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筛历史的细节

西人资料中搜寻关于中国的点滴
个人资料
元亨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美国档案--肯尼迪总统1962年为获诺奖者设宴

(2019-11-09 13:10:36) 下一个

这个档案是:Remarks at Nobel Prize winners dinner, 29 April 1962,链接在此,38页,记录了1962年4月29日,肯尼迪总统在白宫为4名1961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人举办宴会的一些资料。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跟中国也没什么关系,只是一些历史小细节有点意思。当时参加的有180多人,多是历届获奖的美国人,档案中包括肯尼迪讲话的草稿,上面有打错的字,也有很多修改痕迹,不知道是不是总统本人的手迹,还有讲话的定稿,比较整洁,基本没有涂改。另外有出席人员名单,包括李政道夫妇,杨振宁夫妇(那时的杨太太应该姓杜),还有马歇尔将军夫人,马歇尔已于1959年去世,他因为战后对欧洲重建(马歇尔计划)所作贡献获1953年诺贝尔和平奖,还有海明威夫人,海明威1954年以《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于1961年自杀,他当时的夫人是Mary Welsh Hemingway;还有美国获诺贝尔奖人数统计,所占比例,等等。

划红圈的是李政道夫妇名字

划红圈的是杨振宁夫妇。档案中下面这个表,是出生在外国,以美国公民身份获诺奖的,里面却没有杨振宁和李政道,难道杨李获奖时还不是美国公民?中国人心底的那种恐惧翻了上来:种族歧视!

下面这张表是10年一次统计,获奖人中,各奖项中美国人的人数和相对比例,从1901年开始发奖到最近1960年:

比如,1901-1910的十年间,美国获一次物理奖和一个和平奖,跟外国人获奖总数60相比是3%。这个比例到第二个十年上升到11%。1941-1950年的十年里,外国人总数是30,美国人是23,比例是76.6%,但是被划掉了,改成了43.4%。美国人的数学真的有问题,问题在于,76.6%是美国获奖人占外国获奖人的百分比,而43.4%则是美国获奖人在获奖总人数中百分比,显然后者比较有意义,最后十年,也出现这个问题,老外45,美国人29,美国跟外国比61%,也划掉,改成美国占总数中比率,39.2%。这两个改了,上面的却没有改,这张表最后一列是个混合百分比。

档案中还有给肯尼迪总统的备忘录,其中一份备忘录(p8)是提醒肯尼迪,他在宴会上的活动:1.晚7:45,四名1961年美国获奖者及其夫人,加上副总统约翰逊夫妇,瑞典大使夫妇,挪威大使夫妇与你在椭圆办公室喝点小酒。2,在适当时候,接见人员排好后,一位助手(Aide,似也可译为副官)去通知你,引领你走下大楼梯,只有你们夫妇两接见他们。3,接见结束,获奖人暂时不动,他们的夫人进入宴会厅,你与获奖者合影,然后你们进入宴会厅。4,海军陆战队乐团在宴会前和期间奏乐。5,咖啡和酒就在桌上喝,当你们离开餐桌后,在补妆期间(nose powdering),香槟在走廊里放在盘子上传送。6,某人会递给你一个麦克风,这样你讲话就可以从扩音器里传出来。7,补妆完成,客人会被引导进入东厅(East Room),然后朗诵前诺贝尔获奖人作品片段。8,我们希望,在朗诵结束后,你能让白宫摄影师拍摄你与朗诵者的合影,要面对前方,近来我们在拍摄“祝贺你表演成功”时不是很成功,全是背影,没有正面。

另一份备忘录(p9),说:请原谅这些打字稿,因为今天姑娘们都不在(1961年4月29日是星期六,白宫周末没有打字员上班吗?那个年代一周工作几天?),Lester Pearson很着急,假如可能的话,他想跟你聊5分钟(have your ear for about 5 minutes,直译:占有你的耳朵5分钟),但是他不会要求你在魁北克或卑诗省为他竞选。署名的是Fred Holborn,查(感谢这个网络时代)Fred Holborn是肯尼迪行政助理。Pearson是加拿大总理,现在的多伦多国际机场,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


