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不忘中囯之488: 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

(2011-06-20 06:22:21) 下一个

本调查报告发布于官网:掷出窗外(www.zccw.info);
此外,您还可以在如下网址读到本报告:新浪微博人人网豆瓣
亦可以在如下网址下载到本报告的pdf版:新浪爱问本站下载(流量消耗过大已暂停);

版权声明:按照 by-nc-sa 的 cc 协议可转载,
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

一、前言

1.1调查成果

【1/3】《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2004-2011)》
【2/3】《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
【3/3】《掷出窗外:面对食品安全危机,你应有的态度》

1.2本调查报告统计范围

出于时间与精力的考虑,本次统计的地域范围仅限于中国大陆地区,时段为2004.1-2011.5,香港与澳门则仅在与大陆关联时才被纳入统计。暂没有涉及台湾地区:他们“不怕家丑外扬”,想必有信心和能力处理好食品安全问题。

1.3本调查报告适用人群

    • 长期生活在中国的;
    • 旅行或将旅行于中国的;
    • 非食“特供”的;
    • 希望减肥而没有毅力的;
    • 希望省饭钱而没有动力的;
    • 留学海外,学成准备归国的;
    • 备考GRE、TOEFL、雅思而不好好背单词的;

    二、先行研究

    中国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研究历史悠久。早在上古时代,便有神农氏遍尝百草,测试毒性。其中有毒的,纷纷被各大江湖门派所亲睐;无毒味美的,便成为百姓人家的盘中餐;无毒味不美的,可能就被制成中药了吧。

    炎帝乃神农氏后裔(一说炎帝就是神农氏),中华民族又是炎黄子孙,因此可以认为,勇于品尝各种有毒食品,是我们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而这种传统,在当下得到了极大的继承和发扬。

    当代关于食品安全的专著不多,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周勍,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该书“揭示了制作假冒伪劣食品的详尽过程,警示人们关注在食品安全中出现的伤天害理行径”,并被评为2006年“尤利西斯国际报道文学奖”(Lettre Ulysses Award)第四名。德国之声广播电台认为其屈居第四是“失之于西方评委对中国问题的了解”,这个解释很有道理,笔者以为多半是西方评委倾向于认为该书更应划归为“科幻”或“童话”类而非“报道文学”。

    除专著外,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更多的是以新闻的形式,通过平面媒体或电视及新媒体进行的。如各地地方报纸、地方电视台以及CCTV、新华社等等,随后这些报道会被转载于各自官网或各门户网站,传播于网络。本调查报告所基于的资料库便来源于此。

    三、资料来源

    本调查报告试图搜集齐过去十年(2001-2011)内中文媒体关于国内食品安全问题的所有报道,将其制作成数据库,并分析十年来的变化状况,总结规律,得出结论,以供有意者查阅、参考。

    鉴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本次调查只搜集了可见于网络的新闻报道,即有网址可以在线访问的。但发现在2004年之前网络上鲜有相关报告,如果做10年历史数据对比的话,数据会出现断层,因此本调查的时段定为2004-2011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当时新闻网站的数量不够多,或者转载新闻的涉及面不够广,当然也可能是此前的确报道不多。

    简言之,本次调查以符合如下条件的新闻为数据源:

    1. 该新闻的来源为国内正规媒体;
    2. 该新闻有网络版(即可通过搜索引擎找到);
    3. 该新闻的发布时间为2004.1至2011.5;
    4. 该新闻以曝光食品安全问题为主题;

    本次调查历时31天,参与者35人,共查阅相关报道近17268篇,约计1千万字。从中筛选出2107篇报道,制作了2849条记录,并为每篇报道提取了包括事发地、涉及食品的种类、对人体有害的原因等在内的关键词,以方便统计及查询。

    注:第一期工作遍历了《安全快报》收录的8634篇新闻,第二期工作在各大网站至少查阅了同等数目的新闻,故共计17268篇。每篇新闻按平均600字计算,则阅读量至少为10360800字。

    四、统计过程

    4.1第一期:搜索新闻

    在网上搜索2004-2011期间关于对人体有害的食品的新闻报道,并确定关键词、文章来源、发布时间,所转载的网站以及网址。

    医源世界网的“安全快报”版块已搜集了不少历年来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本期工作的重点便是从中进行二次筛选。该专题版块的优点是数据量大,时间跨度长;但缺点在于其所选新闻并非全部与有毒食品相关,需要进一步处理,而且文章未给出关键词,不方便查询,此外,该版块内的新闻多未注明出处,难以确定其真实性。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第七条、第九条的规定,各门户网站“不得登载自行采写的新闻和其他来源的新闻”。也就是说,出现在网络上的新闻,只要不是伪造的,理论就一定能找到其纸质媒体的出处(比较特殊的是“新华网”与“中国新闻网”,这两个网站虽然没有对应的纸质版,但却可以直接发布新闻)。一篇新闻,在网络上可能被诸多网站转载,有许多网址,但原始出处只有一个。确定出处,这也是本期工作的目标之一。

    第一期工作历时10天(5.11-5.20),参与者共34人,有8人未回复我是否愿意公开姓名的邮件,1人选择匿名,其余各位按字母排序为:

    Fiona,G.W.,twj,季倩芸,wb,比尔.盖浇饭,陈竹,王琛莹,法官allen,法律文氓(叶子祥),何玲,刘宏博,李枚,苏红娟,郑莹,魏观军,文芳,无幽思语,吴恒,小可,杨得德,杨祎,张强,张玉龙,赵悦

    4.2第二期:查漏补缺

    交叉检索第一期的数据库与各门户网站以及新闻类网站的“食品”或“健康”专题,拾遗未收录的新闻。

    我们对照了搜狐、新华社、人民网、南方网等的食品专题,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专题收录的新闻数量不多,且时间跨度也很短,通常是最近一个月或者一年的。而中国新闻网、网易、腾讯等甚至还没有食品安全专题。让人意外的是百度,居然也开设了专题,令人刮目相看。当然,其制作比较粗糙,点击“最新消息”显示的只是在“百度新闻”中以“食品安全”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不知道显示结果有没有竞价排名。数据质量较高的是食品伙伴网的“食品安全”版块,这是第二期统计的主要参考来源。

    第二期工作历时7天(5.21-5.27),参与者共11人:

    郑莹,王琛莹,文芳,比尔.盖浇饭,张玉龙,赵悦,季倩芸,刘宏博,魏观军
    ,法官allen,杨祎

    4.3第三期:标准化

    前两期工作中提取关键词是各自为政的,为了统一标准,第三期工作则是将前两期的成果进行标准化。经过讨论及试验,并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我们将有害食品分为了造假 过期 添加剂 混有异物 包装材料 无证经营 产品不合格 检疫不合格 卫生不达标 其他 10种。因为经验不够,加之并非法律、食品安全的专业人士,这一分类不是十分科学,但至少是一种尝试。

    第三期工作历时9天(5.27-6.4),参与者共8人:

    魏观军,刘宏博,王琛莹,季倩芸,张玉龙,苏红娟,李枚,吴恒

    五、统计结果

    5.1新闻发表年份分布

    图 5-1新闻数量逐年分布

    图5-1反映了《资料库》中的新闻发表年份分布,其趋势与常识不符——并不是递增的,我也倾向于认为食品安全的曝光新闻应该是越来越多,因此我认为本次调查的逐年数据不适合纵向比较。也就是说,不宜通过新闻数量推出每年的食品安全危机程度。

