包的生意很好,可就是不赚钱,原来是因为代销面包的进价太高。他想:如果要是改由超市自己做面包,成本会很低,利润就大了。
于是,他写了份详尽的计划交给老板。哪知老板很冷淡地对他说:“林先生,你是个店员,你把你自己店员的工作做好,不给我添麻烦就行了。”
一天,超市里来了一个美国人,在超市里仔细地转了一圈后,他对老板建议超市自己做些糕点之类的卖,打超市的品牌,生意会很好的。老板听后,非常重视,连忙召开经理大会,研究具体改进方案,并找林先生说:“面包方面的事由你负责,要赶快办!”
后来面包生意果然不错,赚了不少钱。老板很满意。这时林先生找到老板说:“老板,你得给我2000元!因为那个美国人是我花2000元从大学中文系里雇来的!”
故事的哲理: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No1,即便是过去的皇帝。我们注定要在一生中担任下级.而且我们永远也不能指望自己的上司都是而且永远是伯乐。但生活还要继续,事业还要发展。所以如何释然面对并巧妙说服在那一刻头脑短路的上司,而不是怀才不遇地发牢骚,也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77 “杰克,‘数一致二’战略是错的! ”
----心胸决定成就
哲理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美国陆军军事学院的上校告诉GE公司克罗顿维尔培训班上的学员,GE“数一数二”的市场战略可能会对公司有阻碍作用,压抑公司的成长机遇。他说GE有众多
高智商管理人员,这些人足以聪明到把他们的市场定义得非常狭窄,以使他们的业务可以稳稳当当地保持住“数一数二”的位置。
于是,学员们制作了8个示意图,其中一个图的内容就来自那位上校敏锐的洞察力,该图演示了如何重新定义市场份额。在图上,学员们推荐了一个“思维定式变革”的方案。他们认为:公司需要对现行产品市场全部重新定义,从而使得没有一家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10%。这将迫使每一个人以全新的态度看待他们的企业。这是一次极重要的拓展思维的实践,也是GE在拓展市场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
在将近15年里,韦尔奇一直不断地强调在每一个市场上占据“数一数二”位置的必要性。现在,这个学习班的学员却在告诉韦尔奇:你的基本理念正在阻碍公司的进步!
然而,韦尔奇告诉他们:“我喜欢你们的想法!”甚至,他更喜欢他们自由表露自己想法的自信。韦尔奇意识到:学员们是对的,自己被现行的战略束缚住了。这也再次使韦尔奇意识到:任何官僚主义都会把我们所追求的任何美好事情统统搞砸。
于是,韦尔奇接受了他们的思想。而且,两周以后,在10月上旬的高级管理年度会议上,他把大家的思想融进了自己的总结发言中:“要做到这一点,你们必须睁开自己的双眼,盯住每一个发展机遇,也许,我们对‘数一数二’或者‘整顿、出售或者关闭:的强调束缚了你们的思维,限制了你们的视野。”从此,韦尔奇要求每一家分公司都要重新定义他们的市场范围,给出一个全新的思考,并迅速提交。
通过这种更广阔的市场视野,GE改变了自己的成长速度。[981年,GE自己给出的“市场定义范围”是1150亿美元;今天,GE进入的“市场定义范围”是10000亿美元!在此后的5年里,GE的主营业务增长速度翻了一番,尽管业务种类还是那些,但都注入了新的活力。韦尔奇感慨道:“重新定义市场的行动打开了我们的眼界,点燃了我们的雄心。”
故事的哲理:
尽管古人云:”闻过则喜”,但现实是:别说“喜”,又有多少领导能够”容忍”属下对自己的核心思想提出质疑?特别是在民营企业,老板拥有绝对的权威.甚至拥有”企业全部的智慧”的情况下。
但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能够做到别人做不到的。而这未必来自于个人超凡的智慧.而是来源于宽广的心胸使他们能够接纳别人接纳不了的东西。项羽之败与韩信之功,皆由他们的心胸所定。
须知,只有敢于承认自身不足的人,才会得到大家最衷心的拥护,才会创造凡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心胸,往往比智慧更具有决定性。
№78为什么我不被重用?
----全力以赴之后才有回报
哲理的故事:
A和B是一对要好的朋友。一天,A很气愤地和B说:“我现在要离开这里,我恨这个公司!”
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的抱负!对这种破公司就是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奇怪地问:“为什么?”
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但是如果你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时,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遭受到重大的损失,这就会使它非常被动,你就报仇了!”
