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筛历史的细节

西人资料中搜寻关于中国的点滴
个人资料
元亨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书的信息)上海外滩公园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2017-10-08 13:53:08) 下一个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上海外滩公园的牌子。我在看书时,留心了一下关于上海的书,只看到这一本里,有专门章节探讨这个问题,当然,可能还有其它的书,我没看到。
The Bund Shanghai: China Faces West 作者是 Peter Hibbard,由  Odyssey Books & Guides 于2010年出版。

其中有一章No Dogs and Hardly Any Chinese(这句还真不好翻,试一下:“狗不得入,也基本没有中国人能入”),就是说这个问题。(第55页--)里面提到:
上海外滩公园起源于1860年代,1868年,公园建成,有栅栏围起来,并向公众开放。但是,所谓“公众”不包括本地人,1871年,上海城管委员会(SMC--Shanghai Municiple Council)明确规定:“该花园须形成一种安静的英国公园的氛围”。从最初的日子,这个公园就不让大多数中国人进入,只允许受人尊敬的,衣着体面的中国人,以及跟外国人一起来,并为外国人工作的中国人进入。即使如此,外国人还是不断抱怨公园里中国人太多。1880年代,事情升级,不能进公园的中国士绅提出抗议,1885年11月的华北日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的社论对此进行了评论,说:如果没有限制,小小公园里会挤满中国人,说话声音嘈杂,外国人会被冒犯,中国人的习俗,没有使用手绢的习惯,也不禁止大声清喉咙,花草树木不久就会枯萎。但是几个月后,社论的调子又变了:交租金的中国人要求同样的权利,他们在这块土地的管理上没有发言权,在投票人的会议上也没有位置。再加上,花园是仅仅按照外国人的品味而设计的,其唯外国人享受的政策也是臭名昭著。中国人发现:其他亚洲人,包括日本人和朝鲜人可以进公园,其中有些人是很不体面的人物,而且有绳索牵着的狗也可以进入。上海城管委员会的解决办法是另开一个中国公园,在苏州河边,虎丘路和四川路之间,1890年开放,没有人种的限制。但是,除了在此处水边停靠船只的人,中国的精英和外国人几乎没人来,来的都是中国普通老百姓。而公共花园则开始堂而皇之的禁止中国人入内。即使如此,老外还是抱怨,主要是针对中国阿妈(amahs),她们在公园里带外国孩子,却让这些孩子们乱跑,踩伤了花朵,破坏了音乐会气氛,还有就是对狗的投诉。
公园门边贴有公园规则,对这些问题有明确规定,虽然那句“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从来没有出现在规则中,但是分别有关于狗,儿童的管理,座位的使用和准入权等的条款。1903年版的规则中有“除了照顾外国人的中国人外,其他中国人不得入内”的字样,1917年版的规则比较中性,没有提到中国人的问题,毫无疑问,这是为了安抚中国人的不满和与外国人的磨擦。但是之后版本的规则中,中国人不能入内,而被归入另类(others)。不谈分类的术语,规则中的歧视是很明显的,中国人与狗是放在同等的地位。而中国人的观念中,狗是对人有侮辱性的语言,很长时间里,中国人相信,确实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规则存在。自1926年,这所公园和上海其它外国公园都开始讨论对中国人开放的问题,当时中国商会(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的三名成员与公园管委会进行交涉,到1928年6月,公园的大门才对所有人开放,但是要收十个铜板的门票,当时这是一般人半天的收入,这个规定把低收入人群,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比如白俄--都排除在门外,狗还是不得入内。此后,华北日报记者报道说对所有人开放后,公园基本上还算正常,只不过有些中国少年会躺在椅子上。关于过分拥挤的抱怨也开始出现。到1933年,上海人口有三百万,通常一天里,此公园售出一千五百张门票也算正常吧。
到了日据时期,日本人非要带他们的狗进入公园,英国的公园规则已经管不了他们了。1943年8月1日,外国租界被收回,两天后,所有公园就免费对所有人开放了,上海还开始去除英美街名和标识(signs)。
这个公园今天被命名为黄浦公园,里面有外滩历史博物馆,就在1990年树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边。

