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陈湃

兵学工商沧桑四业 柬中港法浪迹两洲
个人资料
陈湃专栏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笔自清芳,意亦浓醇”——访法国名画家高醇芳女士

(2015-02-13 14:15:25) 下一个

“笔自清芳,意亦浓醇”

——访法国名画家高醇芳女士



 

我认识画家高醇芳女士,是在198767日。那天由本人提议,《欧洲时报》发起“救济东北小兴安岭火灾”的现场上,她拿了作品来义卖,她的小猫画得栩栩如生,一幅小蚂蚁却售得2000法郎,一时传为佳话。

岁月如歌,时隔25年的她,依然美丽如昔,其名更响亮:她除了成为名画家外,还成为社会活动家,对推广中华文化与电影事业作出贡献。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我应邀到巴黎第15区一幢安静的住宅区里与她聚旧,共话家常。这间四房一厅的豪华住宅,是他自置物业。家中大大小小的相框、画幅,记录着她不平凡的经历。

我到时,高女士正在上绘画课,她首先向我介绍正在她家学习作画的两位法国弟子:“这位女士已经学习中国画五年了,看她的作品,已经颇有样子了”。我顺着看过去,是一幅淡淡的山水画,远山、近景,柔和在水墨的调和中。很难想象这画出自一个未出道的外国女士之手。

“这位很喜爱画花鸟,这朵花的叶子……”说到这,她轻声对洋学生说“这个地方还要注意一下。”然后她转过身来,引我落座。

 

“像花一样美丽”

 

大厅中央的大桌子,当做洋弟子的工作台,用来习字作画。四周的椅子上堆放着画作和卷轴,墙角摆着一架钢琴,墙壁四周则悬挂着她办画展,以及电影节的展览、照片。

在这一堆照片里面,我注意到一张照片格外引人注目,是高醇芳与中国国家副主席宋庆龄的合影:手持绢花的宋庆龄左手挽着高醇芳,脸上洋溢着微笑。高醇芳个子高挑,长卷发飘逸灵动,衬托着深邃明亮的大眼睛,格外地年轻而秀丽。

“这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1980年‘三八’妇女节联欢会上”,高醇芳向我解释道:宋庆龄主席把在那次联欢会上佩戴的绢花后来送给了我,希望我像花一样美丽。

高醇芳出生于中国,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英国人。她的父母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跟随宋庆龄,积极参加宋庆龄发起的保卫中国同盟(中国福利会前身的)的活动,与宋庆龄结下了深刻的友谊。

高醇芳向我们展示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其中包含宋庆龄与她的亲笔信,热忱感人,对她艺术创作表示全力支持,并予以极大的肯定和鼓励。

1977年,高女士在巴黎举办第一次画展之后,她把印有水墨山水画的请柬寄给了宋庆龄,宋庆龄非常高兴地写到:“我为你圆满成功的画展向你致以最热烈的祝贺!我多么希望能在那儿欣赏你的艺术作品”。

高醇芳说,宋庆龄那么喜欢我,那么支持我,是要我们下一代继承并发展优秀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世界上发扬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这反映了她的精神思想,也反映了我们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正是带着对中华传统文化这么一份满腔的爱,高醇芳在巴黎这个世界艺术之都,开启了她自己在艺术上、在交流中漫漫的探索之路。

 

“依于仁 游于艺”

 

下午的阳光洒进来,很柔和地照在沙发上,伴着一杯茶,我们从轻松地聊天。

高醇芳女士自幼喜爱绘画,她6岁时的作品《小白兔》就曾入选全国优秀儿童作品。尤其是她的《猫画》,以憨态可掬的样子深得法国民众的喜爱,曾经在法国被印制成挂历发行。

当我问起高醇芳绘画艺术创作的诀窍时,她笑了笑说,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游于艺”。

看着我有些迷惑,高醇芳给我展示了一副猫画的原作,两只小猫,一黑一白,倚靠嬉闹着,眼睛里流露着浓浓爱意,这哪里是猫咪,分明是把感情把爱放了进去。这拟人的姿态和传神的勾勒,怪不得能让细腻古典的法国文化也为之动容。有一本法国的工具书就专门记载了高醇芳的猫,同一页记载的,还有毕加索的作品介绍。

这“游”的原来是一份心境,更是一份功力。

1973年,高醇芳离开她出生生长的上海,她说“自己是非常伤心的,我能带什么去国外呢?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当时在他父亲和弟弟以及他们的朋友的帮助下,她拜了四位老师学国画。其中,恩师著名画家鲍亚辉先生,指点她山水人物,对她的影响最大。

“鲍亚辉先生告诉我要‘眼馋手勤’”,我记住了这句话。在1973年严冬离开上海时,口袋里没有多少钱,但笔墨纸砚、国画颜料一件不少。

1975年转到巴黎后,她便开始了一个人在异乡艰苦而又快乐的绘画创作与文化交流工作。

孔子有言:“志于道,据于德,衣于仁,游于艺”。人生对于道、德、仁、艺这四种文化思想上修养的要点都要懂,以“志于道,据于德”作为精神思想,以“依于仁,游于艺”作为生活处世的准绳。