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就努力工作。事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A果然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
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1”
A却淡然笑道:“老总跟我进行了长谈,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还没有要离开的打算。”B高兴地笑了,因为这正是他的初衷。
故事的哲理:
一个人对待工作,只要你全心全意地付出了,你的老板一定会看在眼里。只要你能使自己的付出大于自己所得到的,让老板真正认识到你的能力大子工作要求,他就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更好地实现你的价值。
№79松下与飞利浦斗争的收获
----随时思考所见到的一切
哲理的故事:
1950年,日本经济开始从战争劫难中复苏,松下意识到这是个大发展的好机会。可是怎么个发展呢?同年7月17日,他召开“紧急经营方针发布会”,提出了松下“振兴宣言”,要求每位员工“今后必须要以一个国际经营者的身份思考问题进行工作。当务之急,就是谦虚地向外国学习”。
1951年1月18日,松下专程赴美学习管理1个月,后来延长到3个月。
一天,他到海滨浴场,看到到处都为游泳者“日本人向政府纳税只想到是自己的义务,却从不关心政府如何使用税款,而美国人则时刻想到政府该怎样为纳税人的生活与事业服务。”他意识到:“官民互动才是美国繁荣的动力。”
同年10月松下再次访美、访欧,目的是寻求合作。他发观荷兰飞利浦的文化与松下接近,技术又可取,但荷兰要7%的技术指导费,为了对等,松下也要7%经营指导费。最后,荷兰勉强同意都是4.5%的指导费。于是在1952年7月13日双方签订了在公平对等原则下成立电子技术的合作与合资公司的协议。一个弹丸小国荷兰也能有铺向世界各国的大公司,这大大激发丁松下走向世界的“野心”。这一合作,使松下意识到合作过程就是抗争的过程,还可趁此机会扭转日本人心中经营不如技术值钱的旧观念。
松下有了自己无形而可贵的经营财产,就以此优势兼并了一些有技术优势而经营不善的电器公司,使松下有了飞跃式发展。由于松下心里有数,于是他敢于宣布新目标:“今后5年,松下销售额将提高3倍。”顿时,语惊四座。结果,他只用4年就达到了1000亿日元的目标。
由于松下与飞利浦的成功合作,荷兰政府为松下颁发了勋章,女王还特别接待他。随后,不少国家也都以元首待遇接待了他,包括强大的美国。
故事的哲理:
松下重复不知多少次地讲过同一句话:“你懂了吗?懂了就一定能做到。“所谓懂了,就是真正将一件事的意义和本质彻底参透,不管是在事前,还是在事后。事前不懂,就只能盲目乱撞,而且容易气馁;事后不懂,就抓不到规律,所有的成就只相当于瞎蒙。
№80是谁挡住了路
----品格决命运
哲理的故事:
某公司正在搞人才招聘,房间里的几位高层领导都;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应聘的三个人身上。秘书请进了第一位应聘者——小王。他一进到房间,就看到地上横了一个拖把,他绕了过去,来到领导面前。几位高层只简单地和他谈了一会儿,就请他回去了。
第二位应聘者——小李,他看到了横在房间里的拖把,便一脚把它踢开了。同样,没一会儿,他就被请出去了。
第三位应聘者——小凌进门后,第一眼就看到了干净整洁的房间中,一个拖把不当不正的躺在地上。他很自然的将拖把拿起来,并放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墙角。
这个情景几个考官都看到了。考官们对他都很满意,终请他下周来公司上班。
故事的哲理:
这就应了一句古训:勿以恶小而为主,勿以善小而不为。良好的素质,是无法通过学历教育所达到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的职业道德、个人素质甚至比员工的学历还要重要。正如我们所说的:品格将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81渔夫和蛇
----让期望与奖励零距离
哲理的故事:
一渔夫出海捕鱼,看见船的一侧有一条蛇在游动,嘴里咬着一只青蛙。他十分同情这只青蛙,便弯下身子,将青蛙从蛇的口中悄悄拉了出来,并将它放走了。这时他也极为同情那条正在挨饿的蛇。由于他身边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东西了,他只好拿出一瓶威士忌酒,并一滴一滴地倒入蛇的口中。蛇喝完之后心满意足地离开了,青蛙也幸运地得救,渔夫看到这一和平的结局当然也十分高兴。他想,这一切都满意地解决了。可是,几分钟之后,他又听到有什幺东西撞击着船沿,便侧身往下一看,令他吃惊而难以相信的是,那条蛇又游了回来,口里居然衔着两只青蛙
故事的哲理
你所得到的将是你所奖励的东西。
然而,期望的行为往往与奖励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差异。而关键在于明晰:公司到底期望什么?而公司实际又在奖励什么。
