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1)
2005 (1)
2007 (104)
2008 (95)
2009 (105)
2010 (66)
2011 (37)
2012 (44)
2013 (36)
2014 (56)
2015 (33)
2016 (62)
2018 (34)
2021 (36)
2022 (36)
2024 (46)
法兰克福的Römerberg 罗马山广场,是位于Römer complex罗马建筑群前的市政厅广场。自15世纪以来,罗马山广场一直是法兰克福市政府的所在地。作为众多皇帝加冕仪式、贸易博览会和圣诞市场的举办地,这座广场标志着Altstadt中世纪老城区的历史中心,并且是一个热门的旅游胜地。
在20世纪,罗马山广场举办过许多重大活动,有欢乐的,也有不欢乐的。1933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学生会组织的臭名昭著的焚书事件就在这里发生。1932年至1939年间,享誉国际的Römerberg Festival罗马山节,每年夏天都在这里举行,期间上演了近350场露天戏剧表演。
罗马广场的大部分历史遗产,包括部分哥特式和部分巴洛克式的建筑,在1944年的盟军空袭中被摧毁。如今的广场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重建和新建建筑的成果,外观忠实于原貌。罗马广场的东部,也被称为Samstagsberg“星期六山”,代表着一排历史悠久的半木结构房屋,建于1981年至1984年之间。“星期六山”这个名字可能源于加洛林王朝时期每周六在此举行的露天法庭,当时Königspfalz Frankfurt法兰克福国王法庭位于广场东侧。法兰克福的犹太人只有在集市期间才被允许进入罗马广场,否则,他们就必须去周六市场。 北面,四座融合新哥特式、新文艺复兴式和新巴洛克风格的新建筑,取代了1906年拆除的六座老建筑。南面,以早期哥特式的Alte Nikolaikirche圣尼古拉老教堂为中心。历史博物馆的新馆也位于广场南侧,Saalgasse萨尔街的入口处,于2017年10月开放。
1)
2)
3)
4)
5)
上图是Römer罗马人宫。
它是法兰克福的Rathaus市政厅,也是当地主要的历史地标之一。这座中世纪建筑已投入使用超过600年,至今仍是当地政府的办公场所。1405年,法兰克福富商罗马人家族,将其住宅连同毗邻的Goldener Schwan金天鹅大厦出售给市议会。此后,该建筑群一直用作不同的市政办公室,直至今日。
多年来,该建筑群不断扩建和收购附近的建筑,如今已成为一座由街道连接起来的迷宫。它和上篇中提到的新市政厅,是连在一起的。之前提到的“叹息桥”将罗马人宫与街对面的办公场所连接起来。20世纪初,该建筑群增建了两座塔楼。其中一座被命名为 Langer Franz(高个子弗朗兹),以纪念该市身材高大的市长;另一座较小,被命名为 Kleiner Cohen(小科恩),以当时的一首流行歌曲命名。
6)
正义喷泉自1543年以来一直位于罗马广场。
7)
8)
Alte Nikolaikirche老尼古拉教堂,是一座中世纪路德教会教堂,供奉渔民的守护神圣尼古拉。目前的建筑可追溯至15世纪中叶,取代了该遗址上自12世纪中叶以来的原有小教堂。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旧尼古拉教堂的地基如今被标记在地板上,让人得以一窥其规模。
宗教改革是尼古拉教堂历史的转折点。15世纪,现存的建筑增建了一座带平顶的塔楼,并加建了阳台。阳台作为贵族们观看广场上举行的耶稣受难剧和其他活动的观景台。1543年,教堂关闭,祭坛被拆除。
在接下来的150年里,这座建筑被出租,用作市政陪审团的档案馆,有时也在贸易展览会期间用作仓库。驻扎在尖塔上的一位号手守望者会吹响号角,宣布美因河上来往船只的到来。每当发现火灾时,号角也会像现代的警报器一样响起。 1838年,教堂进行了彻底翻修。之前关闭的面向星期六山的北门被打开,屋顶、走廊和角楼也焕然一新。1903年,受损的铸铁尖顶被拆除,一年后,尖顶被铜制尖顶取代,至今仍保留着。
二战期间,老尼古拉教堂是法兰克福市中心极少数未遭空袭的历史建筑之一。唯有那架19世纪的管风琴,尽管被围墙围住,却因战争的影响而无法使用,原因不明。教堂的重建工作始于1947年夏天,并于1948年12月底相对迅速地竣工。 教堂拥有一个双廊大厅,内设高大的哥特式唱诗班和51口钟。教堂的音响效果也十分出色。管风琴、手铃、小号、合唱团和铜管乐队经常在此演出。
9)
上段视频,欣赏一下教堂的内部和当时正在演奏的音乐吧。
10)