画由心生。在高女士的笔下,山水画、工笔画、人物画,这三个不同的绘画领域,她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以不同的笔触和情怀,开启了一扇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窗口。

巴黎集美博物馆约翰?保罗?德罗士曾这样评价高醇芳的作品:

郭熙有言:“山水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树木水泉中之隐寂,湖中渔翁之幽洒,都刻画在其本然内在特性之线条中,而并无外部华饰。其用墨自如,意韵无穷;其用笔有力而多变:刻画峭壁枯树时,刚劲有力;勾画云雾涟漪时,又柔婉流转。

其花鸟画则是风景画的片段。与西方“静物画”艺术不同,东方画家总是力求宇宙万物的协调。一个简单的花鸟组合,一朵牡丹,几遍是截画于方寸之上,也反映了造物之全部。这宇宙之音乐常常非常含蓄。一块岩石对她来说,已足够把我们带到江南园林之腹地。这儿生出一支茎干,那儿又一朵花蕾,都从内部塑造了其迎风招展之态。栩栩如生到处显现,一对喜鹊在杨柳枝头欢然呢语……

 其人物画是精神状态之体现。每个构图,融化在高雅的化合中,含有一种统一的感情,直导向细微的细节。应承于此脉韵,其色彩结晶于人物周围而后又四射光芒。画上题诗又让画像成为一件文学作品。在文字与图画中间,留有一定“空白”,给人以想象之余地。

     在把中国世界之生活圈闭于形式之笼框中时,高醇芳给我们带来的认识就是这个世界之本体。

     面对这盛赞,高淳芳始终拥有一份恬淡、知足与美好的心境,她给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一只小蚂蚁扛着一根很大的稻草,形象真实地刻画出她顽强又坚毅的个性,她孤身于异国他乡为自己心爱的中国书画艺术和中国电影文化艺术长途跋涉,而又淡然快乐。

 

中法文化交流使者

 

高醇芳不仅自己作画,而且,她在法国乃至国际绘画艺术舞台上的影响力,吸引了许多喜爱中国书画的法国弟子前来拜师学艺。

她是在法国教授中国画的使者。

1974年起,高醇芳就在海外致力于中国书画和中文的教学工作。她精通法语、英语,在巴黎及各地作过数百次中国书画、汉字讲座。

据高女士介绍,在她的学生当中,法国人占大多数,最小的五岁,而最大的已经85岁,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而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摩纳哥王妃葛丽丝凯莉,在1982年春夏曾随高女士学书画、中文。

她是在法国弘扬中国文化的使者。

1984年,她创办了法中文化协会,举办了多次艺术表演和电影放映会、专题讲座,介绍中国文学、书画、音乐、舞蹈、电影、杂记、建筑、雕塑等。19801983年,她最早把《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介绍到海外。

     多年来,她作为“法中文化协会”的创办主席,不遗余力地为中法文化交流事业奔走,促成许多中国艺术家到法国参展、办展。

     她是在法国弘扬中国电影的使者。

     2004年法国中国文化年间,她创办了巴黎中国电影节。至今,电影节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播放了一大批优秀的国产电影,邀请了众多代表性的中国电影人前来巴黎与法国艺术家及民众面对面的交流。

法国电影中心主任菲荷尼?盖拉女士曾这样为“中国电影节”致辞:“贯穿着特别热忱的精神,巴黎中国电影节向我们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电影艺术。”

巴黎市长曾这样说:“这些电影杰作展示了中国五千年古老文化的活力,围绕展映所举办的交流活动则为增进巴黎人民与伟大的中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加深友谊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20002月,巴黎市长授予她巴黎市政府金质大奖章。

20016月,高醇芳荣获法国政府学术教育骑士勋章。

10124月,高醇芳应邀赴北京参加第二届中国电影节。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授予她“中国电影优秀推广人荣誉奖”。

高醇芳给我展示了不少名人给她题字,其中画家范曾的“笔自清芳,意亦浓醇”我最欣赏,因为它藏有“醇芳”二字。

高醇芳以多样的视角,走进中国广阔深刻的文化,走进中国人民五彩缤纷的生活,走进中国普通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向法国向世界人民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渊远文化,展示着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创造幸福明天的不懈努力。

一下午的会面很快就结束了,此时她家中的两位洋弟子的作品也告一段落,一副副清丽的山水彩绘工笔画大功告成,在高醇芳与她们相视而笑的表情里,我们读懂了这份艺术传播的快乐。

她开启了一扇门,构建了一个橱窗,搭起了一座桥梁,她就像自画像上那个小蚂蚁,扛起一端中华文化长长的麦穗,在异国他乡,在中法历史文化的交融里,在一个更广大的空间里探索前行。

                                            陈湃2012529 于巴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jinzhengping 回复 悄悄话 最最令人敬佩的是她的妈妈。
桔枫 回复 悄悄话 这不是阿扁照片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