№82爱多与新科的竞争
----非常规竞争,只能成于一时
哲理的故事:
1997年11月8日,胡志标到梅地亚中心就与步步高段永平在标王上争红了眼,胡说:“我的名字叫胡志标,这次来的目的就是志在夺标。”一句话值2.1亿元(其实,爱多对中央电视台也不讲信用:投标后未及时付款,造成中央电视台于1998年3月停播爱多VCD的广告)。爱多果然“蜚声”于大江南北。成龙广告加上标王效应,1997年年底已把爱多推向了知名度的巅峰,挡在爱多前面的就只有新科了。爱多展开了与新科的竞争。
由于新科用的都是索尼机芯,胡志标心生一计,大量采购索尼三碟机芯,足足有25万套,动用资本四五千万元。胡志标一心想在上游资源截断新科的来源。但是,三碟机并没有走红,而要消化25万台三碟机,必须卖出100万台VCD。胡志标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垄断资源策略的作用。新科和索尼是多年的联盟关系,新科的秦志尚专门飞了一趟日本,机芯问题迎刃而解。新科仍排在爱多前面。
受此重挫,胡志标亲自挂帅,一线指挥,将爱多公司精锐部队全部遣往前线。1998年2月,爱多终于追上了新料。但让胡志标意想不到的是,爱多在大商场销量第一的排位只维持了两个月,新科再度爬上来,又压着他。
爱多为了这场争夺战已付出了巨大代价:1998年1~6月份公司促销费用花了6000万元,力,上积压机芯的损失,爱多为打败新科:投入高达1.5亿元以上。爱多负债已压得胡志标喘不过气来。
1999年,爱多的债主们将爱多告上法庭。2000年4月18日胡志标因涉嫌“经济诈骗”在中山某酒店被汕头警方拘留审查。至2003年5月,胡志标本人被拘押已经3年有余,还未走到公诉程序。尽管很多人认为胡志标被“超长拘押”不
公平,但是他们对胡志标本人的下场并不同情,包括他以前的合作伙伴和下属都觉得胡志标“不按游戏规则出牌”是错误的。
胡刚曾经是胡志标的合作伙伴:胡志标曾经将“爱多”商标授权胡刚经营,将经营收入用以抵偿爱多广告款,但胡志标转手却另组公司并授权使用“爱多”商标,造成两胡之争。而另外一位在爱多任过副总的人说:“在胡志标的爱多出事前夕,感觉到公司可能有数亿元现金贫产被转移。”至于胡志标拖欠广告款、拖欠经销商供贷款、在合同中给对方“下套”,更是家常便饭。
故事的哲理:
做企业,固然要盯住竞争对手,但更为重要的是应时时审视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是否到位,战略战术是否失衡.财务是否安全。只有内功修好了,才能持久成功。而那种企图通过透支信用,一战成王的江湖思维,只能是饮鸩止渴,自毁家园。
№83 5丝米催生电话
----突破之后的追求,决定成败
哲理的故事:
当贝尔宣布他发明了第一部电话机,并提出申请这项发明专利后,科学家莱斯却向美国最高法院提起了对贝尔的控诉,声称电话机的发明权应该归他所有。
调查和鉴定结果证明:在贝尔之前莱斯确实已研制成功一种利用电流进行传声的装置,这种装置能把声音传到1000米以外。但是这个装置仅能单向传送,不能双方互相交谈。对此莱斯确认不讳。于是,法院和科学家判定这种装置还不能算是电话机。
同时贝尔也直言不讳他曾借助过莱斯的试验,但他发现了莱斯装置的不足,便将装置所用的间歇电流改为直流l这就解决—了话声短促多变的问题。然后他将菜斯装置上的一颗螺丝往里拧了半圈,仅仅5丝米(1丝米相当于0.1毫米),话声就能互相传递了。
就这5丝米的细微之差,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电话机。这个结果令莱斯瞠目结舌,使科学家们也为之震惊。
法院最后裁决莱斯败诉,电话的发明权归贝尔。刃尔感到他利用了莱斯的试验,同意将发明专利为他和莱斯共有。菜丝感慨万分地说:“我在离成功5丝米的地方失败了,我将终身铭记这个教训。”莱斯坚决谢绝了与贝尔共享专利。
故事的哲理:
创新,是令人兴奋的,但并非意味着创新一定是个令人兴奋的宏大构想,它往往就出现在一个宏大设想之后的某个细微之处。为什么中国人只发现了勾3股4弦5的案例.却让希腊人发现了放之四海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就在于我们往往浅尝辄止、小富即安、不求甚解。殊不知:一个成功技术突破之后的进一步孜孜追求,往往才能真正催生一个具有巨大市场价值的创新!
№84比尔•盖茨的“苛刻
----100%的成功,依然不够
哲理的故事:
一位刚刚跳槽到微软的推销员自认为自己非常优秀。
有一次,他一个月拜访了10个顾客,成交了5个。在任何的业务单位,10位顾客成交5个都是不可思议的成就。
业务员找到比尔•盖茨,说:“老板,我拜访10个顾客,成交了5个,你是不是应该给我一辆凌志车或是发一点奖金?”
比尔•盖茨说:“10个顾客成交5个,可还有另外5个被竞争对手给抢跑了。你居然还敢跟我来要奖金!”
这个人于是立刻再找到那5位顾客,说服他们不要买竞争对手的产品,后来这5位也成为了微软的客户。10位顾客成交10位,“不可能比这个更好了吧!”业务员想。
然后他又回到比尔•盖茨面前:“报告老板,10个顾客成交10个,完美无缺的演出。”盖茨还是不满意:“你这个混蛋,浪费时间,你告诉我成交的顾客对微软公司的业绩已经没有任何的帮助,第11个顾客在哪里?”
