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1)
2005 (1)
2007 (104)
2008 (95)
2009 (105)
2010 (66)
2011 (37)
2012 (44)
2013 (36)
2014 (56)
2015 (33)
2016 (62)
2018 (34)
2021 (36)
2022 (36)
2024 (46)
2025 (1)
上篇提到的那三种肉,分别是牛肉、鸭肉和袋鼠肉。当然我以前从没吃过的,便是袋鼠肉了。不过,就刚才跟大朋友提起的时候,他还在笑: to be frank, we could not tell what is what. 当时,我是吃了半天也没分得出哪个是哪种肉。做出来的颜色差不多,居然味道也差不多。每样切了些给大小朋友尝,一番讨论之下才基本确定哪个是牛肉,哪个是鸭肉,那剩下的自然就是袋鼠肉了。由此可见,我们之中,是完全没有美食家的料了。
第二天,离开赛特,开了约九十公里,抵达我们的下一站——Nimes尼姆. 尼姆是法国南部加尔省的省会,以法国最暖热城市而著名,是一个既拥有历史而又朝气蓬勃的地方。在这里,古罗马建筑珍品与当代建筑交相辉映,让人穿越时空之感显得如此有力而轻盈。见到网上有句对这个城市简单而精确的总结:
“尼姆是一座具有二重性的繁荣城市。在这里,古典与现代、天主教和新教并存,它是外向狂欢的,同时又是节制腼腆的。”
在法语里,“尼姆”是泉水精灵(Nemausus)的名字,沿市街而行,处处都可见到造型特殊的喷泉,让整个城市充满活泼的气息。
1)
有着两千年的历史的尼姆,经过岁月的洗练,给我们留下了一系列卓越迷人的建筑:古罗马竞技场 Les Arènes; 四方形神殿 La Maison Carrée; 泉边公园 Les Jardins de la Fontaine; 马涅塔 La Tour Magne;和加尔桥 Le Pont du Gard。时间所限,我们只是去了上面头尾的两个地方。
古罗马竞技场,这座完工于公元二世纪初的巨大建筑,气势雄伟而典雅。当时可容纳24,000名观众。其内部面积为133 x 101米,高21米,是现存保存最好的圆形罗马竞技场。竞技场最初是用来观看角斗士之间或动物之间的角斗表演的:竞技场的一天开始于动物和猎人之间的生死决斗;中午时分,死亡的尸体被丢给野兽们;下午则为角斗士之间的角斗表演。据近期的历史研究结果,那些角斗就象一种适当的运动竞技一样,是在非常训练有素的自愿竟技者之间进行的。
2)
外面可看到顶端的60道拱门,公元5世纪曾被歌德人当作军事要塞。
3)
4)
古罗马人有两种修建圆形露天剧场的方法:一种是依地势上升、梯田式修建,称为“cavea ”;另一种就是通过无数的墙和一系列的拱门来支撑梯形阶梯。尼姆的这个竞技场无疑选择的是第二种。
5)
6)
7)
坐在竞技场顶层可眺望整个尼姆市风光。
8)
竞技场如今供人参观之余,也会举办一些音乐会。我们在的时候,就看到里面有POP乐队“L.M.F.A.O.”表演的广告呢。
9)
围着竞技场绕了一圈,再次感受一下厚重的历史。
10)
竞技场旁边是自由广场,广场面积非常的大,与尼姆火车站遥遥相对。
11)
离开罗马竞技场,回到停车的地方,拿cooler的东西,就着车的尾箱匆匆解决了午餐,已经是一点三刻。接着马不停蹄地上路,半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5欧元纸币的背面的那个景点——加尔桥 Le Pont du Gard。
大约在公元50年,处于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为了把泽斯Uzès的水送到当时的重镇尼姆,建造了一座50公里长的水道。这座典型的罗马拱式水利工程耗时15年,把山里的泉水穿越崇山峻岭运到尼姆,每公里落差只有24厘米。为了让水从加尔东河谷上经过,修建了这座加尔桥。
从停车场到加尔桥有好几百米的路程。首先到了漂亮宽畅的旅游中心及咖啡间。我们在那里,到处找不到售参观门票得地方,于是到问询处排队问。这才知道,问询处是不卖票的,而且,加尔桥根本就需要门票。只要在这里有的收费机器上付停车费即可。当然,停车费不菲,18欧。
可能是正好赶上有些旅游团,游人不少。随着人流往前走,难得地觉得热了,躲到一边,把穿在短裙里的七分裤脱了,光腿穿短裙,太久违了的事。再往前,一转弯,雄伟壮丽的加尔桥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12)
加尔桥建于公元1世纪,是古罗马时代的高架渠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罗马引水渡槽。这座雄伟壮观的三层拱形桥架着水渠横跨加尔东山谷(la vallée du Gardon),是从法国南方尤塞斯镇到尼姆市50公里、运输淡水的引水渠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性建筑。
13)
桥边路上,有颗奇异的大树。
大小朋友跑过去看个究竟,回来说,是个千年橄榄树。哦,原来橄榄树是这样的哈。
14)
终于,我们到了桥脚,从这个角度看,真的很宏伟有没有?