    5.2新闻发表月份分布

    图5-2新闻数量逐月分布

    图5-2反映了《资料库》中的新闻发表月份分布,基本可视为平均分布。由此可知,虽然图5-1表明年与年之间的比较存在系统选择性偏差,但图5-2表明,年内的相互比较是可行的。即并非绝对值的比较,而是相对值的比较。

    5.3新闻来源分布

    图5-3 新闻来源分布(纸媒)

    图5-3反映了《资料库》中的新闻来源分布。“其他”项是指比例在1%及以下的媒体,足见本次调查所涉及的媒体数之多。 排名前三的是新华网、京华时报和北京晚报。

    图5-4反映了《资料库》中的新闻的网络来源分布。 排名前三的是新浪,新华网和搜狐。

    5.4各地区新闻曝光数量及排名

    图5-5 新闻曝光数量总计排名(2004-2011)

    图5-5反映了2004-2011年间,各地区食品安全曝光新闻总量的排名。

    5.5逐年形势图

    如前所述,年与年之间的数量变化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这可能是资料系统选择性偏差导致的,然而一年之内,各地区新闻曝光的数量却是可以作为该年度该地区的食品安全危机程度。鉴于此,将每年各地区的新闻曝光数除以该年全国的总数,计算出其比率,如表5-1所示:

    表5-1 各地区新闻曝光数量占该年全国总数的比例

    由表5-2可得图5-6,每年各地区食品安全新闻曝光率:

    图5-6各地区食品安全新闻曝光率(2004-2011)

    统计表5-1中每年新闻曝光量占全国比例最大的三个地区可得表5-2:

    表5-2 各年新闻曝光数量全国“前三强”

    根据表5-2可知各地区2004-2011年间曝光数量在全国排名前三的上榜率,如图5-7所示:

    图5-7 新闻曝光数量全国“前三强”上榜率

    将表5-1的各地区新闻曝光数量占该年全国总数的比例为替代指标,可以反映出该年度各地区食品安全危机严重程度。利用MapInfo的专题地图功能可作出形势分布图,数据分段选择“Natural Break”方法,如图5-8所示:

    图5-8 分段方法

    下面是基于GIS的中国逐年食品安全形势图,其中蓝色代表安全,红色代表恶劣。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总计

    做了一个动画^^

    六、特点总结

    在阅读了近千篇不断挑战道德底线又体现国人智慧的新闻后,我对中国食品安全忧心忡忡,且愈来愈忡忡。以我孔见,近10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6.1涉及面特别广

    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动力。对于无良商人而言,要增加利润,会一方面以次充好,一方面扩大销量。以次充好就无可避免的添加或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原料;扩大销量就会波及更多的消费人群,产生更多的受害者。食品生产者是有祖国的,但有毒食品是没有国界的,更何况我们是在一个国家内。因此即使你身处上海,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广州距你千里之外,也不要觉得与你毫不相关。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资本的自由流通加之市场经济,使得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被”串成一根绳上的蚂蚱,身处这头的我们永远不该为身处那头的我们所受的苦难幸灾乐祸。“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现在才知道这句话其实是写实而非写意:

    《广州两影院爆米花桶含荧光增白剂 食用致癌》(《新快报》2011.4.25)
    《爆米花桶含荧光增白剂 麦凯乐华臣影城的不合格》(青岛大众网2011.4.27)
    《上海查封10万问题爆米花桶 长期食用将会致癌》(《广州日报》2011.5.6)
    《爆米花桶被爆使用违禁材料 温州一企业涉嫌生产》(《钱江晚报》2011.5.12)
    【注:本调查报告中所引用的所有新闻均附有超链接,可点击访问原文】

    爆米花桶的问题给我的震撼很大,不仅在于它涉及的地域,更在于它针对的人群。90元一张的电影票并不是一个城市里所有的阶层都承担得起或愿意承担的,能够选择以影院观影为休闲方式的,至少是工薪阶层或以上。而此前,我总是把有毒食品与廉价、低档联系在一起,觉得只要有了高收入,就能将有毒食品拒之门外。这样的想法,很傻很天真,富人也得喝水吧:

    《鲜榨饮料多为色素香精勾兑 过量食用或致癌》
    《“黑心PC塑料桶”影响水质安全》
    《净水器使用3个月后长出青苔 市民饮用后腹泻》

    即使你是白领、金领,日进斗金,可以以进口食品度日,但总不至于喝的水都是进口的吧,况且即使是进口的,就一定是安全的么?

    《因致癌物二恶英超标 暂停进口欧洲三国猪产品》
    《雀巢奶粉又曝碘超标 昆明紧急下柜成长1+奶粉》
    《哈根达斯产自黑作坊》
    《质检总局:部分依云矿泉水被检出亚硝酸盐超标》
    《外资品牌频曝质量问题 依云百事上进口产品黑名单》

    连高收入阶层都会受到影响,何况弱势群体。小学生自制力差,且涉世不深,成为被有毒食品“重点关照”的对象:

    《小学生难拒校门口美食 成“廉价食品”消费大军》
    《添加剂商店出售可乐配方 饮料多流向学校周边》
    《泰州小学生吃学校零食连续拉肚子家长呼吁监管》
    《陕西榆林251名小学生因喝蒙牛学生奶集体中毒》
    《温州黑作坊制售染色馒头 万余馒头流入校园》

    当然,大学生也别高兴的太早,且看《广州私宰点病死猪肉专供大学等机关食堂》。我比较不幸,本科、硕士时都曾在学校食堂食物中毒过,所幸及时就医未酿成大祸。而以我数年来在珞珈山水及日月光华上所见,这恐非个例。只是食物中毒的报警需同时有5个病例,集齐5个,才能召唤出110,实现愿望。但找到其余4人比较困难,于是我只能自认为是体质较差,遂作罢。当然,也不是找到同时中毒的人越多越好,因为有可能得到这样的解释:《蒙牛称榆林200多名学生不适症状是“癔症”发作》。说到“食物中毒”,顺带说一句,本次统计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条是:《西安一餐厅一桌饭撂倒7记者 店长称老板有背景》,这得有多大背景才敢毒记者啊。

    总而言之,有毒食品的涉及面特别广,一言以蔽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受黑心食品之害。

    6.2手段特别狡猾

    读罢近2000篇新闻后,不得不感叹,奸商们的创意和胆识远远的超过了我的道德底线和想象力。我自小读郑渊洁《童话大王》长大,因此虽惨受数十年应试教育之荼毒,但好奇心和想象力一直保留下来,但当我读到奸商们的所作所为时,用一句小学生作文的必杀句,那就是“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至于我一度认为之所以我们国家缺少童话作家,是因为他们都去做实业了,而且大部分从事了食品制造业:

    《假鸡蛋造型逼真消费者谨防上当》 
    《江苏现伪造银鱼手一捏就碎 有关部门已介入调查》 
    《记者揭秘蜂蜜造假伎俩 一根曲别针辨真伪》
    《多地市场现牛肉膏 可将其它肉类加工成假牛肉》
    《超市售货员称虾丸无虾蟹棒无蟹 多为仿生品(图)》