业务员傻眼了,在其它公司他都是顶尖的,可到微软公司,竟然被臭骂两次。下一个月,他更加努力,拜访了11位顾客,成交了11个。
他于是又找到比尔•盖茨:“老板,你看,我拜访了11个成交了11个,成功率100%。”
盖茨说:“你已经被开除了,因为其他业务员都拜访并且成交了12个以上,你是公司的最后一名。”
故事的哲理:
在激烈竞争中图生存的员工一定要明白的对手不仅仅是自己,在公司中,仅仅优秀是不够的,还要从优秀走向卓越。你的目标要远远地超过现实而又牢牢地贴近实际,要永远跳起来才能采摘得到。
№85拥有员工的大脑
哲理的故事:
南京化学集团公司氮肥厂有一位老铆工,历时8年研究出40多种类型的放样技术,只在1998年试用过一次,此后几年间没有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后经专家确认,这些技术成果与传统的手工放样相比,具有增强放样精度、提高劳动效率、节约成本等优点,具有一定价值。一名普通工人,能够研究出几十种有较高精确度的竹样技术,成绩骄人。但这些枯术成果却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没有转化成生产力,并且长时间地搁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1903年,日本钟渊纺织厂把一个小木箱挂在车间墙壁上,让工人把生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映上来,这个办法很快被其它工厂采纳。尔后,日本经营专家对这一做法进行调查,发现它很有意义,于是向企业界推广。据日本“提案制度研究会”调查,目前日本约有60%的企业实行了这种提案制度,其中大企业达70%以上。现在日本企业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合理化建议制度,并且成为推行“全员参加管理”的重要一环。多数企业已成立提案制度推进委员会、提案审查会、职工小组等,并根据每年的经营管理情况提出当年活动的重点和实施方法,年终公布建议成绩和实效。有的企业还制定出合理化建议章程、标语和图案,定期发行合理化建议小册子,供职工参考。很多企业已把合理化建议作为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上海英雄金笔厂十分注重发扬员工的主人翁精神,鼓励他们提出合理化建议,2002年采纳了608项合理化建议,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8000多万元,推动了企业的迅速发展。
然而,我国有些企业领导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高高在上,墨守成规,认为一线工人地位卑微,头脑简单,对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熟视无睹。这不仅扼杀了员工的创新热情,还扼杀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对此,有工人戏言:“你们为我们的双手支付了工资,而实际卜。你们还可以拥有我们的大脑甚至不用支付工钱。”
故事的哲理:
杰克•韦尔奇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说:“我把自己比做海绵,吸收并改进来自员工中的每一个好点子。”科技兴厂,依靠科技人员固然重要,但万万不可小视生产工人的“雕虫小技”。只有科技人员与广大工人携手共进,才能结出更多的科技成果,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86农田里的巨石
哲理的故事:
有一位农民的农田当中,多年来——直横亘着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碰断了农民的好几把犁头,还弄坏了他的农耕机。农民对此无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农民的又一把犁头被撞坏之后,农民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无尽麻烦,终于下决心清除这块巨石。于是,他找来撬棍伸进巨石底下,却惊讶地发现,石头埋在地里并没有像他想像的那么深,那么重,只要稍使劲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再用大锤打碎,清出农田。农民脑海里闪过多年被巨石困扰的情景,再想到本可以更早些把这桩头疼事处理掉,禁不住一脸的苦笑。
故事的哲理:
在企业决策活动中,往往会遇到反复出现的问题或不良现象,如若讳疾忌医或拖延了事,积压下来,就必然给企业造成困难,甚至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所以,对企业中出现频率较多的问题,不应回避,而应抓住苗头,及时调查,追根溯源,及时找到问题的根本解决途径。
№87 20美金,要买什么?
----重视“人”,一切“价值”才有意义
哲理的故事: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也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5岁的儿子正靠在门旁等他。“爸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什么问题?”“爸爸,您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请您告诉我,您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着。“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告诉你,我一小时赚20美金。”“噢。”小孩低下了
头,接着又说,“爸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
父亲发怒了:“如果你问这个问题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价值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游戏。”小孩安静地回屋去了,并关上了门。
一小时后,父亲平静了下来,发现自己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孩子平时可从未要过钱呐。父亲走进孩子的房间:“你睡了吗?”“没有,爸爸,我还醒着。”小孩回答。“爸爸刚才可能太凶了,请你原谅。”父亲说“这是你要的10美金。”
“爸爸,谢谢您!”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父亲一看十分奇怪:“你已经有钱了,怎么还要?”“因为不够啊,现在我够了,我现在有20块钱了。我可以向您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您一起吃晚餐……”
