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闲话

古今同一笑,淡然赴春秋。
正文

唐诗拾趣 (3):为人性和道德说项

(2006-05-08 00:06:38) 下一个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杨敬之<<赠项斯>>

唐朝诗人中,杨敬之和项斯都不算出名,但这首<<赠项斯>>却曾在唐代广为流传,为后人留下“说项”的典故。唐会昌三年(公元八四三年),数次科场失意的项斯携诗稿拜见时任高官的杨敬之,据<<唐诗纪事>>载:“杨苦爱之,赠诗云云。未己,诗达长安,明年擢上第”。这首<<赠项斯>>不仅表现了项斯的出众人才,更昭显了杨敬之举贤若渴的风节,而一句“平生不解藏人善”宛如明镜,对比着世间人品的高下。

唐诗中还有两首更直指人恶的名篇: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贫交行>>);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

敢于直指人恶的杜甫、刘禹锡自身都很高洁。杜诗字里行间中常透露出的对社会、对人的关怀。杜诗中不太著名的<<又呈吴郎>曾让我很感动于杜甫的人格: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如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千秋诗圣在以千钧巨笔为“无食无儿一妇人”说项啊!饮食,性也。而自己曾经家穷到儿子饿死的杜甫也在将心比心地同情、帮助著普通人。说人性,那是自然律,无善恶可言,但人品有高下、有善恶,能做到爱己及人、兼顾到他(她)人的人性需要就是善!

刘禹锡也是我由衷喜欢的诗人,不仅仅爱他的诗品,更仰慕他的人品。刘禹锡一生坎坷,为官生涯中有二十三年在贬谪中度过。历朝历代多少人在贬谪中失志、堕落,但在长期的贬谪生活中刘禹锡不仅没有意气消沉、反而愈磨愈坚、更加坦荡从容,而他的诗也尽得活泼之趣。很喜欢他的<<柳枝词>>:清江一曲柳千条, 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 恨无消息到今朝。能想到吗?这首感慨风月的神品竟作于作者的晚年。而可与此诗比照的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诗功力相当、俱得神妙,但刘诗写失,意悠长,蕴幽默之趣,而李诗写得,意缠绵,显欢爱之情,而无论得失,两诗所表现的人性是一致的 --- 男女之情是千古不变的人性!

饮食男女,俱为人性,但有大异。饮食是人性对物质的投射,但男女却是人性对异性的投射,男女之情中蕴含着更强的社会冲突性,对男女之情的规范也构成道德人伦的基础。唐诗中也有对男女之情所构成的社会冲突的描述、以及对唐代社会道德的质问。“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候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崔郊<<赠婢>>)记载着权贵向民间掠夺美色给被夺爱者留下的椎心之痛。然而,在封建时代,即使权贵阶层也不是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就连他们有时也被掠夺。“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李商隐<<龙池>>)影射着唐玄宗霸占儿媳的丑行(杨玉环先为寿王妃,后为玄宗纳为贵妃)。而女性虽然内心有爱、有感情,却每每象物品一样被买卖、被抢夺,能同有情人白头谐老的情形是鲜之又鲜。“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王维<<息夫人>>)借古讽今地描述了女性所承受着的屈辱和在沉默中的反抗。

道德人伦规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范着整个社会的精神形态。道德人伦既要符合人性,鼓励和维护两情相悦的感情,又必须对强权掠夺构成威摄。当唐玄宗向自己的儿媳伸出邪恶之手时,整个社会的道德崩溃了,整个唐代的道德长城倒塌了,没有了道德长城,安禄山、史思明也豪壮地趋马长安,盛唐江山从此萧瑟黯淡。在这样的历史转折中,有人责怪女人红颜祸水,但女人何过?!有人责怪人性,但人性何过?!

面对着唐诗、唐史,我们不能逃避关于人性和道德的思考。面对着现在和未来,我们要建立既符合人性、又规范人行的道德。我们需要一条固若金汤的道德长城协助建立、维护崛起并终将超越汉唐、有着和谐社会的盛世中华!

写于二OO五年十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