1961年美国获诺奖人当中,有一个是哈佛大学研究耳朵的专家Georg von Bekesy,匈亚利出生,von说明他还是个贵族,当是奥匈帝国的传人吧。可能助听器就是他发明的,还是在他的研究成果上造出来的。

 

另外附上杨李二人在美国档案馆官网上照片,分别为:李政道:Photograph of Nobel Prize Winner in Physics Tsung-Dao Lee,NAID=594249。杨振宁:Photograph of Nobel Prize Winner in Physics Dr. Chen Ning Yang,NAID=594250,

多么年轻,意气风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元亨利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ilverbug' 的评论 : 是的,杨李各有各的理由,我们外人只能婉惜。是的,这张拾穗图真的很美。谢谢!
silverbug 回复 悄悄话 敬佩! 只是杨和李的分道扬镳,太令人惋惜了。 您的ID图很好,我也喜欢米耶。
元亨利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陬观者' 的评论 : 谢谢!确实是米勒的画,因为我自喻为历史田野里的拾穗人。多谢你提供那么详细的资料,尤其是杨李二人的身份,看来1957年他们获奖时还真不是美国公民。网上查Bekesy时,也说他原来是研究电信的。
海陬观者 回复 悄悄话 (之三)

博主的名字下面那幅图画,是法国画家 Jean-Fran?ois Millet 的作品 Des glaneuses 吧?

我对这幅画,《拾穗者》,有很好的印象。 因为它寓意温厚,人物写实,用色也很柔和,从平淡中见其个性。

对于深入故纸堆中游巡的人来说,这画尤其有其弦外之音。
海陬观者 回复 悄悄话 (之二)

原文:“档案中下面这个表,是出生在外国,以美国公民身份获诺奖的,里面却没有杨振宁和李政道,难道杨李获奖时还不是美国公民?”

杨、李二人在 获颁 诺贝尔奖的时候,都不是美国公民; 这点是可以确定的。 我在一本物理学的教科书上看到有诺贝尔奖得奖人的名单,在杨、李的名字后面写的国籍是 China,然后有小字注记,已经有美国的永久居留权。 这本书是60年代出版的旧书。所以 杨、李得奖的时候,在全世界的华人文化圈中引起如许轰动,因为是中国国籍的科学家第一次获奖。 杨、李对于故国,不能说没有旧情,否则也不会保留了国籍若干年。 后来可能因为研究需要,不入籍则不能参与某些研究活动或者申请研究经费; 而终于入了美国籍。 还有一点,当时还是冷战的年代。 他们当时如果是中国籍,就是 Republic of China,当时还是在台湾的国民政府所代表,为美国政府所承认,并保持了外交关系。
海陬观者 回复 悄悄话 原文: “1961年美国获诺奖人当中,有一个是哈佛大学研究耳朵的专家Georg von Bekesy,匈亚利出生,von说明他还是个贵族,当是奥匈帝国的传人吧。...”


Bekesy 的姓氏的确是贵族,但可能不是世袭封地的哪一类。 奥匈帝国的封爵制度比较放任。 例如,钱学森在 Caltech 的老师 Theodore von Kármán 也是匈牙利人,还是犹太家族。 在他的自传里面提到过,是因为替帝国政府处理财务上有功绩,被奥匈帝国赐封贵族称号的。 他的家族也就老实不客气,把姓氏前面加上了 von。 其实他家里是住在都市里的犹太人,据称他的祖先还有一位是波西米亚的犹太教学者。

Bekesy 的家里不是犹太人,祖上几代都是基督教徒,父亲这边是新教徒,母亲这边是天主教。 Bekesy 替匈牙利的邮政局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包括二战时期),做的是通讯方面的研究。 匈牙利在二战期间是有法西斯政府的,而且在政治、军事上支持纳粹德国。 Bekesy 这时已有国际上的知名,如果是犹太人,多半早就逃跑了。 从这一点看去,他是犹太人的可能性也很小。 但可能也不是天潢贵胄那一类的 宗室。
元亨利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你喜欢就好!谢谢来访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谢博主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