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眷村精神

(2006-05-09 01:31:31) 下一个

 

 

 
hp_test_3Row2xCol1.jpghp_test_3Row2xCol2.jpg

村居民在特殊時代背景之下 , 經政府有計劃的安排管理 , 擁有共同的社區環境模式 , 共同的職業傾向、共同的生命歷程、共同的集體意志和風俗習慣 , 如此的同質性 , 形成台灣特有的眷村文化

眷村文化的薰陶之下 , 眷村人有什麼共同的精神特質呢  ?  我們綜合先前「眷村人談眷村文化」、「眷村文化特質」和相關文獻探討 , 並從我們走訪眷村 ,  與眷村村民互動與社會觀察中  , 將眷村人的精神特質分析如下 :

 

克難精神

村先民迫於政治軍事情勢 , 無計劃之下來到台灣 , 早期處於戰爭情勢之下 ,  沒有長期定居的準備 , 一切從簡  ; 而後意識到必須定居下來成家立業 ,  家無恆產 , 居住環境空間小又簡陋 , 生兒育女備感艱辛 , 形成眷村特有的克難精神

可貴的是 , 除了與台灣先民相同有「為家族求生存」的克難精神之外 , 又帶有一份「為國家民族求生存」可敬的克難精神。

村先民都有一個共同信仰 - - 反攻大陸回歸祖國。「為了反攻復國,大家共體時艱」 , 這一點可以從我們訪談中見識到 , 老一輩的眷村居民艱苦度日、卻甘之如飴的態度。這種克難的愛國情操真是令人敬佩。

有情有義的精神

村居民特殊的職業以及特殊的生命歷程,使得他們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相依。早期眷柯生活村民們相濡以沫、互助合作的高度團結。這些溫馨感人的做事在在展現眷村居民在危難的年代中,高度團結的向心力。如果眷村居民彼此間沒有高度的認同,是不會展現這種相親相愛、有情有義的眷村(社區)精神 [3]。


什麼這種團結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如果仔細考察眷村,眷村居民雖然都是部隊裡的官兵,但是他們來自不同省分、不同地方,他們繼承「不同的語言、風俗、習慣,這一點就不像早期客家人、福佬人的移民,他們多半是以同鄉、或有緊密宗親而緣關係的型式,共同移民來台,人不親土親,他們在離鄉之前,本來就具備相互認同的基礎。為什麼眷村居民來自不同的地方,卻會展現高度的團結呢?除了前面所說的大家有共同的生命經驗,而追些生命經驗又與國家息息相關外,重要的是大家那時都還有相同的願望,甚至已成為奉為圭臬的共同信仰 - - 反攻大陸回歸祖國。可以說他們的團結並不是源自於來自同鄉、而是源自於理念相同。

 

強烈的的愛國情懷

(反共抗俄的義士)

 

為多災多難國家的人民 ,  眷村先民由於有著共同的生命途徑,這些直接經歷了國家極度不幸的人們,因而產生了休戚與共的生存理念,在這些人們的思想信念裡,可以明確的感受到家國和己身之問那種強烈的、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孳生一種較旁人為強烈的愛國情懷 [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