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维基解密——压倒西方的最后一根稻草? 联合早报 如果美国《时代周刊》评选2010年度人物的话,被列入榜首的既不会是名列世界最有权势排行榜第一位的中国领导人,更不会是输掉中期选举的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 而应该是仅仅成立不过四年的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澳大利亚记者朱利安&#·阿桑奇。
阿桑奇和他的维基解密一直自我标榜“反对权力过度扩张的政府,支持公民活动家、记者以及其它挑战强权的人士”。 这个似乎概念上要针对中国的一个网站却令谁也想不到的针对了西方!
今年4月,这个运行了3年、完全靠志愿者捐助以及团队成员自掏腰包而维持的网站由于发布了美军直升机攻击伊拉克平民的视频,而突然名声大噪,吸引了全世界网民的关注。 此前,五角大楼一直阻止该视频传出。 视频传出后,五角大楼不得不声称对伤及无辜感到遗憾(更遗憾的是人权立国的美国仅仅对此悲剧表示“遗憾”而不是道歉,难道阿富汗的平民就不被普世价值所涵盖吗? )
就在美国还没有回过味来,7月25日,又有9万份阿富汗战争文件被公开,揭露阿战迄今已造成2万人丧命。 10月23日,维基解密又公开40万份伊拉克战争文件,指伊战共导致近11万人丧生,其中63%是伊拉克平民。
然而事情的顶峰却是11月28日,“维基解密”陆续公开美国驻外使领馆发送给国务院的25万份秘密电报,“爆料”中的“猛料”震撼全球。 其中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于2009年7月签署命令,要求美国外交官暗中调查联合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收集他们详细的“生物信息”(DNA、指纹和眼球虹膜)、通信密码、信用卡号、电子邮件地址、电话与传真号码,而调查对象则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副秘书长、常任理事国代表、维和行动负责人等。 此外,美国外交官们背地里对世界各国领导人十分“直率”地评头品足、指手画脚。
一瞬间,维基解密事件被称为美国外交界的“九一一”,把一个强大而又趋于没落的美国“解”的人仰马翻。
其实,任何国家都有机密,也都有解密期限,维基解密的做法未免有些超现实和不遵守规则。 所以受伤害的西方完全可以在现行规则之下对之进行起诉,以法律手段解决。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西方的做法远远超出维基解密带来的真相所造成的冲击:竟然以强奸罪全球通缉阿桑奇。 不仅如此,还封杀维基解密网站。 更荒唐的是美国联邦政府近日对联邦政府雇员与特约员工寄出电邮,禁止他们阅读维基解密披露的文件。 真不知道美国政府究竟是生活在何种年代:一个已经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信息,怎么可能以一纸行政命令来阻止? 这个命令究竟如何才能监督实行? 更何况,所谓机密,只有保的住密才是机密,既然已经大白于天下,何来机密可言? 如此执政能力,真是匪夷所思。
当然,维基解密的贡献并不仅仅是意外的让世人领教了美国的执政能力。 世人在享受解密带来的震撼和获得知情权满足的同时,还会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互联网的发明者、世界最发达的美国,对事涉国家安全的军事、外交机密的保护能力怎么就如此脆弱? 一而再、再而三的被一个民间的、毫无背景和资金实力的小小网站开门窃锁? 屡番羞辱?