    人造的鸡蛋,塑料造的银鱼,糖水变的蜂蜜,猪肉变的牛肉……有没有觉得自己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不是看到新闻报道,我真不会相信自己吃了近半年的牛肉居然是猪肉。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吃假牛肉长大,有一天他吃到真牛肉时一定会觉得味道很奇怪,这将是多么讽刺的一幕。并不是所有的食品都能被偷天换日,于是奸商们退而求其次,瞒天过海:

    《商贩用双氧水泡牛百叶以改善卖相 每日售出50斤》
    《黑作坊用农药浸泡腐烂猪肉腌制腊肉》
    《商贩用工业烧碱泡毛肚 批发给当地火锅店》
    《低价海藻染色冒充紫菜卖 食用过量损伤肾脏肝脏》
    《北京市民买黑豆疑被染色 泡豆水像墨汁》
    《打工仔爆烤肉摊黑幕:用羊尿泡病死猫肉当羊肉卖》

    谁说我们的教育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你看这些奸商们的创意以及执行力,完全就是冲着诺贝尔化学奖去的。我由此得出了个未经证实但颇以为然的推论:但凡碰到色、香、味俱全且便宜的食品,多半是有问题的,少吃为妙。当然也并不意味着价格高就能说明质量高,只是说物“美”价廉的食品风险更大,卖相好不一定是真的好。

    各种造假中,最让我震惊还是这篇《摊主揭麻辣串内幕:部分商贩在汤里加止泻药》,这种行为,我只能用丧心病狂来形容了。小时候闯祸后被父母教训时,总希望能练就神功,刀枪不入,或者是俗称的“皮厚”,这样被打时就不疼了,因此挺羡慕那些天生感觉不到疼痛的人(SCN9A基因突变者)。后来才想明白,疼痛是造物主的恩赐,用以警告我们远离更大的危险。因为有疼痛,所以碰到火焰时手会自动后缩,如果感觉不到疼,就会傻乎乎的看着手不知不觉的变成了火把,一如《大话西游》的菩提老祖。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吃了不干净的食物,人体本身的生理反应是拉肚子,虽然难受,但可以此提醒我们尽早就医;但无良的麻辣烫店主居然能想到在底料里加止泻药,这样即使吃的不干净,即使有毒,只要毒量不是大到让人立扑,我们就察觉不到。一次两次还好,长此以往呢。毒在体内聚集,终有一天,量变引起质变,那个时候,恐怕回天乏术了。

    纵观黑心食品的生产思路,可谓中国人是聪明,只是有的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

    6.3危害特别巨大

    如果所有的造假食品都如同假蜂蜜一般:以糖水假冒蜂蜜,那也就罢了,顶多是多花了几个冤枉钱,吃下去对身体并无大碍。但问题在于,对于其它大多数食品而言,要想假冒得逼真,掺的添加物多半对人体有害,长期食用,恐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书上一直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以前,我老以为这是一种修辞,现在,我才知道这是写实。《史记》云“神農氏作蠟祭,以赭鞭鞭草木,嘗百草,始有醫藥”,而江湖传闻“由于神农氏服太多种毒药,积毒太深,终于身亡”。每次读到此句,总是一阵心寒,觉得这似乎是预言什么的。作为神农氏的后人,我们继承着其遍尝百草的精神,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且看:

    《香港抽检发现多款鱿鱼丝含有砒霜》
    《饭店抽检乱相曝光:调料瓶里混杂敌敌畏》
    《猪血添甲醛还用工业盐 胶南一加工黑窝点被端》
    《莱西产花生油检测结果惊人 酸值直逼硫酸》
    《商贩用兽药激素催出30厘米化学豆芽》

    情何以堪啊,这是在计划打造一支百毒不侵的生化部队以迎接2012么?无力吐槽。这些毒物名称家喻户晓,让人闻之丧胆,无良厂商也敢肆无忌惮的添加,那更不用说那些不为人知的了:

    《商家用化工原料将黄豆染成青豆 日批发1-2万斤》
    《重庆黑作坊毒馒头滥用甜蜜素 蒸具放在便槽上》
    《揭秘街头“鲜榨果汁”真相:添加剂勾兑而成》
    《小学生实验发现市售奶茶中珍珠疑添加塑料》
    《揭秘地下矿泉水加工点:厕所里运出“山泉”》

    这样吃下去,肯定会出事。食用有毒食品而死的国人不能说是因为他们的抵抗力太弱,只能说他们的抵抗力不够强大。换个西方人来的话,保准是吃一个倒一个,吃两个倒一双:

    《果冻噎死三岁男童 标准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一岁女童食路边摊所售炸鸡亚硝酸盐中毒死亡》
    《江西上饶20余人吃含钡咸蛋中毒两人死亡》
    《甘肃康乐县发生食用毒豌豆致死事件4人死亡》
    《广州两宗毒酒案8人死亡 其中4例确为甲醇中毒》

    误食致死的记录都有,那食物中毒的就不胜枚举了。除了食品本身的问题,餐具、包装也让人防不胜防:

    《我国一次性餐具近半不合格 餐盒等问题尤为严重》
    《西安地区三无餐巾纸泛滥 专家建议自带手帕》
    《漂亮餐具: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
    《瓷质餐具含有害重金属 长期盛醋可致免疫力下降》
    《北京6家餐馆餐具卫生合格率为零 已立案查处》

    此外,食品生产环节也挺不靠谱,这就意味着也许有一天,你可能会面临如下神奇的一幕:

    《双汇润口香甜王火腿肠被曝吃出玻璃渣》
    《面包包装袋中现被用过卫生纸 厂方称愿十倍赔偿》
    《袋装饺子内现10余厘米长生锈小刀》
    《蛋黄派中吃出个螺丝帽 晋江工商部门已介入调查》
    《火锅里吃出创可贴 店方称可放心食用》
    《消费者状告麦当劳汉堡里吃出骨头扎伤牙齿》

    长期食用有毒食物或使用有毒餐具,会引发慢性病或者导致癌症什么的,我不是专家就不危言耸听了,各位有心可以自行去查证。简言之,不会有好结果的。而在我看来,其中最不可饶恕的当属奶粉掺三聚氰胺以及塑化剂,因为它们不止毒害当代人,更把黑手伸向了下一代。我们的下一代尚在襁褓之中,还年轻,来日方长,他们应该健康地活着,看到我们中国崛起于世界的那一天。可惜了。

    6.4查处特别困难

    当下是食品安全的乱世之秋,治乱世当用重典,然而现实是一方面对违规企业的惩罚手段过于温柔;另一方面,造假的利益驱动特别大,在这种背景下要根治食品安全问题相当困难。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逐利是其基因,追求利益最大化本没错,但不能以违法或伤害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然而这些食品制造商记住的往往是马克思的这么一句话:


    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应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以假牛肉为例,“目前市场上猪腿肉的价格为12元/斤左右,牛肉价格为19元/斤左右”,“如用猪肉做原料,添加牛肉香膏煮100斤‘牛肉’的成本为1212元左右;而用100斤牛肉煮成熟肉的成本为1900元左右,二者成本悬殊近700元 ”,利润超过50%;而以假鸡蛋为例,“每只人造蛋的成本仅为0.1~0.15元。但目前市面上的每只真鸡蛋的零售价则约0.6元”,利润超过了600%。鉴于此,如果读懂了马克思的话,就不要天真的去期望食品生产商流着“道德的血液”。

