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不忘中囯之516: 中国经济自我挽救的最后机会

(2011-08-05 09:00:42) 下一个

中国经济自我挽救的最后机会 就在未来的十年!

文章来源: 和讯 于 2011-08-04 21:02:4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Yahoo!Google Buzz (被阅读 11937 次)

二十一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虽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十二五计划,可作为开篇的2011年的中国却充满了危机。物价飞涨,自然灾害频繁,桥梁倒塌,动车出轨,贪污腐败有增无减,社会矛盾持续加压...2012显然只是个传说,但未来十年的中国必然灾难重重,而且似乎无可避免。

一. 中国经济危如累卵

凡是对中国保有清醒头脑的学者都会对当前中国的经济状态惴惴不安,因为过去三十年高速发展的动力正在消失,而积累的负面因素却越来越明显。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以解放资本为手段,凭借自身的人口和环境优势,充分利用了世界最新一波高科技浪潮的动能,完成了工业近代化过程,综合国力和国民收入都实现了跨跃式提升。然而,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人口优势日益枯竭,自然环境破坏殆尽,自然资源也所剩无己。更让人忧虑的是,这些原来的优势渐渐成为劣势,人口老龄化需要支付越来越多的保障费用,环境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几乎连年不绝,水源空气土壤污染带来疾病暴发使医疗体系疲于应付。另一方面,近十年来的国进民退使得民间资本在官僚垄断资本的挤压下陷入绝境。低效率的垄断不仅让我们不得不付出更多的代价购买劣质的产品和服务,食利本性更驱动这些垄断资本蜂集在依靠行政特权圈划的掠夺性行业(诸如资源,烟草,房地产等),拖累整体经济创新无力,质量低劣,结构畸形,矛盾重重。

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名单之中,然而大多是挖矿贩油之辈。这样的企业越多,说明卡在中国经济脖子上的手越多,中国经济就越发失去活力和创造性。这种懒惰傲慢的经济体会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然而当下可供其吸食的资源与能源已经不多了。旧有的优势逐渐灭失,先天的劣性浮出水面,未来十年的中国要想维持过去三十年的增长,可能性已经为零。

二.滞胀成经济常态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们对整体经济状态的讨论过于宏观空洞,或认为即便宏观经济出现瓶颈,对短期十年内的发展影响也是有限的。然而,让这种乐观主义没想到的是,中国经济问题已经开始在各个领域显现出来,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首先,依赖资源和青壮年劳力的粗放式初级化外向型经济由于人口和资源优势的消失而成本上升难以为继,科技创新型产业在畸形经济结构和短视的国有垄断资本控制下不成气候。低的不成高的不就,中国宏观经济光谱出现一片混乱,由此引发大量企业倒闭 ( 据统计中国近年来国进民退导致每年上百万的中小企业倒闭), 失业率上升。

第二,资源和人力成本上升引起生产成本上涨,形成供给型通胀;分配领域的失衡使这种通胀迅速形成消费压力,不仅对百姓生活造成直接影响,且直接冲击企业经营。中国经济很可能陷入企业倒闭,供应短缺,物价上涨,消费低迷,企业倒闭这样的恶性循环。

第三,经济低迷失业率上升必然引起央行警觉,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亦会相继出台以刺激经济,如增加公共开支,减息和增发信贷。然而这种刺激政策本身就会增加流动性,推高通胀,其结果必然是经济没有刺激起来,物价却一路扶摇直上,形成滞胀。最近一段时间米油肉蛋的轮番上涨或许只是一个开端,更严重的货币贬值已在预期之中。

低增长或者高通胀如果单一出现并不可怕,总有财政或货币政策可以调节,形如当前的欧洲和九十年代初的中国。然而,当这二者同时出现的时候,政策层就很少再有回旋的余地。解决滞胀的唯一办法是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在一个资源几近枯竭,环境几近破坏的国家唯一可能的增长点就是新科学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用创新换口粮,就象战后的日本。 可是,中国可以吗?这种官僚至上的社会体制,这种道德破败的社会现实,能象日本那样产出可以换取口粮的新科学新技术吗?恐怕很难。