故事的哲理:
如果你是一线员工.工作再忙也别忽视了身边最在乎你的人。如果你是老板,更不可忽视了你的员工身边最在乎他们的人。不错,工作是重要的。可工作为了什么?为了财富。那财富又为.了什么?为了幸福。可没有了“人”,没有了
“情”,幸福就无从谈起,—而财富也只是—堆气昧难闻的墨绿色纸张……经营企业也罢,开拓事业也罢.但请时刻毋忘思考;我们来到世间最根本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88心态和细节决定成败
哲理的故事:
1944年6月6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成功。
在长达一年的备战中,艾森豪威尔将军做出了无数细致入微的谋划:
——为了成功,艾森豪威尔将军把诺曼底这个“不可能”的地点变成了“可能”。诺曼底是一处险滩,不是一个港口,登陆部队的物资无法及时供应。但盟军刨造了一个奇迹:用半年的时间,秘密建造了一个人工港。这个人工港的修建,几乎超出了当时英国全部的工业能力,但盟军竭尽全力完成了这一工程,保证了92万士兵17万部车辆及大量物资装备的成功登陆。
希特勒在获得了盟军修建人工港的情报时,认为是假情报,因为这“根本不可能”。
——为了成功,艾森豪威尔将军把6月6日这个“不可能”的时间变成了“可能”。能满足陆海空三军同时登陆条件的时刻,在1944年6月只有两组日期:6月5日至7日,18日至20日。美英盟军和希特勒都知道6月5日前后有连续的暴风雨,但美英盟军最高司令部请英国权威的气象专家在6月4日晚上21:30时,又做出了更准确、细致的预报:在6月5日过后,会有一段持续12个小时的好天气,随后又是狂风暴雨。盟军最后下令:6月6日凌晨2:00,先遣部队登陆。
因为希特勒认为这个时间“根本不可能”,所以,当先遣部队登陆已成功时,他自己还在睡觉1
——为了成功,艾森豪威尔将军还做丁无数细致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备战。首批空降部队由好几个国家的士兵组成,又在夜间,语言不通,为解决敌我识别的难题,给空降部队的官兵每人配发一只“蟋蟀”玩具,用手一捏,就会发出“卡巴”作为询问,两声“卡巴”作为回答。小玩具解决了大问题。
这场艺术般的经典战役为人称道之处,数不胜数,但真正令人震惊的是一个打动人心的细节:在诺曼底登陆战役才丁响的前一天晚上,美荚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写了一份准备战役万一失败时给全国人民的致歉书。他写道:“士兵们恪尽职守,英勇无畏,战役失败的所有责任由我一人承担!”
就这样,正是本着“所有责任由我一人承担”的心态,丈森豪威尔将军竭尽全力把每一个细节谋划到位,在“不可能”的时间。“不可能”的地点,靠一个个充分预算的细节,盟军取得了一场似乎不可能的胜利!
故事的哲理:
心态决定成败1细节决定成败!有了这种“所有责任由我一人承担”而不留退路的心态,有了细致精心的准备,成功或许只有咫尺之遥。
№89奔驰汽车百年活力揭秘
----在管理永恒准则上持续努力
哲理的故事:
100多年前,奔驰车的创始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造出世界第一辆汽车,人们称之为“世界汽车之父”,但不等于他们的公司产业总是走在别人前面。当福特汽车进入欧洲市场时,迫使他俩把各自公司合并成立了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把德国最好的设计与生产的技师汇集一家。
开张的新公司确定并坚持以质量取胜的战略。
后来发现安全在人们心目中尤为重要,于是他们又设计出世界上“最安全汽车”,尤其在刹车系统上胜过美国,紧急刹车也很平稳,也不会因路面复杂而翻车。
上世纪70年代奔驰车又发明新型高精度车轴,解决了世界汽车业没解决的急转弯、大坡度转弯的问题,新技术能做到平稳、灵活、省油。首批生产190辆小型轿车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当年预购车达10多万辆。
直到如今,奔驰车仍是世界名牌,其质量第一的声望牢不可破。并成为各国国家元首、富商、明星最喜欢的专车。
因为质量取胜战略, 因为让奔驰车成为最安全、漂亮的汽车,因为只有奔驰才是世界汽车中巧夺天王的最完美艺术品,因而即使奔驰车价格比对手厂车价贵一倍,订户仍不断涌来。奔驰所采取的策略是:
一、基层单位都建立培训中心,德国境内有52个,维修人员培训站不计其数。
二、限时重奖合理化建议、技术发明。
三、严格检验。发动机等部件要经过几十道检验,发现任何质量事故,都要追究责任,按规定处置,杜绝后患。
四、每年抽样100辆车作撞车安全试验。每次性能试验与安全试验的现场都是人山人海,该车曾创安全行车200多万公里的记录,进入吉尼斯大全。它还打出惊人广告:“如果园汽车发生故障被拖走修理,将获得奔驰1万美元奖金。”
五、在汽车业是奔驰首推“以创新求发展”的口号,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不断获得“世界最佳汽车”称号。
六、“把顾客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原则落到服务到家的实处,为此它发展了10多万人的全国修理服务队伍。
故事的哲理:
奔驰作为企业,它的名牌活力和100多年的持续发展动力是五个第一:即人的素质第一、产品与服务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创新发展第一和顾客利益第一。奔驰在这五个第一上不断下功夫,他们认为任何投机取巧的事不干,才能长命百岁。至今.就是这”五个第一”还在决定我们企业的命运,成为企业经营永恒的准则。
奔驰的名言:与对手竞争的最佳策略,莫过于开发出质量、成本等多项指标都超过对手的新车。
№90不回头看摔坏的瓦罐
----摆脱过去不幸,轻装前进
哲理的故事:
《后汉书》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后汉时代,太原有一个叫孟敏的人。一天,他扛瓦罐上市,一不小心,瓦罐落地粉碎,但他头也不回地向前走去,旁观者无不奇怪。有位叫郭林宗的人看到了,跑上前去问孟敏为什么不回头看看?孟敏说:“从肩上掉下去肯定会摔得粉碎,我看它又有何用?我前面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郭林宗认为:这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劝他为学,果然10年后孟敏成为知名学士。
故事的哲理:
作为领导者,要学会摆脱旧日的困境,轻装前进。正像杜拉克大师提出的:“管理者高效工作的原则是摆脱不具有生产力的过去。“这就像孟敏不回头看摔碎的瓦罐一样,要向前看。
有句名言不妨借鉴: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没到期的支票,只有今天是随时可用的现金!”