当然,最令人感兴趣的还是解密的内容。 我们终于可以看到,西方哪些民选的风度翩翩的总统和总理,动辙就是“民主、人权”的领导人究竟是一幅什么内里。 法国总统萨科奇:爱面子,易怒,常动不动就对政府团队发飚。 意大利总理:夜夜笙歌,身体和政治上都很软弱,无能,自负又没有效率。 阿富汗总统:偏执、极端软弱,易听信阴谋言论,和奥巴马关系不稳。 德国总理:凡事谨慎,没什么创意,对国际关系的态度是以尽可能从中获取本国利益为导向。 当然,美国外交官最惊人的点评是针对非西方的伊朗总统:就像希特勒。
别的国家就不补充了,法国总统还是可以多说几句。 自萨科奇上任以来,就高举萨科奇主义:废除了法国法治的基石之一、1811年以来的预审法官制度;在减少教师岗位的同时,却又增加5000名针对逃学的学监职位;限制反对派质询和修改议案的时间;还建立了一个国家任命和控制的媒体网络;强行禁止穆斯林妇女在公开场合穿戴传统罩袍(是西方国家首位);强行驱逐罗姆人(但声称他们是自愿),即使面对国际批评也毫不妥协,甚至这样响应一位卢森堡籍欧盟议员的批评:应该把罗姆人送到卢森堡;对于加入法籍而又触犯刑法的外国人或者第二代,剥夺其国籍,算是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要义;不顾70%的民意反对,强行通过退休制度改革。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中国领导人的秘密发布,不过,我们还都记得,2000年朱总理访问日本时,日本百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叹:为什么日本就没有这样有能力又风趣的首相?
这场涉及西方领导人的解密,可谓撕下皇帝的新装。 令其道德光环黯然失色。 如果说,经济危机重创了其硬实力,哪么这场解密事件,则重创了其软实力。
回到开篇的话题,维基解密本身是否具有道义性和合法性? 现有的规则是应该更完善还是应该被颠覆? 答案或许就在今年美国发生的另一件丑闻上。
今年十月,美国国务卿希拉莉与卫生、公共服务部长西贝里厄斯发表联合声明,向60多年前美国在危地马拉开展的性病实验的受害者致歉。
事缘1946年至1948年,美国在中美洲进行青霉素效用的研究----只所以选择中美洲,是因为此类试验美国本土禁止。 为了有足够的性病患者参与,研究人员在没有告知实情的情况下,刻意让1500名危地马拉人感染了梅毒、淋病、软下疳等性病。 而感染的方式包括让试验者和患有性病的妓女进行交易,健康的妓女则被植入感染梅毒的节育环,当感染人数仍然不足够的时候,就直接把病毒注射进他们身体内。 而这项试验是在美国高层知道下秘密进行的。 所有试验者的境地远非“痛苦不堪”所能形容,其中在感染梅毒的实验对像中,71人死亡。
这个秘密被保持了六十多年,直到一位医学史学家调阅一份论文时才偶然发现。 然而,假设,哪个时候就有维基解密,请问,美国还能实行这样的暴行吗? 就是实行了,还能够持续下去吗?
面对维基解密的挑战,美国的做法是建立功能更为强大的保密系统,为此国防部还切断了同白宫的网络联结。 显然,美国再次从一个错误的方向吸取了教训:难道美国不应该声明改弦更张,抛弃恶行吗? 是不是拥有了更强大的保密功能,就能够从此放心大胆的为所欲为了?
曾两度采访过中国总理温家宝、《时代周刊》主笔、《后美国世界》的作者法里德.扎卡利亚曾这样评论美国:“从世界的角度讲,如果说伊拉克战争和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外交政策是对美国军事----政治权力的去合法化,那么这次金融危机将对美国权力产生去合法化的效果”。 维基解密事件之后,则无疑是对美国价值观、软实力为核心的道德力量的去合法化。 只是一个政治、经济、军事、道德都被去合法化的国家和模式,还有什么未来吗? 或许从大历史的角度看,维基解密将是压倒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的最后一根稻草?