    为何同样是逐利,欧美的食品生产企业却鲜有如此以身试法者呢,这当与他们有重典且用重典有关。可参考《一杯价值百万美元的咖啡》,该文回顾并分析了美国老太被麦当劳咖啡烫伤一案,当时陪审团判定麦当劳应偿付原告270万美元的“惩罚性赔偿”,这是一个极具美国特色的判决。文中有这么一段介绍:



    陪审团的判决涉及欧美国家民事案中常见的“惩罚性赔偿”(Punitive Damage)。这是一种赔偿数额大大超过受害人实际损失的赔偿,其目的是以铁腕严惩侵权和违法者,杀一儆百,以儆效尤!使那些恶意侵权、欺诈造假或负有产品责任的公司企业不寒而栗,闻风丧胆,谈虎色变,永不敢犯。依照美国法律,只要被告存在“欺诈的”、“轻率的”、“恶意的”、“任意的”、“恶劣的”、“后果严重的”侵权或责任行为,即可适用此项法规。

    而设立“惩罚性赔偿”的意义在于:



    在这起咖啡烫伤案中,原告及其家人遭受的实际经济损失,满打满算只有两万美元左右。由此,在十六万美元的“补偿性赔偿”(Compensatory Damages)中,其中十四万美元可视为对原告的精神伤害补偿。如果司法裁决到此为止,像麦当劳这样的大公司,腰缠万贯,富可敌国,十余万美元的民事赔偿,只相当于全年销售收入的沧海一粟,九牛一毛,可谓不痛不痒,无关宏旨,根本不值得捶胸顿足,哭爹喊娘,死去活来,痛不欲生。

    然而反观三聚氰胺事件,关于这事吧,我不好说太细,我最喜欢的艺人梁咏琪在其新浪微博(点这)上有过这么一句感叹:



    内地有内地的规矩…好,我删!但不公平的事还是不想再看到…尤其发生在平民百姓身上。@梁咏琪(2010-3-31 13:02

    懂的懂,不懂的去问懂的。我想,GIGI的这句话也算是说出了根本的原因吧:美国有美国的规矩,我们有我们的规矩。

    但即便在国内食品安全出事了厂家不会有多巨额的赔款,也仍有一些死不认帐强词夺理让人哭笑不得的,且看:

    《张二嘎牌瓜子接连嗑出虫 厂方称有虫才是绿色食品》
    《京鼎熟食红肠现“蟑螂壳” 店长称“吃得太仔细”》
    《沙琪玛中惊现铁螺丝帽 商家答复:消过毒可以吃》

    如果说出于商人本性,黑心食品不可避免,那有什么防范措施可以降低其危害或者将其杜绝之呢?专家很好心,他们总结出“七招辨别真假鸡蛋”,《猪肉变牛肉有“膏”招 支招教您识别真假牛肉》,《如何识别真假蜂蜜》,……,有关部门同样推出了《节前购买食品要“八看八注意”》等防骗教材教育消费者。起初我很感动,甚至决定拿个小本把这些“小诀窍”都记下来,下次上街买东西时,一一对照。

    但事后越想越不对劲。他们的意思不就是“消费者自己要提高防范意识”么,现在每次听到专家或相关部门的这种论调,我总是气不打一处来,仿佛买了黑心食品是消费者不够精明的原因,这样的责任转嫁我并不认同。我只是想买个东西吃,又不是打算考食品安全的研究生,记这七大招八大注意干嘛;再说了,不是还有监管部门么。可是,且看以下新闻:

    《市民称90元买羊肉疑似有假 欲检测需花2千元》
    《食品抽检乱相曝光:猪肉检测员不认识旋毛虫》
    《一块“伪牛排”难倒六个部门?》
    《4个大盖帽管不了1棵豆芽菜》(《人民日报》,2011.4.27)

    其中颇引人注意的是《人民日报》的这篇报道,如此犀利的标题倒似《南方周末》了,该文一针见血的点出食品安全问题屡出的原因所在:



    多头监管往往是有利抢着管无利都不管。

    果然还是党报敢讲真话啊。

    七、局限性分析

    7.1见仁见智

    关于本次调查的思路。更多的媒体曝光到底是意味着该地的食品安全问题更严重,还是意味着该地的监管更有力?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一如某地的贪官被查处了许多,但对此事实可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一是该地反腐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卓有成效;一是该地的纪律监管部门失职,早干嘛去了。虽态度截然相反,但都能自圆其说。在此,笔者认为其所反映的是食品安全的严重程度,当然,如果你乐意,完全可以将本统计结果看成是各地质检部门工作成果展示,换个标题即可。

    此外,也许有人会问,中国这么大,人这么多,出点事情,不是很正常么?为什么要把目光集中在阴暗面上呢?非也非也,固然中国地大人多,但管事的人同样也多啊;再说了,收税的时候怎么没听嫌弃人多呢;再说了,嫌人多不好管别管啊,“怕热别进厨房”,自然有不嫌多的人。至于为什么要盯着阴暗面?我想自己作为有毒食品的受害者,总该有权知道自己还莫名其妙的中过什么招吧。我也想盯着光明面啊,我特别想,我还想生活在《新闻联播》里呢。

    7.2资料来源

    利用有限的新闻报道的数量多少来反映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是否可行?我看行,理由有三。

    7.2.1样本量

    根据常识,以集合论的观点来看,以下几个集合: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状况、媒体揭露的食品安全问题、登载于网络的媒体报道、本调查搜集的网络报道,均是后者真包含于前者。如图7-1所示:

    图7-1 本次调查样本范围维恩图

    必须承认,本调查所制作并使用的资料库在数量上远少于实际情况,这与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有关。但并不是说其结果就不能反映现实了,根据统计学的观点,鉴于本调查所使用资料的数量、时间跨度以及质量,可视其为一次抽样比很高的非随机抽样,第二期工作的结果也表明该抽样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而且就算本次调查制作的资料库揭示的只是冰山一角,但这一角已经足够吓人,足够说明问题了,这一角反映的问题是如此的严峻,也许只有五角才会对此无动于衷。

    如有意获得更完备的资料和更精确的结论,建议采取的方法是,遍历所考察时段的各主流媒体的所有食品安全的相关报道,做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但那个工作量不是个人能完成的了的,应该申请个项目神马的。

    7.2.2可靠性

    如果从专业性上考虑,也许质检部门的工作报告更具说服力,但一方面各地质检部门的政务透明程度不一,许多报告不容易在网上获取;另一方面其报告的可用性比较差,多是工作总结,缺乏数据,且不方便横向比较。来自行业内的报告也许更可靠,但同样难以获取。

    最容易获取的无疑是新闻报道,其反映食品安全问题的权威性虽不如质检部门,但如果我们相信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及操守的话,默认其报道并非给竞争对手抹黑的软文,且发表前有咨询过专家,那么这些报道是可靠的,可以反映现状。如果同一事件有过多篇不同的报道,在本次调查中是会累加的,但这并不会造成数据重复,相反可以理解为该事件被赋予了更高的权值。