№91蝉鸣与鸡叫的差别
----言贵恰逢其时
哲理的故事:
《太平御览》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次。墨子讲学,其学生子禽问:“多说话是一件好事吗?”墨子回答说:“你听青蛙蝉蝇日夜呜叫,以致于口干舌燥,但没有人停下来听。可一只公鸡只需在天亮时长鸣一声,就会惊动天下梦中人。所以说人言贵在言时、言意、贵在实用。喋喋不休的空谈何益之有?
故事的哲理:
不要以为重复的作用只有“强调”,在更多的时候获得的评价是“絮叨”二字。只有在关键的时刻说出要害的话.才是最有分量的。
№92从卖“万金油”到“南洋报王”
----到“南洋报王”的传奇
哲理的故事:
胡文豹、胡文虎这一对“虎豹兄弟”把一个仰光永安堂小药店发展成为声名显赫的报业、药业、金融、保险等多种行业的家族产业,尤其是虎牌“万全油”更是名扬世界。他们兄弟二人的伟业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万金油虽小,但它“小在大之内,大在小之中”的中华文化底蕴却为“虎豹兄弟”创造了奇迹。
在兄弟的老爸、名医胡子钦逝世后,兄弟二人仅靠父业无以为生,便想用其父之声望做一种产品。经多方奔走,潜心思考,他们发现南洋气候炎热,日照时间长,夜间蚊虫又多,人们普遍易患头晕头痛,也常为蚊虫叮咬而烦恼。于是他们想发明一种清凉解毒的外用药,在设计上要便于携带,使用方便,价格还要便宜,重在疗效神速,立刻缓解症状。这种小利大市场的小盒子一试销就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但胡氏兄弟创业的艰难,在于大众不知道有个“万金油”。他们想在报刊上登广告,但费用又负担不起,兄弟俩只好走街串巷去贴小广告。此时兄弟俩说过笑话:有了钱一定要自己办报纸,虎牌广告就可想做多大就做多大,让所有人都能在报上见到我们多好!
胡丈虎是个执着的人,他认准的事一定要办成,问题是时机是否成熟。他注意到在广大东南亚发行一份报纸。其商品宣传的威力将不可限量。于是,他先与一个报业熟人合资创办了《仰光日报》,果然很有奇效,仰光大街小巷的人都看他的报纸。胡文虎在版面设计上更是费尽脑筋,使之妙趣横生,很招人喜欢。胡文虎尝到办报纸的甜头后,又独贫创办了《晨报》,从此把精力放在媒体产业上。这不仅不妨碍万金油事业,反而使万金油如虎添翼,与报纸一起飞遍了东南亚家家户户。
在战争年代,各报纷纷停业,而胡氏兄弟反其道而行之,大力收购报纸,并创办新报,不到10年,胡丈虎在海内外主办10多家报纸,组成“星系报业集团”,所有报纸一律以“星”字打头,影响巨大。万全油也随之锐不可当,出现了“众星捧月”的局面。可以说,没有媒体的烘托渲染,也没有万金油的天下。如果他自己不办报,仅是巨额广告费就可把万金油吸千。
报业与制药比翼双飞,是胡氏兄弟事业的两大支柱,起到互为表里、互为促进的作用,形成了运作协调的良好机制,并借此成为“南洋报业”。
故事的哲理:
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一句名言:”作生意就是下雨打伞。”从行医到卖药,再从卖药到办报,继而通过办报再去推动卖药,这就是”下雨打伞”、顺藤摸瓜的发展道理。很多传奇,都不是主角事先设计好的,但他们却创造了奇迹。奥妙在于他们善于在行进中不断发现前方的制约瓶颈,并果断地全力去冲击,夺取这一瓶颈,使自己的发展道路能够不断地“豁然开朗朗”。
№93聪明的米开朗基罗
----打破僵局的先手:退—步
哲理的故事:
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被公认为最伟大的作应该是他的大理石雕刻大卫像。
各位可知道?当米开朗基罗刚雕好大卫像的时主管这件事的官员跑去看,竟然不满意!
“有什么地方不对吗?”米开朗基罗问。
“鼻子太大了!”那位官员说。
“是吗?”米开朗基罗站在雕像前看了看,大叫一声,“可不是吗?鼻子是大了一点,我马上改。”说着就拿起工具爬上架子了,“当当”地修饰起来。
随着米开朗基罗的凿刀,掉下好多大理石粉,那官员不得不躲开。
隔一会儿,米开朗基罗修好了,爬下架子那位官员再去检查:
“您看,现在可以了吧!”
官员看了看,高兴地说:“是啊!好极了!这样才对啊!”