法国巴黎宋鲁郑
《联合早报网》
| 阿桑奇经历曝光:幼时颠沛流离 少年黑客(图) 中评社
虽然阿桑奇当前身处窘境,但这并不妨碍他的人气直线上升。
4个月之前,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拜伦湾附近一个叫“磁石岛”的小岛不失时机地打出房地产广告,热情地招徕购房入住者。为这个小岛带来名人效应的,是“维基解密”网站的创始人朱利安.保罗.阿桑奇。
少年骇客
虽然阿桑奇当前身处窘境,但这并不妨碍他的人气直线上升。他儿子丹尼尔.阿桑奇就坚信父亲是清白的,而且,他的工作会因为其突破性和长远利益而被铭记。
“阿桑奇”这个名字据说来自中国的“阿桑”,或“桑先生”,他是一个曾经流亡在靠近澳大利亚海岸的星期四岛上的中国人。阿桑奇的母亲这一支祖先是在19世纪中叶来到澳大利亚的,他们从苏格兰和爱尔兰远道而来,为的是寻找耕地。阿桑奇后来半开玩笑地怀疑自己的流浪倾向是家族遗传。
阿桑奇出生在1971年,这一年,他的母亲克莱尔(她为自己起的化名)带他来到磁石岛,以每星期12美元的价格租了一套小房子。在这个布满岩石的小岛上,童年的阿桑奇大部分时间里就像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亚一样,不仅有过属于自己的马匹,还学会了扎木筏以及出海钓鱼。
这个小岛只是阿桑奇众多栖身之地之一。实际上,到阿桑奇14岁的时候,他已经跟随母亲搬了37次家,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阿桑奇无法接受连续的教育。不过,他的母亲认为,正规教育会给她的孩子灌输一种对权威的不健康的尊重,这对孩子是不利的,而且会压抑他们的学习愿望。
“我不希望他们在精神上被压制。”克莱尔说。阿桑奇的血液中也流淌着父母的叛逆基因。克莱尔与丈夫是在一场反对越南战争的示威游行中相识的,而克莱尔年轻的时候,更是对正统教育充满了叛逆与不屑。17岁那年,她做了件胆大包天的事:烧掉课本,然后骑上摩托车离家出走。
自学或者刊授是阿桑奇接受非常规教育的两种途径。他迷上了科学,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图书馆,在那里,他连引文中使用的文献也会一并阅读。他吸收了大量的词汇,不过直到后来,他才学会这些单词的发音。
阿桑奇8岁的时候,克莱尔离开她的丈夫,与一个音乐家走到了一起,并和他生了一个男孩。但是,这段关系动荡不已,两人以分居告终,对阿桑奇同母异父弟弟的抚养权之争也随之开始。克莱尔害怕音乐家带走她的儿子,于是决定带着两个孩子销声匿迹。
克莱尔在一家电子产品商店的街对面租了间房子,阿桑奇就常常跑到那家店里的一台Commodore64型电脑上玩编程。后来,他们搬到一个更便宜的地方,用省下的钱买下了那台电脑。这一年,阿桑奇13岁。他很快学会了如何破解常用的应用程式,而且,他能在程式中发现工程师隐藏的讯息。
人机交互对阿桑奇有强烈的吸引力。在他的眼里,这就像国际象棋一样,既没有太多的规则,也没有随意性,而且问题很有难度。后来,阿桑奇说:“我们是聪明而敏感的孩子,与主流的亚文化格格不入,而且非常看不起那些有榆木脑袋的不可救药之人。”
阿桑奇在跟随母亲的东躲西藏中,从11岁长到16岁。16岁那年,他得到了一个数据机,他把电脑改造成了一个门户网站。那时是1987年,世界上还不存在因特网这个东西,但电脑和电信系统的连接已经形成了神秘的电子领域,正好可以供好奇而技术精湛的十几岁孩子遨游其中。
想到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过的“高尚的伪装”(splendidemendax),阿桑奇自称门达克斯(Mendax)。至于被誉为“骇客中的罗宾汉”、“网路007”,那是以后的事了。
他和两名骇客组成了一个名叫“国际破坏者”的小组,他们入侵欧洲和北美洲的电脑系统,包括属于美国国防部和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网路。后来,在与作家苏勒特.德雷福斯合写的一本名为《地下》(Underground)的书中,他叙述了骇客亚文化早期的黄金法则:“不要损坏你侵入的电脑系统;不要改变那些系统里的信息(除了改变日志掩盖你的痕迹);共用这些信息。”