15)
上到桥上,虽然烈日炎炎,却不时有一阵凉风吹过。放眼望去,加尔登河的两边有不少人在嬉水,湛蓝的湖面漂着这几艘漂亮的小船,远处是一片郁郁葱葱,亮丽又富有生气。
16)
下了桥,顺着傍边的坡路下去,到了桥的背面。顺着通向河边的小道继续,回头一看,加尔桥在阳光下轰立在我们眼前。
17)
让我们再看看加尔桥的资料:
桥高48.77米,桥长274米。三层叠拱桥的中、下层是支撑桥体和通行桥,最上层为封闭水渠。建筑该桥全部使用就地取材的石灰岩,最大块石厚50厘米、长两米多,重约6吨。底层人行道,有6个拱门,长约142米,高度为22米,间距16米-24米。中间层有11个拱门,长约243米,间距19米。上层有35个拱门,间距为 4.6米。桥的宽度下层为6.4米,中层4.5米,上层仅3米,正好在水槽下面。
18)
为了抵御洪水,桥身呈轻度曲线,并在桥墩底部建有水角,两旁粗糙的突出物用来连接木脚和手架。加尔桥高架水渠的斜度为1/3000,落差约17米,整体设计是为了保障水能够自然地流向城市。这座历经2000年洪水、战乱和社会变迁的桥梁,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即使是1958年千年一遇的洪水,水位曾达到渠桥的第二层,造成了35人死亡,桥却安然无恙,不能不令人惊叹古罗马建筑师们的鬼斧神工。后人也一直以加尔桥作为桥梁建筑的典范、建筑学的教材。1985年,加尔桥被列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文化遗产,可以说真正是实质名归的。
我们在清洌的河水里好好的嬉戏了一番,这是一路上第一个让我觉得水是暖暖的、不凉了的地方。大小朋友恨不得回车里换了衣,到水了畅游一番。念着时间这个紧古箍咒,我只好让他们耐心且充分憧憬我们下一站的美丽海滩——Staint Tropez圣特罗佩。
法国小城圣特罗佩,这座位于蔚蓝海岸(Riviera Cte d'Azur)的小城,号称拥有法国最美丽的海滩。它也被叫做“太阳城”,可见这里的阳光是多么的灿烂。
圣特罗佩的海滩,并不像其他旅游地一样绵延几十公里,而是由近百个近千平方米的小型海滩组成。可惜,等我们到了那里才发现,大约这里银沙满地的海滩多被豪华的酒店和私人别墅占据,我们居然花了不少时间才好不容易找到了个公众海滩。
难怪网上说,在半个世纪之前,圣特罗佩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可现在,它已经变成富豪们竞相攀比的“巴比伦”。据说,在那里目击贝克汉姆一家或是希尔顿小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而一到盛夏季节,那里的海湾便泊满了修长优雅的游艇,尤其以20世纪30年代风格的意大利Riva快艇居多。
海滩果真不大,虽然周折得有些沮丧,大小朋友还是好好的去水里泡了会儿,沐着斜斜夕阳,倒也是个颇为不错的体验。
19)
20)
21)
22)
23)
24)
25)
离开的路上,看到这首豪华的私人游船,让大小朋友浮想联翩地编了好些故事。
不过,我叫停车出来拍照,倒是因了那轮粉的圆月。
26)
最后,照例让大家猜一猜哈。
从中世纪开始,尼姆就以纺织厚而结实的帆布著称。后来,这种厚布被出口到美国,很快被用来生产结实的牛仔裤。那被叫做Denim牛仔布,最早被称作什么吗?
谢谢。我们觉得挺好,没遇到什么不安全的东西。
上全了。 谢谢你跟读。
正在上呢,不好意思,等会儿上全了,就都可以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