送走了官员,米开朗基罗先去洗手,因为他刚才只是偷偷抓了一小块大理石和一把石粉,到上面做做样子。
从头到尾,他根本没有改动原来的雕刻。但是,各位想想:如果米开朗基罗不这样做,而跟那位官员争,会有这么好的结果吗?
故事的哲理:
两边争执,碰上僵局,或者对方一直不掀牌,让你莫测高深的时候.打破僵局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让一步。无论让的是真是假,事情就会变得/顷利许多。留三分余地给别人,常能使彼此都获得更大的天空。
№94大雁怎么吃?
----无休止的争论贻害无穷
哲理的故事:
兄弟俩打猎,一只大雁飞过来。
“我把它射下来煮着吃。”哥哥拉开弓瞄准说。
“鹅是煮着好吃,但大雁还是烤着吃更香。”弟弟说。
“煮的好吃!”
“烤的好吃!”
两人争论不休,就到一个人那里去评理。
那个人告诉他们:把大雁分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兄弟俩觉得有道理,就回去找那只大雁。但大雁早就飞得没有踪影了。
故事的哲理:
做事情要分轻重缓急,不要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争论不休浪费时间。发扬民主的确重要,但无休止.无原则的民主就会贻误战机。
№95倾听声音
哲理的故事:
某国王子来到了一位大师处,希望大师教导自己将来成为—位杰出的国王。大师将王子独自一人送到了大森林中,并要求王子在一年后回到寺庙时,要描述出森林的声音。
冬去春来,王子回到寺庙,说:“大师,我听到了杜鹃的歌唱,树叶沙沙的作响,蜂鸟嗡嗡地啼鸣,蟋蟀唧唧地呜叫……”听完王子的话语,大师再让他回到森林中继续倾听。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王子孤独地端坐在森林里,竖着双耳尽力地倾听……
一年后,回到寺庙,王子恭敬地向大师描述他的收获:“当我集中全力地倾听时,我听到了前所未有听到过的声音,鲜花在缓缓开放着,大地在阳光下苏醒,小草在吸吮着露珠……”大师频频点头赞赏地说:
“倾听听不到的声音,是成为杰出君王的基本素质。你可以开始学习如何领导你的国家了。”
故事的哲理:
企业家是否如同王子一样,认真去倾听经营环境中的所有声音。那是什么样的声音?那是在什么样的时机下发现的?是讨论对话中话语背后的假设?是顾客没有说出的心声?抑是多数沉默不语的员工心声?企业家不变的修炼是:听那听不见的,看那看不见的!这时所做出的决策才会是真正切实可行的措施。
№96完美制度与“粗放”管理的较量
----围绕市场的管理才是有效的
哲理的故事:
在改革东风的吹拂下,动物庄园兴起了一轮房地产热,牛、马、鸡、鸭都搞起了房地产。房地产峰会、明星对话论坛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紫荆庄园里一头理想主义的猪和一头结果导向的猪也不甘人后,各自组建了一个房地产公司,分别培养了一支理想主义和结果导向的经理人团队,并作了一个约定:比赛谁的企业做得大,赚的钱多。
理想主义的猪做事一向追求完美。他想:企业做大,首先必须有一套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但作为发展中的庄园,大部分企业在他人眼中只算“小企业”。于是他花了一大笔钱,引进了一套先进的绩效管理体系,有了一个宏伟的百年战略规划。每年年终,他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奖励那些做事规范、工作完美的理想主义的猪。
理想主义的猪雄心勃勃地设想:有了这些先进的管理模式,只要能够有效管理和合理评估每只猪的工作,所有的猪各司其职,就可以推动企业方阵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结果导向的猪做事一向实际。他想:企业最终必须靠业绩说话,而良好的业绩必须有良好的销售。于是他也花了一笔钱,买了一套销售管理软件。通过分析客户需求建造并且销售房子,又通过销售结果分析客户需求的变化。他也设立了一套激励制度,重奖当月为销售做出重大贡献的猪。
一年过去了,双方比较比赛的结果,理想主义的猪不如结果导向的一半儿。理想主义的猪大惑不解。花了这么多钱设立的管理体系怎么会不管用?
于是,理想主义的猪深入企业去调查。发现所有的猪都在努力工作,早上唱着“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去上班,晚上还自觉主动地加班,浪费了惊人的时间和精力将每—件事情都打磨完美。在管理体系之下,所有的工作都受到层级严密的控制,同时所有工作也都依从上级的安排和指令。但由于出现一些投入巨大但产出不大、意义不大乃至错误的事情,不少猪备受打击,觉得挫折和沮丧。
再到结果导向的猪的企业进行考察和交流,发现他们企业制度虽然不尽完善,但个个目的明确,行动迅速,应变灵活,员工少于理想主义的猪,但开发楼盘却比自己多。产品虽不算最好,但销量很好。
这些都让理想主义的猪感到无比困惑。
故事的哲理:
为什么完美的制度竟然不如”粗放”的管理?因为任何完美的管理制度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仅仅停留在完美的管理体系,脱离了市场,脱离了顾客,其业绩不能提升的结果就已经早早预示了。对于正处在成长期的中国企业,还是不要仅仅沉醉在复制舶来的理论里,踏踏实实围绕市场才是正路。
№97横店立志做“草包
----在追问“为什么”当中创新
哲理的故事:
在1998年时,正值长江三角洲发生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横店集团老总徐文荣说:“人家说我要做草王,我说我们要做草包!”