11)
12)
Historisches Museum Frankfurt法兰克福历史博物馆,成立于1878年。
博物馆旨在讲述塑造这座城市的重大事件,设有多个常设展览,展出与法兰克福历史相关的文化物品和其他展品,涵盖从中世纪早期至今的各个时期,同时也提供临时展览空间。 常设展览按时间顺序排列,带领参观者穿越法兰克福作为城邦的中世纪早期、中世纪晚期、16至18世纪、19世纪以及1866年至2001年间的城市发展历程。此外,博物馆还定期举办特别展览。
法兰克福历史博物馆于1955 年迁至现址,一座12 世纪、名为Salhoff萨尔霍夫 的罗马式宫殿。如今,它由五座历史建筑组成,外加一座新的展览厅和一座小型行政大楼。
13)
14)
Wertheim或Wertheym韦尔特海姆,是一座建于约1600年的半木结构房屋,位于罗马广场和美因河之间。这座建筑已被列入历史保护名录,是老城区唯一一座在二战中几乎完好无损的同类建筑。因其独特的文艺复兴风格—— 典型的法兰克福建筑风格,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深受游客欢迎。
Wertheim韦尔特海姆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1383年,指的是当时这处房产的主人,他可能来自韦尔特海姆。目前的建筑可以追溯到约1600年,最初似乎是一个货物储存仓库,而交易则在拱廊之间的露天地下室或地窖中进行,尤其是在春秋两季的集市期间。 17世纪到19世纪,韦尔特海姆楼曾用作海关大楼和城市卫队驻地。1926年,经过翻修,楼底增设了一家咖啡馆和一家餐厅。直到1963年,韦尔特海姆楼才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进行了修复。随后,1981 年至 1983 年间,星期六山上的半木结构房屋得到了重建。
15)
16)
Eiserner Steg (英文:Iron Footbridge)是一座横跨美因河的人行铁桥, 连接着法兰克福Altstadt老城区和Sachsenhausen萨克森豪森区。
这座桥始建于1868年,最初由公众募款建造。1912年,原桥被拓宽、加固并升高的桥面取代。当时,美因河上游已可通航,铁桥的低净空高度对大型驳船造成了阻碍。虽然由于历史原因,桥的外观得以保留,但在结构上——就承重原理而言——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悬索桥改为悬臂桥。
从桥上,可以欣赏到美因河和法兰克福天际线的景色。不过,这里蛮热闹的,连找个没人的时间和地方拍张照都不容易。据说这里是拍照的绝佳地点,尤其是在日落时分。可惜,我们在的时间,正烈日当头,很难出啥好片片。
17)
18)
19)
它也被称为“爱情锁桥”,因为桥上悬挂着无数的锁,彼此相连,形成一条巨大的锁链,象征着“永恒的爱情”。
有些锁,竟然以我从未想过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有点意思。
20)
21)
22)
23)
走过整座桥,到了对岸,一下子清静了很多。
我们在桥头的临江公园里,找了树荫下的长椅,坐了下来。一边歇息和吃点带的东西补充补充能量,一边安静和悠然地欣赏铁桥、美因河,和对岸的城市天际线,好不惬意!
24)
上张全景图
25)
26)
Dreikönigskirche三王教堂,是法兰克福最美丽却又被低估的历史地标之一。这座新哥特式新教教堂坐落在萨克森豪森区的美因河南岸,与Kaiserdom法兰克福大教堂, 隔河相望。
教堂建于19世纪末,于1881年竣工,并在二战后于1956年重建。 它拥有高达81米的引人注目的尖顶、精美的彩色玻璃窗以及经过精心修复的内部装饰。高耸的拱形天花板和柔和的灯光营造出宁静的氛围,非常适合静思、祈祷,或远离城市喧嚣,享受片刻宁静。
27)
28)
我们一直走到铁桥东边的第一座桥,法兰克福最古老的桥梁——Alte Brucke老桥。
28)
过桥途中,路过Maininsel美因茨岛。它是美因茨河上的一座小小岛。岛上还有一座风景如画的艺术画廊。我们走进了一个小展览,发现展出的东西完全看不懂个究竟。
不过,估计学艺术的小子有兴趣,所以拍了几张照片,回头让他看看讲讲。
29)
从老桥走回到老城区这边,以便我们去到下一站,Frankfurter Dom (Kaiserdom Sankt Bartholomäus)法兰克福大教堂(圣巴塞洛缪大教堂)
桥头拐进去的那条街,一路都是小画廊或者画室,估计那里是法兰克福的一条艺术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