    7.2.3可行性

    考虑到新闻报道的可靠性及其易获取性等特点,可以认为其作为反映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的指标是可行的。固然此一资料源不是最完美、最权威的,但的确难以找到其它更全面、更高效的了。

    如同历史学一样,我们永远没法还原历史,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该什么都不做。我们可以通过有限的史料和符合逻辑与常识的推理,寻找争议最少的可能以达成共识,最大限度的逼近史实。得出的结论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应该是最不差的。

    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某地被大量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则至少说明两点:一、该地区的食品安全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二、该地受到的舆论监督比较严格;而当某地鲜有关于食品安全的新闻报道时,则需要注意,并不能直接得出该地区就更安全的结论,也许问题存在,但没有被曝光。这种误差是把新闻报道的数量作为实际情况的替代指标这一方法的阿克琉斯之踵。但我的确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此外,出于时间、精力以及专业性的考虑,本次调查不为所搜集的新闻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背书,但会保证其来源的正规性。

    7.3主观标准

    为了方便统计,我们将所有的有害食品的有害原因做了分类,并提取了每篇新闻的关键词,其中分类是带有主观色彩的,即使我们制定了标准,尽力将其统一以减少分歧,同时,关键词的提取标准也因人而异,虽然在第三期工作中有过专人进行统一,但仍难免出现偏差。不过理论上讲,这种因为人为原因产生的偏差在最后数据统计时可以一定程度的相互抵消,对结论的准确性影响不大。

    而在筛选新闻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笔者认为转基因食品的危害未经证实,或即使可能有,其危害也并非“迫在眉睫”(Clear and Present Danger),尤其是相比于“地沟油”、“三聚氰胺”而言,因此在有毒食品新闻的搜集中,将其排除在外。由此可能产生的偏差需读者明鉴。

    7.4以偏概全

    为便于统计与展示,资料库中的新闻其反映食品安全问题的事发地,全部设为一级行政区,即“省”或“直辖市”或“特别行政区”等。这类似于连坐制,比如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在珠海,统计时则注明为广东——默认广东省的其他地区也在此有毒食品的威胁之下。如此设置的原因在于,我们相信在利益的驱动下,有毒食品是有脚的,是会扩散的。如果在这个省的某个城市发现其踪迹,我们有理由相信该省的防线已被突破,此食品极可能波及到其他地区。关于这一推论有大量的新闻可作为佐证。

    7.5数据残缺

    因为时间精力所限,本调查报告资料库中部分新闻的纸质来源或网络来源、发布时间等关键词可能没有提取完全,另外,鉴于我在最后汇总编辑时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在线资料库”中新闻的标题可能与超链接不符,具体请直接在各搜索引擎查询标题。这一失误与网站技术无关,请见谅。

    八、志愿者

    8.1网络一代

    搜集、整理数据是一件繁琐、枯燥且极其耗时的工作。起初我试图自己一个人来做,但很快发现这样既没有效率,也很容易烦躁,很可能会就此不了了之。想起“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古训,再想到“六度分离”,于是我计划通过人人网微博来寻找志同道合者。

    本次调查,除我以外,参与数据搜集整理工作的共有33人,参与网站制作的有1人,这34人中只有5人与我在现实世界中有过面对面的交往,而且他们全部是通过网络获知这次调查的,可以说这是一个只会发生在互联网时代的故事。

    每个人的公益心和时间是有限的,但互联网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可以把这些聚集起来,积少成多,完成一个人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完成的事情,再反过来影响现实世界。

    谢谢你们,你们让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因为你们,我对世界可以变得更美好更有信心。

    搜集整理工作结束时,我在志愿者中做了个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此外,志愿者们的感想在附录中。

    8.2参与统计的人数

    35人中有25人回复了调查问卷。

    8.3性别比

    其中男生12人,女生13人。

    8.4年龄结构

    出生于1980-1984年间的有2人,1985-1989年间的有20人,1990-1995年间的有3人。主力军是80后我不奇怪,但有近一成的是90后的小朋友让我受宠若惊,倍感欣慰。

    8.5身份

    参与的主体是本科生和研究生,这点不意外。有8人是已经工作的人士,谢谢你们抽空参与J。什么,还有一个高中生,还是高三的?!兄弟,可别耽误您高考了啊。

    8.6所在地

    这是一张充满了互联网时代印记的统计图。因为之前我们一直是用邮件联系,所以其实我也是直到最后收到调查问卷的回复时才知道还有留学生的参与。我人在上海,上海一共有9人参与,但其实我们也没有因此而见面,至于外地的更是如此。但互联网和共同的理想把我们凝聚在一起了,这种感觉,真好。我得给你们每人寄一张明信片表示纪念。

    九、目标人群

    本调查报告开篇有一个目标人群列表,这次调查就是为了这些人而做的。这些人包括我自己,也包括我的许多朋友。你们是我完成此篇调查报告的动力所在,我觉得你们有必要了解当下的食品安全现状。

    让我好奇的是,食品安全是一个几乎与所有人都有关的问题,但相反获得的关注却很少。本调查报告所使用的全部资料均来自墙内,且均为中国正规媒体的正式报道,出处都是根红苗正的,用Google很容易搜索到,即使用的是百度也可以搜到。但大家为什么不怎么关注呢,对此我的理解是,那是因为大家一直被温水煮着:今天看到这里冒一个“假鸡蛋”的新闻,明天看到那里冒一个“假牛肉”的新闻,早已见多识广,见怪不怪了,不像德国,一根黄瓜就可以扫倒几个州。鉴于此,本次调查得出的资料库以及对其的分析,在我看来就是“亲,包邮哦”,“亲,送货上门了哦”,就是往锅里浇一瓢沸水。皮厚的也许仍无所谓,但若能浇醒几个皮薄的,发现自己原来一直被煮着,于是尝试着蹦跶到锅外,或者尝试着把火关小,那就不算白忙活这一场了。

    除了这些被一直煮着的人,我身边还有不少准备考T考G的朋友,我相信本调查报告的数据及结论的励志效果一点不差于那些励志书、成功学什么的。背单词背到想放弃,写文书写到想放弃,那就过来读读这篇调查报告吧。你懂的。

    我身边也有不少在国外求学,毕业后琢磨着是留下还是回来的同学。如果你决定回来,当然欢迎,中国需要你们,欢迎带着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以及国际视野,回来建设祖国。但这些同学可能长期生活在国外,对国内情况不甚了解,他们回国后的职业前景我没有发言权,但不管他们从事何种职业,饭总是要吃的,因此我觉得自己有义务为他们写一份国内的食品安全现状报告,以资参考。资料有限,加之学识浅薄,可能结论什么的或有时而可商,见谅。

    那些来中国短期旅行的人,也有必要阅读本报告。这里有一个可怜的德国人:

    《奥恰洛夫称禁药因中国肉类问题 波尔出言力挺》(2010.9.26)
    《奥恰洛夫药检仍阳性 面临禁赛恐无缘伦敦奥运》(2010.10.1)
    《奥恰洛夫:再来中国不敢吃肉了》(2010.10.21)

    相比而言,法国人就聪明了很多:

    《法国运动员来华禁吃肉 瘦肉精阴云笼罩国内体坛》(2011.4.20)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在对比过不同国家的状况后,我特别希望中国在这个问题上能少一些“中国特色”,多一些“国际惯例”。人微言轻,好在互联网时代,不管是行为模式还是思维模式都和以前不一样了。在网络上,正如笑蜀老师所言,“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能做的,只是呼吁,呼吁更多的人关注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我情愿乐观的相信,关注的人多了,事情就有好转的可能。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可点这留言,也可点这联系我。

    只有当大多数人都意识到自己在“易粪相食”,意识到应该把有毒食品“掷出窗外”时,我们才能离“达尔文奖”越来越远。

    十、建设性意见

    经过一个月来的调查、统计以及思考,我们所面对的食品安全危机该如何改善?我的建议只有两条。一条为原创:建议引入惩罚性赔偿,一旦出现严重或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故,受害者将能获得食品制造商的巨额赔款——既然他们是出于利益而不择手段,那就让他们因此付出更大的代价;一条为转载:“要强化行政问责制,出了问题必须严格追究领导责任”。

    罗马不会一天建成,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可能在短期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应对?我很认同CNN记者Eunice Yoon转述的食品安全专家的意见(原文点,译言版点):在中国,“要吃的多样化”(diversify),这样就能“轮流中毒”(Rotate your poisons),避免同一类毒素在体内聚集,不得不说,这不失为一种不得已的好办法。

    【补充:好友告知,除了以上建议,当下还有一种可行的,且正在进行时的解决食品安全危机的方案,业界称为Alternative Agri-food networks(AFNs),被译为“替代性农业流通模式”,又译为“替代食物系统”、“替代食物网络”、“替代农业-食物网络”。较之上述三条建议,该方案更易实施,见效更快,有意者可以关注之。我也是才知道这种模式,但思考后觉得的确可行,而且推广的难度不大,真有可能是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良方。家有孕妇、小孩、老人的,可以关注新浪微博上的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上海农好农夫市集、城乡汇等】

    免责声明

    本调查报告所引用的资料均已注明为引用,引用部分均来自于国内外正规媒体,其中部分注明了出处,未注明者皆附有超链接,便于查阅,为行文方便故省略之。未注明引用或未署名的部分,包括图表和文字,皆出自笔者本人,由笔者承担其可能引起的责任,而与其他参与者无关。

    吴恒

    推特:@iwuheng

    微博:weibo.com/iwuheng

    豆瓣:www.douban.com/people/iwuheng

    博客:blog.sina.com.cn/iwuheng

    人人网:wuheng.renren.com

    MSN:wuheng1219@live.cn

    E-mail:adhere1129@gmail.com

    Facebook:facebook.com/iwuheng

    附录

    以下引自信件,匿去发件人名称

    您好,表格里面我用红色标出的是我不太确定的,或者是找不到的,很抱歉,麻烦予以更正。附上的是从昨天晚上开始动手做到今天完成后的一小点点小小感想,没有对谋篇消息做出具体的评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很开心可以和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嗯,好的,我有时间来做这个的,这样吧,还是老规矩,周日晚前交给你好吧@@
    嘻嘻,就不用客气啦,不是难事,而且我觉得和大家一起来做一件事,是很快乐的:)

    感想那块我没有写,好久没有写过文章了,文字表达能力不好,觉得有困难,就不写了,嘻嘻,但是我相信在我们大家 的努力下,食品会越来越安全@@用你的话说,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但值得奋斗!

    以下是参与本次数据统计工作的同学们的感想:

    张玉龙:

    泱泱大国,这些人的良心都跑哪儿去了…

    小可:

    中国好危险

    何玲:

    每次在微博上看到食品又不安全了,就想@给我们的吴队。愈发觉得我们统计出来的东西是十分有意义的。

    杨得德:

    近十年来,面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曝光,反复曝光,无处不在的曝光,没有特供的人们已经不可思议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公众的麻木,市场的竞争和无人监管,让我对食品安全的走向失去信心;感谢恒迹大人的努力!

    苏红娟:

    可以不写的对吧,嘻嘻^^

    赵悦:

    “上海光明乳业发言人龚妍奇表示:“这批牛奶是按照去年的国家办法标注的,因此并不违规。 ” 我不知道这位发言人当时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一丝脸红?

    这些早产奶确实没违规,赶在新条例生效前再产出一批多钻一次空子多赚一些黑心钱,并大谈其合法性,这就是中国乳制品人的良心。

    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喝过没过保质期但其实已经过期的牛奶。

    我不知道,牛根生去大学做创业讲座的时候,会不会让憧憬他成功的年轻人认为只有耍流氓才能成功?

    我不知道,蒙牛副总姚同山在香港大谈出口产品比内销产品安全,是不是会让世人觉得中国人真是贱骨头啊?

    中国还有没有让人真正放心的乳制品?

    中国还有没有放心的食品?!

    魏观军:

    民以食为天,人类赖以生存最重要的基础就是食物,而且粮食产业也是我国产业结构里很重要的一环。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人记忆中,食品安全对我产生影响最早是在小时候,那时候贪吃买路边油炸摊位的东西,然后就拉肚子。不过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此都是不以为意的,因为我的想法是以后不去吃这类东西就没关系了,潜意识中也觉得食品安全问题也只是出现在这些无证无执照的街边摊中,对于除此之外的食品都是可以放心大胆食用的,不过近年来频频爆出的食品安全事故却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想法。比较著名的“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等事件让我明白原来即使是著名品牌免检产品也会有严重的食品问题,当时我还尚存这种想法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又不用喝奶粉,也不去KFC的,而且这个也应该是小概率事件吧,与我还真是比较遥远,可是当我看到有毒生姜,毒大米,地沟油等事件出现,甚至当我吃完双汇火腿肠然后上网发现竟然我吃的东西有瘦弱精问题时,我在想这是个什么社会啊,食品问题已经严重到影响我甚至可以说是身边每个人了,我表示我真是不淡定了。早些时间,国家总理温家宝发怒了“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那么我们来反思下食品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吧。

    首先的原因出在生产商。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家把自己的利益看的越来越重,为了钱似乎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都能做出来,一些一心向钱看的商家眼里哪里还有道德还法律的约束。马克思说过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这句话很好的解释了不良商家的不法行为。

    其次是相关监管部门。以人民利益为重,依靠国家法律法规来维护民众健康是他们的责任,可是呢这之中有些人再干什么呢。 个别地方官员、领导对食品安全问题睁一支眼闭一只眼,甚至和生产制造商“勾结”,有所谓的免检产品,不用检查就发放卫生许可证,直接出售,直接导致问题食品流向市场,危害公民健康“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当这些监管人员自己或家属也吃到问题食品的时候,不知心里作何感想。

    那么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相应的原因要有对应的处理方法,对于黑心生产商,我觉得得加强对其的教育,如果能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这种做法带来的危害性,让他们内心忏悔其所作所为的话,那么作为食品安全问题最源头的问题就能很有效的解决。但是这似乎太幼稚了,如果仅靠思想教育就能改变其行径的话,那么这个世界真是处处充满爱了。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发挥监管部门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做好源头质量监管和流通环节消费领域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食品行业自律机制,对以发生的问题现象要及时警告和处理,当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让执法有个统一标准,做到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和共享。