横店发现有种现象:我国北方天气一冷,草就黄了。可在国外,即使下了雪,雪下面的草还是绿色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其实是草种的问题,如果我们能改良草种,使它耐寒,草一样能四奉常青。
还有一个现象为什么我国的牛肉、牛奶就卖不出好价钱?这还是牧草的问题。新西兰能成为农牧业发达的国家,就是因为那里没有污染,所有奶制品都是新鲜的,所以销路自然就好。如果我们能够改善牧草状况,牛肉、牛奶也能卖出好价钱。
但由于石崖地貌不好种草,横店就把他们这种改良的草籽用枪打进石头缝里,草根可以深入石缝达两尺,半年就能长出来。这种牧草现在已是横店集团的支柱产品,专家预计几乎可以发展到50亿元的规模,甚至更多。
故事的哲理:
通过现象挖掘到事物的本质,从本质上着手进行创新,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所谓”治标先治本”。“一通百通”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只是埋头放牧,又怎能想到有所创新呢?如果只是满足于不求甚解,又怎能豁然开朗呢?日本公司当年就是在穷追猛打追问“为什么”当中打败美国公司的。
№98三个杯子的故事
----警惕成长中的三种障碍
哲理的故事:
桌上有三个杯子。
一个杯口朝下盖着;一个杯口朝上,可是杯底破了洞;最后一个是里面有脏东西的。
三个杯子都装不到干净的水。
第一个杯子,杯口朝下,水倒不进去;
第二个杯子,杯底有破洞,边倒会边漏;
第三个杯子,有脏东西,水倒进去就脏了,不能喝。
故事的哲理:
就像上述的水杯一样,当你抗拒而不肯接受的时候,你学不到任何知识和本领:
当你边听边漏的时候.你也许当时学到了一些东西,但却不足以完全了解,更谈不上应用;
当你对事物有所成见的时候,你就得不到它原来的本质。
我们不能做这三只里任何一只杯子。
№99从大厦裂缝到拉上窗帘
----一丝不苟才能催生神奇
哲理的故事:
据说美国华盛顿广场有名的杰弗逊纪念大厦,因年深日久,墙面出现裂纹。为能保护好这幢大厦,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门研讨。
最初大家认为损害建筑物表面的元凶是具有侵蚀性的酸雨。专家们进一步
研究,却发现对墙体侵蚀最直接的原因,是每天冲洗墙壁所含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酸蚀作用。而每天为什么要冲洗墙壁呢?是因为墙壁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鸟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鸟粪呢?因为大厦周围聚集了很多燕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燕子呢?因为墙上有很多燕子爱吃的蜘蛛。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蜘蛛呢?因为大厦四周有蜘蛛喜欢吃的飞虫。为什么有这么多飞虫?因为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而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的原因,是这里的尘埃最适宜飞虫繁殖。为什么这里最适宜飞虫繁殖?因为开着的窗阳光充足,大量飞虫聚集在此,超常繁殖……
由此发现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只要拉上整幢大厦的窗帘!
故事的哲理:
只要关上窗帘就能替代几百万美元的维修费用I这是专家绝对始料不及的。但只要我们处理问题时,能透过重重迷雾.坚持不懈,追本溯源,抓住事物的根源、往往能够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而四两拨千斤的基础.绝不是投机取巧,而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正如日本丰田公司著名的“万事追问15个‘为什么?’”。
№100 永远的坐票
----机遇出在不懈地寻找中
哲理的故事:
一位旅行家经常由于不在始发站上车而买不到对号入坐的火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却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时,其它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却拥挤不堪,人满为患。
故事的哲理:
大多数人都很容易被局部的表象所迷惑.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因为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而且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但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注定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疲惫不堪,却无所作为。
№101米缸和老鼠
----经营的真谛在于预见
哲理的故事
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在农家仓库里觅食的老鼠意外掉进了一口盛的半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是警惕地望了望四周,确定没有危险之后,接着便是一通疯吃猛吃,吃完倒头就睡。
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醒了再吃。日子不知不觉在丰衣足食的悠闲中过去了。有时,老鼠也曾为是否要跳出缸去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与痛苦的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突然意识到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没有那个能力了。
故事的哲理
对于老鼠而言,那缸米就是一块试金石。如果它想全部据为己有,其代价就是自己的生命。因此,管理学家把老鼠能够跳出缸外的高度称之为“生命的高度”。而这高度就掌握在老鼠自己手里,它多留恋一天,多贪吃一寸,就离死亡更近了一步。对人而言,生命高度就是守法意识。
其实在人的现实生活中,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就是那缸“米”,如果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注重学习,一旦知识消耗殆尽,也就只有下岗了;而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不注重培训,一旦所有员工的“米”都“吃”完了,企业也就离破产不远了。

原作为:一个中国人,发表于倍可亲美国网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