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98)
2008 (107)
2009 (65)
2011 (115)
2012 (90)
2013 (103)
2014 (94)
2015 (130)
2016 (69)
2017 (71)
2018 (44)
2021 (66)
1987年2月21日下午,在巴黎“牛车水饮食中心”的贵宾厅里,正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座谈会,气氛和谐,讨论热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就是旅法华人艺术家雅集。笔者应《龙报》之邀,与该报发行人苑国恩先生,共同主持了这次雅集,并负责整理发言稿,刊于报端。
勤劳园丁 花都雅集
为什么把这次雅集称为别开生面呢?因为在巴黎可能是历史的第一次。
中华民族是个文明而古老的民族,它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华文化艺术在世界历史的大花园中,是一朵长盛不衰的奇葩,它的芳香深沁五洲四海。为什么中华文化艺术这朵奇葩越开越艳,愈放愈香?只缘有无数散居世界各地的炎黄后裔日夜辛勤灌溉,他们是伟大的园丁。这些默默耕耘不计报酬,任劳任怨地献出他们毕生精力的园丁,很大一部分是旅居海外的画家、雕塑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歌唱家、武术家、舞蹈家……然而,这些园丁好像是被遗忘的一群,报纸上很少宣传他们,他们的地位似乎比不上模特儿。因为这些模特儿可以经常在电视、报纸上大展他们的同风姿。我们过去在这方面注意得不够,宣传也不够。因此,特地邀请巴黎部分艺术家开这个座谈会,听听大家的意见、主张和要求。
闻风而动 踊跃赴会
这次座谈会因时间仓促,本来只口头通知几位书法家和画家开个小型的座谈会,了解一些艺术家的情况。可是消息传出,艺术家们欢欣雀跃,纷纷赴会,座无虚席。出席座谈会的有:中国著名雕塑家、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主任张充仁;“神眼微雕家”戴顽君;摄影大师、书法家吴庆;书法家陈邦仕;广告设计师黄伟奇;油画雕刻家陈启耀;女油画家杨光素;国画家吴孔奇;青年国画家蔡晓曦;工艺美术学院讲师彦东;仙佛画家刘邦良;翻译家黄湖;武术家陈雷鸣;兴艺画廊负责人龙黎凡女士,还有法国朋友等。
虚心学习 继承传统
艺术家们谈到第一个问题,就是青年艺术家要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八十岁老艺术家张充仁说:“要发扬传统,就得要向老一辈的艺术家学习。学习的范围是广泛的,从书本上,传记中,画集里,交谈中都可以学习。”他还举了吴昌硕向任伯年学习的例子:吴三十岁时,书写甲骨文很出色,可以说五百年来无人出其右。吴向任学画一段时间后,任对吴说:书画本是一家。吴得到此一启发,就把甲骨文融入画中,自成一格,开创了吴昌硕一代画风。
戴顽君说:“国际上爱好文化艺术的人都热心地研究、探索中华文化艺术,我们的年轻人应当努力继承我们的文化传统。”
陈启耀深有感触地说:“我觉得两老讲的很有道理,敬老是传统。记得我在学习时,虽然有全国最好的老师,但我们有些年轻人学了西洋画,就看不起老画家。来到法国后,我就有点后悔。现在我虽然搞现代雕塑,但有很多题材和思想都是中国传统的。”
吸收西艺 美化本身
发挥传统与吸收西洋艺术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大家认为虽然有冲突,但从美的观念上来说是一致的。我们作为中国人,首先应该把我们的文化艺术发扬光大。引进西洋艺术的精华,最后的目的是充实中华文化艺术,在西洋画中揉进我们中国画的优点。我觉得这样的艺术不但从广度上、基本上都是非常有前途的。戴顽君说:“我们提倡学习传统艺术,并不排除外国的长处和美点,所以应该吸取而美化我们的本身。在内容上、道德上来表现我们的精神。”
刚来法国两个月的彦东说:“我到巴黎来觉得法国的确是个艺术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我们中国艺术和法国艺术要并驾齐驱,相互相成方能达到至美!”