    真心希望这个社会能共同努力,让问题食品能逐渐消失,食品应该是为了我们有更加健康的身体,而不是让我们受到摧残。

    G.W. :

    做这个课题之前就已经做好一切心理准备,坦然接受曾经和现在那些令人恶心的事物。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私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食品的不安全性,早已超出我们的想象。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黑心商人做不到。

    最近电视上大篇幅的报道台湾塑化剂,怎么看怎么觉得是种讽刺,扎的人心疼!看着台湾的整治力度和全体台湾人民的反应以及他们负责任的态度,不由得摇摇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再令人震撼的社会进步,再令人自豪的国家富强在这一刻总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平时觉得吃什么无所谓,即使很不卫生的。总觉得不干不净,吃了没病。1顿,2顿,3顿,不知不觉,眼睛一闭一睁,身体就坏了。也许你曾以为自己做饭就能避免这个安全问题,现在,说不定你刚吃的就是毒豆芽。当我们对他人失去最基本的信任感。。。算了,不说这个沉重的话题。

    郑莹:

    我统计的时段是2008年5月到2008年12月的时段,这一时段北京承办了2008年奥运会,这一时段,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沸沸扬扬,让很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以一种迅猛的姿态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

    统计了将近300条有毒食品新闻之后,我发现我对这个社会的真相远远的不了解,我不知道我每天吃进去的食物究竟会为我的未来带来什么样可怕的影响,其实很多人,很多普通的老百姓都在如此不安全的生活。你一边看着这样一条条让人绝望的新闻: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食品,牛奶、水果、食用油、饮用水层出不穷的超标添加物、有毒化学物质,被源源不断地送进我们的体内;一边看着这样一条条似乎充满着不知所以的自豪感的新闻:为了保障奥运会的顺利召开,有保障的蔬菜、水果、家禽海鲜被源源不断地送入各国运动员、他过来宾的餐桌上,投入了成百上千万建设食品检测车,随时随地为奥运会的召开移动式的检测食品安全.统计这些新闻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不停地出现一部小说的名字: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被别人侮辱和损害,然后再去侮辱和损害其实和你一样的人,你生活在这个神奇的国度一定明白我在说什么。

    有人问过我,你们统计这些新闻有什么用呢?就是整理出来给大家看么?那有什么用?说实话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件事情有意思,也有意义。我觉得每个人都有知道真相的权利。我只是觉得除了不停的接受这生活,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改变这生活。

    这个世界并不美好,但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杨祎:

    其实真没什么感想,可能已经是麻木了,呵呵~

    其实想想,这个问题后面的本质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掺假、不卫生食品呢?是人性本恶、无奸不商呢, 还是多种社会因素叠加、累积到现在导致的呢?

    那除掉人性本恶的这个因素,那些社会因素又都是什么呢?生活所迫,教育的失败,世风日下,钱利导向,法律的不完善……

    其实,我总想说,我们这些小屁民改变不了什么,就如同蚍蜉撼树。可我又常常抱有幻想,也许我们成为不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羽毛,但可以成为之前的无数根羽毛中的一根。但现实总是会无情地,不断地打击着我,每天发生着的这样、那样的事,总是不断地蚕食着我的幻想。于是,我选择逃避,也许我们中很多人都是如此。我们一边钦佩着老罗的敢讲敢做,一边却仍旧选择做个鸵鸟。是的,我们在躲,我们在等,等着有人能冲在前面,等着黄四郎被杀,等着做那最后的一根羽毛。

    可是,你却让我看到了另一种选择–行动起来,这样很多事不再是看似遥不可及。当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真正地做些什么去影响这个社会,尝试去改变这个社会的时候,我才真正感到了希望。

    你是一个果敢的人,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奋斗方向,并且有很强的执行力。这些都让我很佩服。能和这样一群人一起做这样一件事,这样一件在很多人看来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却对我有着不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的事,我觉得我的某些东西被你影响和改变了。同事,这让我觉得我的那些幻想,不再是幻想,而是可以实现的梦想。

    谢谢,谢谢你。期待着你的更多行动,有时间我一定会多多支持。

    刘宏博:

    曾经听同学讲过这样一个段子:在中国的一家餐馆里,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中毒事件,吃饭的外国人都中毒了,但是同一起吃饭的中国人都没事儿,因为中国人已经产生抗体了,百毒不侵了。听完以后很想笑,但是无奈的笑,这是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讽刺。

    通过这次参与2000年以后中国媒体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统计和分析,我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充斥满了了问题食品,从肉食、到蔬菜水果、到粮食、到休闲食品再到做饭的调料,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手机报上隔三差五的就报道地沟油、毒豇豆、激素黄瓜、塑化剂··· ···看的我触目惊心。我们每天在食用着这些可能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损害的食物,却浑然不知,我们看不到那些光鲜亮丽、美味诱人的食物背后是怎样的毒物和肮脏。

    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整个社会也因此而人心惶惶,不知道这是源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被金钱蒙蔽了双眼?还是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壮大,新闻传播更加自由和快捷?亦或是科技的进步,给人们提供了作案的工具?或者,从更深的层面来讲,它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产物,深刻反映了当今中国所存在的社会现实,人们盲目追求金钱,失去良知,以全体中国人的健康为代价牟取一己私利。追求金钱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人们很穷,因为贫富差距悬殊,被贫穷压迫、有钱人的富裕生活刺激的人们内心会不平衡,于是不择手段的挣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中国食品质量的检查、监管力度不够,对一些有毒药物、化学品的售卖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管。

    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改变社会的一种现状,改变群体的一种意识,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呼吁政府和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站出来,一起呼唤社会的良知,这是对社会的责任,更是对自己负责。

    王琛莹: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知道朋友在做这个食品安全的项目需要人手帮助时,毫不犹豫的报了名。心里清楚的知道这样一个数据汇总只是给大众一个参考,实际意义或许没有。

    但是,意义什么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做汇总的过程中,得到了一种无法从写论文找实习中获取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无形之中让我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一种惠于大众的,甚至是高尚的。高尚?多少年都没听到这个词了。在当今这个充斥调侃与自嘲风格的网络时代,这样的词也许已经是另外一种意义了。

    我总是爱跑题。

    说到做的案子中,印象深刻的应该还是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我做的是05年上半年的汇总,那个时候还没有三鹿奶粉事件。我想说的是“三聚氰胺”事件产生的原因。从各种媒体的各种分析中,认为三聚氰胺不过是无良奸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儿童性命随意添加化学品充当蛋白质,以次充好。而在数据整理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地区的牛奶厂商因为蛋白质含量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而被处罚。这样的从果到因的倒推中,产生一个假设:是不是因为04-05年甚至到08年这几年中,牛奶中蛋白质含量偏低的事实促使了奶商们添加三聚氰胺?