乐观一点的期望是中国政府放弃GDP为纲的发展思路,主动调低增长速度,趁着自然和人力资源尚未用尽的余隙实现经济转型,保护岌岌可危的环境,打击官僚资本,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平衡产业结构,把中国从房地产经济和资源掠夺经济的恶梦中解救出来。可是,所有这些改革都依赖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治体制的改良,对此我几近绝望。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最可能的轨迹依然是高通胀狠掠夺强破坏,这不仅来源于这个总量达40万亿的经济体强大的经济惯性,更在于几十年来僵化腐朽的政治体制的政治惯性,它会把当前能吃掉的资源毫不吝啬地挥霍的一干二净,对身后的中国和中国百姓毫不在意。

滞胀的中国已成定局。

三.安全事件灾连祸结

如果说当下的高通胀高失业率是为过去三十年特别是过去十年的粗放式高速发展埋单这种判断显得过于理论化,那么最近几年接连不断的公共安全事件则清楚的表明中国光鲜发展数字背后隐藏了多么严重的危机。

近两三年来进入公众视野的公共安全事件可以说灾连祸结。一方面由于环境破坏,以往看来无关紧要的小灾小难被放大成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大灾 -洪水,暴雪,地震,滑坡,干旱...年年抗灾,年年破坏。另一方面,桥梁断裂,火车追尾,建筑坍塌,城市淹没这些以往闻所未闻的事情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有时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身边。那些在GDP大跃进时代违反科学规律的形象工程献礼工程,那些缺乏合理监管,偷摸渗漏的裙带工程红包工程在渡过剪彩典礼的光鲜期之后一个个露出本相,依照墨菲定律,该塌的塌该倒的倒。当初鲜亮的GDP正变成中国人的债,不得不一个百分点一个百分点地偿还;更可怕的是,这些用来还债的劳动依然以GDP的形式计算着,造出来的依然是桥脆脆,楼倒倒,车碰碰。一种让人绝望的循环,一个无法拆解的死扣。我们不知道下一个要倒掉的是哪座桥哪栋楼,我们也不知道下一个遭殃的是谁;我们只能在吃饭前做好祷告别吃上地沟油,在出门前许个心愿别碰上超载车...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十年这些恶性公共安全事故只会越来越多,特别是那些科技含量高汲及范围广的基础行业,如高铁和民航。因为科学与垄断权力是格格不入的,用科学为权力涂脂抹粉,得到的必然强烈的报复。可悲的是,在科学的报复面前,权贵者失去的只是面子,老百姓付出的却是生命的代价。

四.社会矛盾暗潮汹涌

经济滑波,货币贬值,桥倒房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百姓生计。一方面,百姓生计艰难使官僚阶层难以榨取到往日的财富,他们必然利用手中权力加强直接或变相的盘剥;另一方面,生计艰难也会引发底层人民问责和反抗加剧。在匮乏的经济资源面前,各阶层的争夺也必然更为激烈,由此引发各方利益纠缠与矛盾。我们将很难再看到一个安定的中国,这是政府维稳的大背景。然而,维稳本身也需要成本,而且相当可观,这将进一步消耗本已举步维坚的国民经济,加剧资源分配中的矛盾。这又是一个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 -- 要稳定,就要花钱;花了钱,更不稳定,饮鸩止渴,断木充饥。

五.绝望中的希望

没有人希望中国陷入危机,包括那些“亡我之心不死”的美日英法 - 他们巴不得中国能一直稳定地为他们提供廉价产品和服务。然而,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一个靠垄断和盘剥致富的经济体是无法长期维系下去的。今天,所有中国老百姓都在为世界第二的GDP所欠下的恶债还债,我们一年疲于奔命所创造的财富或许还不够修破损的公路,重建倒掉的大桥,清理被污染的环境,治疗因伪劣食品和恶化的环境导致的各种疾病。危机已经开始漫延 -- 我们说“未来十年”如何,因为这十年将是危机的漫延期,也是我们挽救危机的最后机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