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陈湃

兵学工商沧桑四业 柬中港法浪迹两洲
个人资料
陈湃专栏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夏日随想 (转载)

(2006-09-15 14:56:58) 下一个

夏日随想 

     —— 有感于工地之所见 

           文:冯儿 

我住的住宅楼斜对面,约半米处是在建工地。在那里,一座漂亮的楼房将拔地而立,这座城市又将增添一道美丽的景色。 

站在我家的阳台上,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工地上劳作的那些民工们。

正是酷暑时节,人们狠不得躲在屋里吹着空调或电扇,他们却要在炎炎烈日下辛苦地劳作。中午时分,烈日当空,当我走到那西晒的阳台上时,一股热浪扑来,热气腾腾令人退缩。而那工地却早已“叮叮当当”的,民工们正在那里忙碌。楼房现已盖了六层高,在火辣辣的阳光直射下,他们站在已浇好水泥的楼板上,干着各自的活儿。烈日的曝晒和散发着热气的水泥楼板,炙烤着他们的身躯,那种酷热难耐的煎熬,恐怕只有他们最懂得个中滋味。

那天实在太闷热了,傍晚,下起了雷阵雨。我赶紧跑到阳台关窗户,看到工地上的民工,仍在风雨中从汽车上吃力地卸下那些长长的条条钢筋。对他们来说,风吹雨打日晒是家常便饭,承包“任务”没完成,能因高温天气或阵雨而误工吗?又不是铁饭碗,而是做多少得多少,再热再苦再累也得撑也得忍啊!他们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时间表,没有周末双休日,是不可能讨价还价的。为了谋生,他们离乡背井进城务工,许多人来自贫困乡村,他们由于没有多少文化,没有技术特长,只能干着城里人不愿干的最重最脏最苦的体力活。

一幢幢高楼平地起,他们为此付出了血汗,甚至生命。在报刊上就不时有报道某工人“从高处坠落死亡”,“触电而死”等这样的惨剧。人们都这样说,城市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他们也是城市的建设者。可这些“伟大”的建设者们,是“自豪”不起来的。他们难道能昂首挺胸地过着城里人的日子吗?他们能享受到城市生活的舒适优越吗?在城市里,他们的身份是“农民工”,只是“暂住”罢了,他们的工作也只是“临时”的,没有任何保障。甚至连那么点可怜的工钱,也有被拖欠的危机。他们没有户口,没有住房,更不要说什么福利。许多人只能住在搭盖的简易工棚里,或租住在“城中村”便宜狭小的民房里,尽管那里拥挤阴暗闷热潮湿。在城市里,他们是生活在低层的群体,他们的生活环境极差,生存极艰辛。过去,是“工农兵学商”,“工农”是老大老二,是值得骄傲的身份和出身,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看来,该是要倒过来。

我还看到这样的一幕,一前一后扛着长条钢筋的中年民工,他们的背都明显的驼了,即使站在那里,也已是直不起腰,而是弯腰弓背。是长年累月背负着重物,导致了他们的脊背变形。记得有次买洗衣机,送货的工人一人背着那货物,当他上楼梯的时候,腰几乎快弯到90度。当他把东西放下来后,我发现他也有驼背。“这么重的东西,怎么不两个人抬呢?”,当我这样问他的时候,他苦笑说,“再叫一个人抬,我就只能拿一半工钱啊,有的货比这还重呢!”,我默然。为多几元钱的收入,为了养家糊口,他们宁可“超载”,就像超负荷的旧机器那样艰难地运转。生活的重担压弯了他们的脊背,生活的困苦麻木了他们的精神。

各种噪音不绝于耳,工地一片繁忙,无论寒暑,民工们都在那里不辍劳作。楼房快速地往上窜,当这栋楼房盖好以后,他们就要离开这儿各奔前程。有的人可能会奔赴新的工地,有的人可能会前往其他城市,而有的人可能要回老家或失业。这座城市没有他们的“名分”,他们只是为生计而漂泊在异乡的“流动人口”;这座城市美丽又可爱,固然令人留恋,但不是他们永远的驿站。    200681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