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前美国官员的名字叫苏珊谢尔克(Susan L. Shirk),据Wiki说大约是1945年生人,大约是2003年底,反正是神五上天后不久,我在哈佛听了一场讲座,主讲人即是苏珊,她那时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现在还是), 之前她从1997-2000是克林顿时期的副助理国务卿(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这名字好绕口,主管中国,台湾,香港和蒙古的美国政策。如果没记错的话,她的讲座是关于中国的媒体,是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年度Reischauer讲座,好像是每年11月举办。我与哈佛没有任何关系,当时只是人在波士顿,正好看到哈佛有这样一讲座,而且对公众开放,于是就去听了。她说的基本上忘了,记得她谈到神五的时候说,载人与无人空间飞行的成本大约是10:1,所以那时的美国已经停止载人空间飞行(近来美国似乎又恢复了,可能就是因为中国已经实现载人了),因为太烧钱,她对中国载人飞行的预测是还得很多年。另外就是,象她这样的,美国中国问题的决策人物,对中国高层的运行,也不是非常清楚,当然,这很自然,因为中国的政府运行不是按照西方政治学的教科书进行的,她在讲座后的互动环节中坦承,中国的有些现象她也搞不懂,有些地方似乎政策互相矛盾。
在加大网上查她的简历,苏珊本科是在Mount Holyoke College读的政治学, 1967年毕业。大三的时候,苏珊开始对中国感兴趣,而那时没有美国人能够到中国去。后来她去普林斯顿大学学了一年的语言和区域研究。苏珊是加州伯克利读的硕士,然后去了麻省理工读博,期间去香港,采访逃到香港的大陆难民,为她的论文准备资料。幸运的是,此时恰好是1971年的乒乓外交时期,中国已经准备与美国建立联系,于是苏珊也得到一个机会,进入中国大陆。
近来看到她的一本书《中国,脆弱的超级大国》(China,Fragile Superpow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里面有些内容比较有意思。
苏珊是1971年夏天第一次访问中国大陆,紧接着美国乒乒球队,而基辛格也到了中国进行秘密访问(7月9日到达中国)。苏珊一行共15名美国大学研究生,从香港进入大陆,她说她对香港的繁华和高楼大厦与大陆的死气沉沉的贫穷的对比感到震惊,大陆人佩戴毛主席像章,拿着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其它就没什么东西了,北京上海的最高建筑约10层楼高,粉刷脱落,扶手生锈,窗户破缺,公园杂乱,这些都显示贫困和失于管理。街头仅有的轿车是苏联造的,只有官员才能配备。自行车的铃声,常常被电线杆上高音喇叭的政治宣传声掩盖,北京饭店仅有的客人是来受训的柬埔寨士兵。她们一行走到哪里,都吸引一大堆人围观。
苏珊到了上海这个1920,30年代的十里洋场,看到的是夜里昏暗单调,街灯都很少,不用说霓虹灯了,她们去浦东,坐的是人力撑篙的木渡船,到了看到的是一排一排的棚户区。工厂里工人不顾政治口号,有机会就偷懒,商场东西缺乏,居民买东西还得用票证,定量供应。
但是那年夏天,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基辛格也在同时到了中国,周恩来总理邀请苏珊一行人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一次讨论,并要她们带上录音机,这样他可以把中国外交政策的突然变动,向国内外进行交流。苏珊跟唐闻声一起度过了那个下午,她发现唐闻声和自己一样,也是在纽约市长大的(唐家在布鲁克林)。苏珊在书中说,唐闻声一定跟周总理谈了她的情况,因为周恩来几次提到苏珊的名字,他说,要改善两国关系,两国领导人得会面,所以必须邀请美国总统到中国来,可惜苏珊不是美国总统,所以他们只能邀请尼克松来。
1971年7月19日,苏珊与周恩来握手,那时的她还是千万美国大学生中的一个。照片取自该书。
苏珊在书中说,她近期对中国的访问,跟那次1971年的访问,整个是一个天,一个地。她还说,“不管黑猫白猫”这句话,是毛泽东说的,邓小平拿来作为他的独创,不知她的根据是什么。
2005年,苏珊遇到中国南方的一位退休的高官,他说他很怀念1980年代中国与日本关系很理智而又友好(Sensible and friendly),1980年代初,中国邀请了一些日本人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顾问,中国本来想请日本在上海郊区建一个钢铁厂,并想以此推动日本从中国进口更多的石油来支付建厂的费用,但是中国后来对合同反悔了。即使如此,中日那时还是好朋友。苏珊1980年在重庆住了一个月作研究,她在旅馆里看到很多中国官员在电视机前连续一周看日本经济奇迹的资料片,中国人最感到惊奇的是,日本现代化了以后,日本人还是尊敬老人,仍然遵守传统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