    联想到最近的塑化剂问题,其实在06年,新华社就报道过大陆地区一些塑料桶的塑化剂滥用问题,只是没有引起足够多的重视。所以现在有了大规模的“台湾塑化剂风波”。这两个事件虽然添加的不是同样的化学物质,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在问题大范围暴露之前其实早已有警钟敲响,但是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同样地,天朝官员们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这些小事只要不影响大局,就没有谁去在乎。

    正如《圣经》传道书所载: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不管是前两年令肯德基蒙羞的“苏丹红”还是葬送儿童生命的“三聚氰胺”,亦或是现在闹得满城风雨的“塑化剂”……心里都明白,这些不是开始也不会是结束。

    PS:经常在晚上做这个项目,半夜的时候饿得不行就去买“黑料”——推着三轮车的“三无”摊贩经营的小吃。明知道它的食料来源可疑,我还是禁不起诱惑。罪过!罪过!每次心里觉得不应该的时候,我就抱着和天朝官员相似的阿Q心态:反正吃不死人!

    直到做完之后仔细回顾自己做的这些新闻,痛定思痛的觉得再也不能放任自我了。于是乎,为了有个强大的心,更有个强大的胃,已经开始禁食多种食物了。不过转念一想,我已经吃了二十多年的地沟油,苏丹红什么的,如果现在突然转变,会不会因为不适应而死的更快呢?

    张强:

    食品如何才能安全?

    也许是巧合,把“读后感”敲打成了“毒害感”。

    我任务是2010年9月到2010年10月。诚实地说,统计工作做的不够严谨。不过稍微分析一下,这些问题食品主要是在大城市里被发现的。这当然不是说小城市小地方没有或者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而是说明我们的监管一定存在大量的盲区或者不作为。这些问题一般是质检部门发现的,这也从侧面说明其实我国缺乏独立的第三方检测部门,当然了,普通公众也很少有能力检查出这些问题来。就我的阅读和这几年的经历来看,质检部门只是例行抽查或者集中抽查。我估计在农村地区大量流行的辣条辣片之类的食物,其中可能存在更大的添加剂超标问题。这些问题谁来监管?

    上周末(5月15日)应邀参加在中国农大举办的“掘金生态农业——食品安全背景下新农业的前景与机会”的论坛,和我同去的是京城一家刚刚起步的电子商务企业,他们要做“北京有机食品配送专家”。

    刚刚(5月16日20:04)和同事去吃晚饭,穿过好几条胡同都不知道该吃神马,尽管早就饿了,烤肉的香味扑鼻子而来,我们却在纠结羊肉是真的吗?中午和拍纪录片的老师一起吃饭,鱼香茄子里面的红油都溢出了盘子,我们不约而同地怀疑那是否是地沟油?

    我们都肿么了?是成了惊弓之鸟还是杯弓蛇影呢?

    我真的很害怕。作为一个环境教育领域的ngo从业人员,我脑子里有一堆一堆的数据和一串一串的说法,有来自科学界的证词,有来自普通人的直观感受。我常常觉得无可救药无能为力。如果大家不协同行动,恐怕真的没有救了。

    很遗憾我没有通读过《农产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不过谁都知道这些法律在食品安全领域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添加剂之类的化学物品该如何管理?化学品安全是如何实现的?我不知道有没有针对专门针对食品添加剂或者化学产品的法律法规?这些产品是如何那么容易地流通的?谜团重重啊。

    一个同学在昆山一家生产香精的企业工作,一年只要成功卖上上几公斤产品就可以收入不菲。他的客户都是蒙牛、伊利之类的企业。香精就是防腐剂啊。他基本不喝饮料,除非要去实验室配制产品。他说自己可以调出任何口味的饮料。去年我去过他们企业,刺鼻的味道比农药难闻千万倍。可是他们自己就住在那样的厂区里。昆山的地下水已经严重污染了。

    他还不吃肉。也许是天生的吧。可是我们普通人呢?何以实现安全饮食?民以食为天,现在天真的快塌了,而杞人却越来越少了?食品添加剂改变我们的味蕾的同时也在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采取的行动?呜呼哀哉!

    昨天午饭时我们还谈到了醉驾何以入罪的问题。我觉得食品添加剂超标或者添加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该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置。乱世当用重典,食品领域的违法成本太低了,而且在践踏生命,漠视人权。

    去年假鸡蛋事件曝光后,我很长时间都不敢吃外面的鸡蛋,多亏家里鸡蛋了。就是我这样的人,每次和朋友们吃饭前都要给他们讲讲食品安全的问题,讲讲垃圾分类的事实。可是这样的效果有多大呢,目前我还不出来。

    在环保领域存在这样的一个冷笑话:污染拯救中国。说是中国人口多基数大,污染会让很多人受害,但是很多人及其后代就会有了对抗污染的机体能力,慢慢地中国人的后代就会统治世界。

    从概率上来说以上笑话有其合理性,可是从遗传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可能性多大?而且即便很大,也是以牺牲很多人的利益为前提的。这尼玛真的伤不起啊!

    污染拯救不了中国,拯救不了任何人。

    浓缩的已然不是精华,而是激素!

    食品安全之路,任重而道远!

    季倩芸:

    还记得当时初步整理完2007年3月至4月的一些资料时,写下的感想是有些欣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结果没有预料的那么糟糕。但是作为素食者,当时看到那条“垃圾猪”的消息,也深深振了一下。人们的“良心”去哪了?衡量好坏道德的标准完全被湮没了,任何人都可以肆意横行。

    当时打了个电话给西安的师姐,师姐听我说完后,把师父的一个小故事分享给了我。师姐说,现在的煤,质量越来越差,以前的煤能烧好久,现在的煤烧的时间短,烟又大。有次师父买煤,师姐说去看看煤好不好,师父说:“不用看煤,只要看人。人好,煤就好。”

    师姐说,如果一个人的人心坏了,那么他做事便只考虑利益,不会考虑是好是坏。

    个人觉得,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单靠法律,单靠制度,恐怕远不足以解决。更多的还是需要道德的呼唤,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大家一心向善,坚持心中的信仰,一定可以改变世界的。

    吴恒:

    我的感想点这里

    参与者名单&联系方式:

    共有35位参与者,有9人没有回复是否愿意公开姓名和联系方式的邮件,故暂时匿名之。如果你才看到,请联系我^^

    Fiona qq:270082707;http://weibo.com/2097891084?inviteCode=2097891084

    G.W. www.renren.com/grahamwei

    季倩芸 vickychi0602@gmail.com

    wb oswangbin@gmail.com

    比尔.盖浇饭 weibo.com/bill198531;396238218;zk396238218@gmail.com

    陈竹 http://weibo.com/minikuso

    法律文氓(叶子祥) QQ: 55399864

    何玲 weibo.com/iheling

    恒迹(吴恒) wuheng.renren.com;weibo.com/iwuheng

    李枚 http://weibo.com/limeiv

    刘宏博 liuhongbo.renren.com

    匿名 http://www.renren.com/home?id=62232651

    苏红娟 http://www.renren.com/profile.do?id=233001376#qq:443648104

    郑莹 www.renren.com/zheng_ying

    王琛莹 weibo.com/superfreak

    魏观军 http://www.renren.com/profile.do?id=259656318或者QQ517819948

    文芳 QQ:372730300

    无幽思语 QQ:95669340

    杨祎 www.renren.com/profile.doid=163379365

    张强 weibo.com/1830243973#renren.com/zhangqiang286

    张玉龙 yu_long198804113@163.com


    【本文于2011.6.17发布后,又经过1次修改,当前下载版本为V1.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