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文化儿

从衣食住行、日常起居的个人习俗到街道环境、政府民众等的社会现象,细细剖析最新中美生活文化习俗之异同
正文

医疗广告与牙齿

(2007-12-27 17:55:05) 下一个

 在中国的各种报纸杂志内与马路街道上,由于市场经济的缘故,广告是愈来愈多了。其中很引人注目的是各类医院的广告。为了能更多地吸引病人就诊,让社会知道医院的服务项目,打些广告,本来也无可非议。可是奇怪的是大部分的广告都是与妇科与男科有关,从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的疾病到各类性病都有,有时在路上很醒目的标出这种以前避讳谈论的疾病,广告内不厌其烦地列举这类疾病的症状、危害性与诊治的效果及好处。不管公立大医院、专科医院或是私立医院,大多以宣传、诊治这类疾病为广告重点。笔者顺手买了几份报纸进行一个随机的统计,发现在 2005 年 4 月 29 日的三种报纸内(新闻晨报,新闻晚报,环球时报),共有 16 幅各家医院的大幅广告,其中 12 幅是与妇、男科疾病有关的。难道中国人真的是都只生这类病吗?其实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或第二世界国家一样,呼吸道与心血管疾病以及各类癌症是导致死亡的前几位主要疾病,对非致命性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而言,生殖泌尿系统疾病绝对不在前几名之列。看了这些广告,给人的印象是中国人的健康问题主要出在下半身,而医院的名气、经济收益是与诊治这些下半身的疾病紧密相关的,这真是个误导。

美国很多医院都是非盈利性的,不会主动去招徕病人,所以并没有必要做广告。除了挂急症以外,人有了病首先是去看家庭医生,然后根据需要由家庭医生转到专科医生,只有急症、开刀动手术、其他需要用到医院硬件与护理设施时才会与医院打交道。医生的病人来自于他所挂钩的各个医疗保险公司,而普通医生并没有能力去做广告;医院的病人来自于医生的转诊,也与医疗保险公司有关,做广告并不会招徕更多的病人。另一点不同的是,美国医院并没有自己的医生,除了实习医生,少量专带实习医生的及其他少数医生外,大部分医生、专家都有自己的诊所,他们只是通过自己的病人挂靠在医院里,他们并不是医院的雇员,而是医院请来的。所以在美国几乎看不到医院的广告,偶尔有也是普通的介绍医院情况,绝对不会详细列出各个科室与各类疾病。医院的口碑是靠医院实际的硬件、医护的水平,由各种不同的医学杂志不断排名而定的。

与健康密切有关的个人卫生的一个重要部分,那就是牙齿的卫生与诊治。美国的普通医疗保险并不包括牙齿保险,但是牙齿保险一般都不贵,每月十几至几十美元,其中包括每半年一次的洗牙、补牙与定期的检查,以及其他诊治时的折扣。除了普通家庭牙医以外,另外尚有许多不同的专业牙医,最常见的是专治牙周炎及专作牙齿矫正的医生。美国人很重视牙齿的整齐度,即使很穷的家庭,也会省衣节食让孩子从恒牙长出后就开始矫牙,一般为时二至三年。有许多人小时候没条件矫牙,成年后有了收入再进行矫牙,那时就要花上五六年时间甚至更长,才能达到矫正的效果。

对于牙齿的防护治疗,在中国还刚开始成为人们注意的健康事项。记得几十年前我刚读大学时,班里有一位从农村来的同学从小没刷过牙,为怕人笑话而躲在蚊帐里刷牙。现在即使在农村,刷牙也已成为每天的个人例行的卫生活动之一了。可是除了刷牙以外,很少有人用牙线与漱口水,能够买到牙线的地方也不多。预防性的牙医访问如洗牙与定期的牙齿检查,既不包含在医疗保险中,对大部分民众来说也认为是没有必要的。牙周炎不算病,只有到牙齿疼了、松了或发炎了,才会去看牙医。不管牙齿是如何的脏,不管由于吸烟引起的牙黄,过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透明”牙,是如何的不整齐,缺的、歪的牙齿,都不在诊治考虑之列。常常看到西装笔挺的男士,老总也好,市长、县长也好,一开口就是一口黄牙,四周还带一圈的黑色。电视剧里的漂亮女主角、街上的众多靓女,有的一开口露齿,立刻就显出其牙齿的美中不足之处,有时还起到对美观的一种破坏,真是遗憾。进行牙齿矫正的儿童成人也是少之又少,其实并不一定是费用贵,矫不起,而是不知道牙齿矫正不但是美容,更主要的是个人健康卫生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大城市内逐渐多起来的私人牙医诊所与许多医院内的预防性牙科,提供了可以进行牙科访问的场所,但是让每个人都了解到其重要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理念的进一步加深,才会促使人们将每天用牙线剔牙、定期访问牙医与洗牙作为个人卫生的一个组成部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