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陈湃

兵学工商沧桑四业 柬中港法浪迹两洲
个人资料
陈湃专栏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我的处女作

(2006-06-06 16:32:28) 下一个

我是到了巴黎定居后,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下,才开始学“爬格”的。由于第一篇参赛文章得奖,故无意中误入“歧途”。但是,如追溯起我第一篇见报的文章,那是1959年的中学生时代。

那时,我就读于柬埔寨柴桢市“公立华侨学校”初中二年级。当时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周学明喜爱文学,时有文章在报上发表,因而引起学生们对写作的兴趣。

有一次,周老师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作文题目,叫“看图作文”。他把一张叫《突然归来》的俄国名画家列宾的油画,帖在黑板上,叫同学们按照此画的景物,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一篇作文,限两天内交卷。我写画内的主人翁因搞革命,被俄国当局捉走,从此下落不明。其妻在悲痛之余,只好茹苦含辛地养育他们的一儿一女。经过十几年的漫长岁月,仍无丈夫的消息,她以为丈夫早已被杀害了。想不到有一天傍晚,其妻正同子女吃晚饭,他的丈夫“突然归来”,出现在大门口。我用细致的笔调,把画内各人对“突然归来”的一霎那,惊奇与喜悦的内心世界描写出来,最后以“突然归来”后的家庭团聚的喜悦收笔,长约2500字。想不到此文得到语文老师的赞扬,给了个满分。

我依老师的建议,将这篇文章向首都金边《棉华日报》投稿,笔名单署个“旺”字。我投此稿只是试试性质,也是顺顺老师关怀之意,并不敢有妄想。真想不到《棉华日报》很快就图文并茂地在副刊头条刊出,几乎占了整版的四分之一。编辑部还特地为此文写了一篇按语,大加赞扬。但他们也提出了商榷之处,说画中有光线射入室内,似乎时间不应在傍晚。

此文刊出后,全班同学都高兴,说我为学校争了光。其中最高兴的恐怕不是我而是周学明老师,因为这是显示他教学成绩的最好事例。自此以后,我班的同学更加掀起了学写作与向报社投稿的热潮。如张凤兴女同学的《慈母泪》也是很出名的,她后来成了我的内子。

不久,《棉华日报》就寄来了120元柬币的稿费。如果以今天的物质计算,就相当于六、七百法郎,是很高的了!作为一个穷学生的我,有了这笔稿费,日常的零用钱就得以改观。更使我惊奇的是,在《棉华日报》庆祝创刊二周年(可能记错年份)的盛大宴会,竟然来柬邀请我去参加。当时的宴会好像是在金边阿夜街的“安乐大酒楼”举行,筵开数十席,各界名流云集,热闹非凡。使我做梦也想不到的是,我的席位竟然被安排的贵宾席,坐在副刊总编的身旁,也许他们以为我是个年纪较大的名作家。因而在我入席时使他们很惊奇,有点不相信《突然归来》这篇文章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初中二年级学生写的。但是,当他们“验明正身”后,就特别高兴,频频向我进酒,鼓励我努力学习,多为《棉华日报》供稿。可惜,在我回家后,只为报社写了两篇文章,就“不辞而别”地回国升学了,那篇《突然归来》的文章也没有保存下来! 

           2002年10月30日作于巴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