中华艺术 传遍全球
在座谈中,我们听到一个可喜的消息:大家一致认为要把中华文化艺术传遍全球。
青年画家蔡晓曦说:“无论是搞西洋画还是国画,我们都要有一种责任感,就是要把中华艺术,介绍给法国人和国际人士,使他们知道中华文化艺术伟大的一面。”
陈启耀说:“在巴黎搞艺术,一方面要学西洋的东西;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把中国的东西介绍给洋人,这是我们住在外国的中国人的责任。”
兴艺画廊联络人龙黎凡女士说:“我们开画廊的目的,就是要具体地宣传中华文化艺术。我们欢迎大家经常来我们的画廊互相研究,交流经验,传播文化艺术。”
陈雷鸣师傅说:“中国气功可以强身疗病,含有哲学理论,是古老文化之一。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没有中国精神。中国武术亦属中国文化范畴,把功夫传授给外国人,也是发扬中华文化艺术的行为。”
吴孔奇说:“中华文化艺术有悠久的历史,经过考验,证明确是优秀的。因此,不但要向外国人传播,我们和我们的后代更要学习和发扬光大。”
翻译家黄湖感慨地说:“我的主要工作是文化交流,大部分在音乐和歌曲方面。但要把中国艺术广泛宣传,做起来却不容易。有一次我想把中国画家、小提琴家和香港的歌唱家介绍到法国电视台演出,但失败了!原因是没有一个有力的团体支持。我们生活在法国,就有这种任务:把中国的东西向法国介绍。要介绍,光要通过法国报纸是不够的。如果我们有华文报纸法文版宣传,就更理想。”(众人插嘴:“《龙报》就是中、法双语刊。”)
放弃办校 报改双语
当众人提到《龙报》的双语刊时,《龙报》发行人苑国恩先生说出了为什么要增加法语版这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苑先生说:“我是很注重下一代教育的,因此办了一所学校,学生有一百多人,后来停办了。原因不是怕亏钱,只觉得每个星期六,只上四小时的课,教他们说话已经困难了,教他们写字比登天还难。若迫得太急,孩子们连法语也不会说了,这不是要他们的命吗?因此我停办,用这些钱改办《龙报》中法双语刊,宣扬中华文化,书法、画法、诗歌,甚至连象棋都有。对象是不懂中文的华裔后代和外国人。结果订户突增,最多的还是法国人,因为他们要了解中国情况。有些事情要使法国人知道的,我们就登在法文版上。”
基础风格 品德情操
在讨论中,大家还谈到艺术家的基础、风格、品德、情操问题。
在谈到创作基础时,蔡晓曦认为:“有些年轻人认为基础的东西已过时,不够时尚,因此就想投机取巧找捷径,走另外的路程。但他们不知道画画也像建筑那样,如果根基不好就会塌下来。要想做出一些成绩,就要让他们在自然的条件下演变。”
在谈到创作风格时,张充仁先生说:“作为一个艺术家,应把自己心里的感情告诉人家。艺术家要比普通人敏感,他要把想法用艺术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自己有了想法、境界,那就会产生自己的技法。因此,技法就是风格。没有风格,光抄别人的技法,那就没有创造性。用抄别人的技法来表现自己,就没有意境。”
一个艺术家应该有怎样的情操呢?戴顽君认为:“艺术工作者,要把生活看得淡薄些,不要为名利所左右。”
张充仁认为:“一个艺术家画一张画来表现自己的思想与感情时,应该把所有的杂念抛弃,否则他将走上歧途。”
以艺会友 以友辅爱
在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艺术家应该走互相沟通的道路。大家满意地表示:这次雅集很好,交流了思想和经验,结识了新朋友。希望这样的雅集,以后要不断地举行。戴老高兴地说:“我们应当‘以艺会友,以友辅爱’。”
1987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