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筛历史的细节

西人资料中搜寻关于中国的点滴
个人资料
元亨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美国常春藤名校入学规则的演变

(2006-06-23 19:14:28) 下一个
1905年,哈佛采用入学考试的方法作为选择新生的主要标准,高考面前,人人平等.在1908年,哈佛新生中的犹太人比例是7%,而到1922年,犹太人在新生的比例剧增到20%以上.以正宗白人为主的学校管理层和校友们大为不满,因为他们认为犹太人贪婪孺弱,心胸狭窄,就知道抓考分.犹太人入学比例高,自然会占了富有的白人后代在哈佛的位子.一旦这些白人校友不高兴,哈佛收到的捐款就大大减少.
校方开始是采取限额和限发奖学金的办法,都未能奏效.
最后,哈佛与其它常春藤名校意识到,既然择优录取方法带来不想要的生源,那么解决办法是改变"择优"的定义.此一举改变了常春藤大学的历史进程.哈佛从1922年秋季开始要求报考生说明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母亲原姓,父亲出生地,父亲及考生姓名曾用名(犹太人入籍美国后常改名以示同化),并提供相片,还需有推荐信.另外除了考试成绩,还要求每个考生写一篇论述文来考查他们的领导才能.课外活动也进入考核范围.普林斯顿大学的作法是派录取工作人员到各个私立中学去,在物色未来新生时给他们按1到4打分.1分是最高,争取对象,4分是考试成绩在好也不录取.面试也在此时变成招生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因为面对面的对话,可以从长象,衣着,言谈举止看出其人的家庭教养背景.这些招数确实有效,到1933年,哈佛的犹太人在新生中比例回落到了15%,因而,哈佛,普林斯顿,耶鲁等把这种招生方法制度化固定下来,延用到今天.
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对美国大学学现今对亚裔入学采取的限制态度,也就一目了然了.今天的亚裔,与当年的犹太人处于同一地位啊.
自五十年代,各常春藤大学又加强了身体素质的要求.耶鲁大学每年要统计身高六英呎以上的新生占多大比例(那时女生上大学还是希罕事),面试官员常常选拔那些看上去有男子汉气质的新生,即使他们考试成绩不如人也照样录取.同一时期在哈佛,考生的体育能力受到重视.当时哈佛招生办主任班德认为,如果哈佛在美式足球场上再打不过别人的话,哈佛就会被笑话成是一群只会打扮,娇柔造作的娘娘腔.班德很重视手下人选新生的技巧,尤其是要能看出同性恋,心理不正常的人.
到了六十年代,哈佛录取制已形成一套复杂的程序.所有考生按学区分为二十二个组.著名的私立学校受特殊照顾,比如爱克思特中学与安都沃中学被分为一组,而所有落基山区域的八个州全分入一个组,竞争只在同一组内进行.考生的面试,推荐信,论述文被拿来按个人细节,学习成绩,课外活动,体育能力四个类别打分.这样一来,学习成绩只占四分之一的重要性.体育与学习平起平作,这就是为何今天有些体育名星入学录取率是一般人的两倍多,而他们的考试成绩则差一百分以上.最最重要的是所谓的个人细节,如果你在这栏里得四分以下,你的被拒率在98%以上;反过来,如果这栏你得一分,被拒率只是2.5%.八十年代时,教育部的人权办公室调查哈佛的入学程序时,发现很多手写的纸条,有一张写着,"这位年轻女士可能是同一批人中最聪明的,但推荐材料显示有害羞的迹象";另一张写着,"没什么价值";还有一张写着,"人矮耳大".
社会学里有所谓培训效应与选则效应.海军陆战队选拔未来战士走的是前者,培训效应.选拔过程没那么多讲究,因为他们相信,一旦你入了海军陆战队,那种魔鬼训练总会把你给训成个超强杀手.服装模特公司则相反,用的是选则效应,与模特公司签约,不能让你变漂亮,只有你漂亮,模特公司才与你签约.
美国一般老百姓认为,常春藤大学就象海军陆战队,任谁进了哈佛,就一辈子前程有望了.有一些研究显示,如果有两个学习考试成绩一样的学生,一个进哈佛,一个进一般的州立大学,二十年后,进哈佛的将比另一个赚多得多的钱.但实际上,这种结论是有问题的.光是成绩相同并不表示一切相同.这类研究应该比较进哈佛的一个学生,与哈佛生录取但选了另一不太有名的学校的一个学生.这样一比,有研究得出结论,两个学生的受入并未有很大区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