1880年代公园入口

1911年,为庆祝英王乔治五世(King George V),唯一允许中国人进入公园的日子。

公园大门

门上牌子,写着“Dogs are not allowed to enter the garden unless led.”无人带领的狗不得入内。以前发过的Vera Vladimirovna Vishniakova Akimova 写的《在革命中国的两年》(Two Years in Revolutionary China, 1925-1927)一书里,学中文的作者1925到1927年到中国给苏联人担任翻译,在上海见过公园门上是两块牌子,一块说的是狗,一块说中国人。

书里还有一份1917年的公园规则:
Public and Reserve Gardens Regulations  公共和保留花园规则
 1. The Gardens are reserved for the Foreign Community.
花园只为外国社区服务
2. the Gardens are opened daily to the public from 6 a.m. and will be closed half an hour before midnight.
花园每天从早上6点对公众开放,夜里11点半关门
3. No persons are admitted unless respectably dressed.
衣冠不整者不得入内
4. Dogs and bicycles are not admitted.
狗和自行车不得入内
5. Perambulators must be confined to the paths.
儿童车必须在道路上行走
6. Birdnesting, plucking flowers, climbing trees or damaging the trees, shrubs, or gras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visitors and others in charge of children are requested to aid in preventing such mischief.
严禁掏鸟,拔草,爬树或破坏树木、草坪;带孩子的参观者和其他人必须负责禁止他们干这些事
7. No person is allowed within the band stand enclosure.
乐队区不得入内
8. Amahs in charge of children are not permitted to occupy the seats and chairs during band performance.
带孩子的阿妈在乐队演出时不得占用位子和椅子
9. Children unaccompanied by foreigners are not allowed in Reserve Garden.
没有外国人陪伴的儿童不得进入保留花园
10. The police have instructions to enforce the regulations.
警察有权执行这些规则。
   By Order.
    N. O. Liddell
          Secretary  

 

20171006/20170915

 

2017.11.11补

另一本书 Shanghai 1949: the End of an Era,这基本上是本影集,摄影师叫 Sam Tata  前面介绍由(Introduction by) Ian McLachlan写作,出版社是 Deneau Publishers ltd ,于1990年出版。里面提供了一条信息:

p22, I ask him if he ever came across any anti-Chinese feeling in Shanghai, the city where some of the benches in one of the parks had tasteful little plaques on them saying: NO DOGS OR CHINESE ALLOWED.    

这是在前面的简介中,所以是“我”(I)指Ian McLachlan,他采访了很多在上海住过的人,请他们谈上海。这段里的“他”(he)指一位采访对象是个中国人,Joseph Hsia,应该是姓谢。但是下面的话并不是谢先生说的,作者说,在上海某公园里的某些凳子上有做得很有品位的小牌子,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使用(NO DOGS OR CHINESE ALLOWED)。所以毕竟还是有“华人与狗”的字样。

p25 K.P. smiles briefly behind his glasses, sips some more tea and then goes on passionately: "If you walked into the 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 you had two sections, one for foreigners, one for Chinese. Even though your section might be crowded like hell and the other section was deserted, you could never go over to that side.

25页上,Ian McLachlan就外国人对中国人是否有歧视的问题又采访了另一位中国人叫K. P. Cheong(是在1949年之后的香港),他说:在汇丰银行,有两个区间,一个是给外国人的,一个是给中国人的,不管其中一个区间有多拥挤,哪怕另一个区间没有人,你也不可能到另一个区间去。

2017111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元亨利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噢,谢谢!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是博主豆腐干给我留言的,国外有研究,已经是学科范畴。所以读你这篇文我想到的。
元亨利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什么是“上海学”?上海已经成学了?那应该也有北京学之类的?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上海那时还有大雪啊。这本书,大概也算是上海学一类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