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筛历史的细节

西人资料中搜寻关于中国的点滴
个人资料
元亨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先随便说几句)电影Spotlight

(2018-02-25 05:51:09) 下一个

记得谈电影《邮报》时,网友提到电影《Spotlight》,谈波士顿环球报对天主教士们性侵案件的调查报道。这两天在油管上看到该片,还没看完,觉得比《邮报》好,虽然没有同样强大的主创人员,除了Michael Keaton,几乎不认识其他人,虽然有些熟面孔,比如女记者,还有演律师的Stanley Tucci,跟Devil Wears Prada里的那个时髦的角色比,这里的Tucci化妆也很贴近那个律师。

这个案子期间我正好一直在波士顿,所以很熟悉,案前案后,一直到判决后,主犯那个神父入狱,被狱中案犯合谋杀死(监狱有监狱自己的法律)--他们找了一个无期徒刑的案犯,让他用口香糖塞住牢门,然后进去用衣服作成绞具勒死了神父--还在电视上看了这个案犯杀死神父后在庭上的描述,也知道有一个被性侵的受害者自杀了,以及神父被杀后,葬礼上他的妹妹(或姐姐)对着围观的人(电视镜头)哭述:“You still don't understand,do you?”这个神父小时候是个不合群的男孩,人很柔弱,不爱好体育,就喜欢跟这个姐妹一起静静地读书。

突然明白为什么对《邮报》没有共鸣而喜欢《Spotlight》,是因为前者比较干巴巴的,而后者则有血有肉--细节,这也恰是我的这个博客所追求的,就是历史的细节,所以跟《Spotlight》一拍即合。我不懂电影艺术那些专业性的,真的是在细节上,我觉的Spotlight更用心,比如记者采访时,那些蓝领阶层住宅背后,耸立着教堂的高塔;女记者刚采访一个有性侵男少年行为的前神父出来(被他姐妹赶出来),街上是几个男孩骑自行车一闪而过的镜头;还有另一位记者通过法律手段拿到成为公众记录的过去案件文件后坐在出租车里给领导打电话,车子驶过,前景是公园里年轻父亲在摇着一个坐在吊椅里的小男孩。你看着一个一个记者从专业人士变成了有爱与恨,有正义感的个人,作为个人情绪激动起来的时候,对着决定暂时不发表揭露涉嫌神父文章的领导--这是领导的策略--吼叫的时候,你不得不跟着动情绪。跟《邮报》不同,这部片子有精气神,因此每个细节,都活了起来。比如那个镜头:参与调查的记者,圣诞夜去教堂,静静地靠在门口听着唱诗班的《平安夜》,一句话也没有,但是,还需要说话吗?

案件期间,那位代表大多数受害者的律师经常出现在电视上,总是黑着脸,看上去很憔悴,很低调,说话很平稳,不大喊大叫的,这才是真正的美国律师之一种(另一种之一是华尔街律师),联想到近来在美国的爆料者和所谓民运人士,本来我也喜欢八卦,开始还看看,现在一看到激昂地宣讲的(相信他(她)们有充分理由,不是装的,但是)我就换频道。记得最后教会赔了八千七百万美元,按律师三分其一,近三千万的律师费啊!教会被弄的差点破产,卖了不少房地产,主教也换了,换了一个苦修士--Fryer,之前庇护手下的那个主教叫Law!法律,你能想象吗?

这部电影也触发了我对波士顿的感情,以前没有注意到我对波士顿会有一种第二故乡般的感情,电影里很多场景都是我熟悉的,走过路过的,包括波士顿环球报办公室大楼。波士顿有很多地标上电影的频率很高,不用说哈佛,麻省理工这些,就是一所社区学院,就是《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里心理学家工作的地方,我曾经每天都坐地铁经过(橙线),正在我回家的路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Tina_芬兰 回复 悄悄话 聚焦拍得很好!沉稳内敛!万达投资!
元亨利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为写而写' 的评论 : 首先要谢谢你的推荐!
为写而写 回复 悄悄话 感谢你写出了这篇,并介绍了相关的历史细节。我还真的不知道神父在狱中被杀了。真是盗亦有道。你说得很对,这部片子拍得有血有肉,有感情却不煽情,演员的表演也投入而克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