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2014 年 5 月 几条杂志文章和新闻分享与杂感

(2014-05-08 10:51:55) 下一个
1. NPR 新闻里说 研究数据表明,孩子 autisim 和父母年龄有关,越大,出现 autisim 的概率越高。父亲年龄对这个概率影响是渐进的,而母亲年龄对这个概率影响是跃进式的。我听了这则新闻就像不知道研究方法有多么 robust. 因为这样的结论一出, 更加增加了女孩子在婚姻市场上的被歧视。男人不管自己什么年龄都要挑年轻的女人了。  我周围越来越多的女人快40 冷冻卵子的,去做IVF 想怀孩子的,这条消息不啻于一个炸弹。

2. Real Simple 杂志 一条信息,说婴儿天生是有香味的。两组女人,有孩子的和没孩子的女人,蒙着眼睛闻婴儿穿过的衣服,大脑都得到愉悦刺激。脑子里让人快乐的荷尔蒙(吃冰激凌时候感到快乐的荷尔蒙)都旺盛分泌。说明人类进化中有这个基因,保证小孩都特别招母亲喜欢,母亲就自然愿意抚育下一代。

3. New Yorker: 一个妈妈为了激励自己高中的儿子,用一年时间参加各种SAT 班,参加这年的多次 SAT 考试(有几次我不清楚),把这些经历写了本书。 她说到两点让我印象深刻。  (1)她82年考SAT 考大学时候,分不怎么样,上了普通大学,这么多年过去了她是小有成就的 publist 在纽约。 她说她们那一代,中产阶级的孩子上个一般学校,毕业后找到一份不错的 entry level 工作,很容易能过上中产阶级生活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孩子竞争比他们那时候激励多了。实际这是美国人感受到的来自世界的竞争了。 (2) SAT 是五六十年代 兴起的一个产物,当时哈佛校长认为没有一个测试能去评估一些中西部的学生,藤校都是东部北部的孩子。就用了一套军队当时recruit 人时候用的考题,来评估。增加中西部小地方孩子进好学校的机会。 后来各大学校纷纷采用这个题目。然后就有组织靠这个测试来赚钱,形成产业。现在变成高考必看的成绩。 连大学都用这个来标榜自己(当届有多少SAT满分学生来我们学校)。 文章说其实这个测试没有任何 critical thinking 能力的评估。 我估计不久后美国会有一个重新审视SAT 的campaign. 5年10年后吧。这些杂志都是思想领先一步,比较敏锐的关注某些话题的。

4.  New Yorker : 5月号,报道了一个中国人在美国高科技公司工作给中国偷情报的事。 这个人Greg Chung 生于1941 年东北,小时候还和家人一起逃难躲过日本兵。1949年解放时候,他父亲是国民党铁路部门职员,带着全家到了台湾。他八岁。在台大上了本科,到美国读的工程的硕士。 然后在 一些80年代的高科技公司工作,比如 Rockwell 是波音的技术提供商。他在 Rockwell 工作很多年。80年代中国政府就透过比如湾区使馆搞活动,认识这些当地侨民,然后跟他们交朋友,他一直自发的关注中国,剪贴报道关于中国的发展。

然后政府就有官员给他发密信说为了祖国( motherland 这个在英语环境中感觉好诡异) 的航天事业,需要你做出贡献。还邀请他全家去大陆参观旅游。80年代,他带全家去中国3个月,孩子在外语学校,他和太太在中国各地参观,去了乐山大佛,兵马俑等地,还有西昌卫星基地,广州的一些航天制造厂。所到之处感到祖国的温暖。

他回美国以后就开始持续的给中国提供情报。比如当时邓小平的863计划(是86 年3月提出的)就是进入高精尖航空航天领域。中国当时研发其实只是 reverse engineering, 我想就是拆了能得到的机器来 figure out 怎么制造,当然发展缓慢。 有一个小细节,当时中国给他写信要各种美国飞机的制造资料,他提供了以后,还得意的说(这都是英语杂志的口吻,不代表我自己的看法)我还知道航天飞机的情报,中国方礼貌的说谢谢,我们现在最急缺的是飞机制造。航天飞机的也可以送来。可见当时中国航天和美国差距有多么大。他发给中国各种飞机资料,我记得住的包括 B-2 轰炸机。现在看来都是基本机型,当时需要美国大量投资和时间研发的,中国拿到就立刻能开始生产。

美国FBI 发现的过程很有意思。本来是发现了另外一个中国谍报人员,Shi Mak, 他是从香港来美国的,是中方派过来的. 因为这个工程师 Greg Chung 跟他吃过饭,所以调查 Shi Mak 案的人来问过情况,没有怀疑他。后来搜查 Shi Mak 家时候发现一张小纸条,中文写的,就是中国方官员跟 Greg Chung 的一个联系。于是对 Chung展开调查。Chung 全盘否认,FBI 亮了这个中文小纸条,就开始搜查。搜查他家的时候找到一条秘道,里面是成架子成架子的从公司偷的技术资料。 调查此案的探员都说相信他干这个不是为了钱。但是他们家确实在90年代财产增长,他有几个投资房,有一个修车铺。虽然如此,夫妻俩仍然省检,互相给对方剪头发。看到这我乐喷了,典型中国人,New Yorker 记者写出来我觉得特逗。

但是这些技术资料都不是 Classified 级别的。无法以间谍罪判刑,最后FBI 费老大劲找到一条经济间谍罪的条款,才定了罪,判了15年,关在北卡。

记者采访他太太,因为他在监狱拒绝了采访要求。他太太说,当年他们申请公民口试的时候,官员问如果中国和美国打起仗来,你会为美国打中国吗?他说那我就买把枪自杀。

整个文章在英文环境里读,很平淡,其实这是真的间谍活动多么惊心动魄啊,可是感觉却很平淡,他过得和我周围的中国人的生活一样。在中国语言环境下一定是非常激情澎湃的。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战斗在情报第一线的人的奉献,云云。 这篇文章让我感想很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船歌悠扬 回复 悄悄话 刚读到你的杂志文章分析,很喜欢。以后可否继续让我们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