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成也萧邦, 败也萧邦

(2004-11-10 16:57:26) 下一个
成也萧邦, 败也萧邦 成也萧邦,是指傅聪因着对萧邦诗情音乐的理解在1955年的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上夺得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佳演奏奖,从此名动天下。而败也萧邦,是指傅聪的亲传弟子安宁在2000年的第十四届萧邦国际钢琴大赛上一败涂地。 一个因了对萧邦音乐精神的理解而一举成名的钢琴家,为何在45年后他的弟子却在同样的大赛中连决赛都未进入? 先来看看当年21岁的傅聪是如何拿到比赛的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佳演奏奖的。在100多人参加的第一轮萧邦练习曲初赛过后,苏联的阿什肯那齐和波兰的哈拉谢维茨凭着完美而辉煌的技术脱颖而出,傅聪凭着对萧邦音乐诗情的诠释也领先它人,只是由于赛前的大量练习而造成的手指受伤,影响了正常发挥。 在第二轮的独奏曲比赛中,傅聪演奏的玛祖卡让全体评委大为惊讶,他们无法相信一个中国少年居然能将萧邦音乐中那些繁复的层次,细腻入微的敏感,高贵的气质,慷慨悲壮的情感和优雅的意境如此完美地表现在玛祖卡中。最后在政治因素和评委们立场的作用下,哈拉谢维茨拿了第一,阿什肯那齐第二,傅聪第三。傅聪并获得全场唯一的玛祖卡最佳演奏奖。 其实,在所有参加比赛的选手中,傅聪当时的基本功是比较差的,毕竟,一个从17岁方始真正练琴并没有受过系统正规训练的人在四年后去参加如此高规格的国际比赛,获胜的难度可想而知。而傅聪,却凭着他的勇气,独特的家庭文化背景的熏陶,对后主词深刻的领悟,对萧邦音乐的深层理解,以及对萧邦诗情语言的深情而一鸣惊人。所以,傅聪从来认为他的成功就是因为对萧邦音乐的形神俱照,也因为那种如萧邦般的心系故国的深情。 2000年,傅老的亲传弟子安宁同另外十一名中国选手参加了第十四届萧邦国际钢琴大赛,然而,踌躇满志的他却未曾想到连决赛都无法进入,仅获安慰奖,而另一位中国少年李云迪却拿了金奖。 个人以为,安宁在萧邦国际钢琴比赛上的失败正说明了傅老在音乐上的执着,他认为只有真正表现出萧邦音乐诗情的境界方为成功。然而,当今萧邦国际大赛的评委们已经不以最神似萧邦,最深刻理解萧邦来作为获奖的条件。他们只是借这样的一个比赛来发掘在钢琴上有天赋的人才,反而不希望他们因刻意模仿萧邦而锢侑了自己的可塑性。我觉得这是非常正确的,反观傅老,因为最神似萧邦而成名,但后来几十年却一直和萧邦的名字连在一起,不知不觉中反而受了萧邦名声之累。而当年拿第二的阿什肯那齐,在第二年1956年于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拿了第一,之后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终成20世纪的一代钢琴大师。 从傅老的因萧邦而成到安宁的因萧邦而败,说明了做艺术是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的。当然,傅老并没有刻意去模仿萧邦,只是因为他的家庭教育,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机缘巧合地与萧邦的音乐气质非常接近,这正是让他成功的地方,却也是局限了他后来音乐发展的地方。但是这些都不影响傅聪成为一个在当时空前绝后的天才,一个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完美结合的第一人。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听傅聪的音乐,在空灵飘逸的音符中,我总能感觉到一种淡淡的悲哀 。也许,在他水晶般清澈透明的琴声中,流水般源源不断的感染力中,斧琢般千锤百炼的触键中,透露的是他一生命运的铺展挣扎与挑战。 从傅聪的成于萧邦,到他弟子安宁的败于萧邦,我所看到的,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执着,是一颗音乐的赤子之心。虽然钢琴技巧和手部伤痛妨碍了傅聪成为一位一流的钢琴大师,却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一流的音乐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2)
评论
牛油果 回复 悄悄话 不懂音乐,但知道什么是好听,如果这是你的原创,说明你是真正懂音乐的人,但如你的题目,成也萧邦,拜也萧邦,你自己不也如此,太懂音乐的人,难以享受到音乐,太懂世故的人,难得生活的适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