“万能的上帝”
1988年前后,阿桑奇与一个16岁的女孩坠入爱河,并搬去与她同住。女孩怀孕后,两人举行了非正式的结婚仪式,不久,他们的儿子丹尼尔.阿桑奇呱呱坠地,18岁的阿桑奇成了一个年轻的父亲。
此时,骇客活动仍然是阿桑奇重要的生活部分,这引起了澳大利亚政府的注意。澳大利亚联邦警察成立了一个叫“天气行动”的小组对他们展开调查。
1991年9月,20岁的阿桑奇侵入加拿大电信公司北方电讯设在墨尔本的主终端,并给系统管理员发送信息:“我在你的系统里玩得很开心。我们没有做任何损害系统的事情,反倒在有些地方做了些改进。请不要通知澳大利亚联邦警察。”
“天气行动”调查负责人在评价“国际破坏者”对北方电讯的侵入时说:“朱利安是这伙人中水准最高、也最神秘的。”
《地下》一书描述过阿桑奇对自己被逮捕的担心:“门达克斯总是梦到警察突击搜查。他曾梦到过在砾石车道上的脚步声,黎明前黑暗中的影子,梦到持枪的警察在凌晨5点破门而入。”只有当阿桑奇把磁片藏在一个养蜂场之后,才得以片刻放松。
到了10月,他的状况变得一团糟。妻子带着幼子离他而去,家里成了一团乱麻,他几乎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
10月29日晚,警察终于找到府了。随后,阿桑奇被控31项与骇客有关的罪名。
在等待审判期间,他得了抑郁症。他在离墨尔本不远的雅拉河谷国家公园茂密的桉树林中住下,“你心里的声音会平静下来。”他说,“我不想把它说得过于佛教化,但事实是,你眼中的那个自己就此消失了。”
首席检察官在法庭上罕见地用赞美的话描述这个被告:“他就像万能的上帝那样逛来逛去,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
最终,他对25项指控认罪,其他6项指控被撤销。但法官在最后宣判的时候说:“除了有些智力上的好奇心和能够在各种电脑上冲浪的愉悦之外,没有证据表明还有什么其他问题。”阿桑奇受到的唯一惩罚,是支付给澳大利亚政府一小笔赔偿金。
比这个刑事案件让阿桑奇更加痛苦的,是同时展开的争夺抚养权之战。阿桑奇和他的母亲克莱尔认为,小孩的母亲和新男友对孩子成长不利,因此,他们要夺回抚养权。经过30多次听证和上诉之后,1999年,阿桑奇终于与妻子达成了一份抚养权协议,孩子归父亲抚养。
由于一直经历着强烈的情绪冲击,阿桑奇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这段经历反覆闯入梦境,给他带来了不安和恐怖感,从那以后,他的头发就从黑褐色变成了灰白色。
经历了这一切,阿桑奇变得精疲力竭。他做了包括电脑安全顾问在内的好几份工作,尽最大努力挣钱抚养儿子。
2003年,阿桑奇进入墨尔本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学,试图解开宇宙背后的秘密规律,并设想因此寻求智力快感,但事实让他大失所望。
2006年,他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这样描述澳大利亚物理学会举办的一次会议:“到会的900名职业物理学家胆小如鼠,墨守成规,糟糕透顶。”这一年,他退学了。
2004年,阿桑奇在墨尔本大学学习期间,15岁的儿子丹尼尔.阿桑奇也在这里开始了遗传学硕士课程学习。不久,阿桑奇邀请儿子加入刚刚起步的维基解密网。但是,丹尼尔怀疑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便拒绝了。“我没想到他会成功。”2010年9月,丹尼尔告诉媒体。
让世界头疼的泄密者
作为维基解密网站的总编辑,阿桑奇对传统的新闻处理颇感不满,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个胆小鬼为了迎合官方来源,使最终的报道成为充满某些官方基调的新闻”。他主张“科学化的新闻”,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充分的素材有助于新闻保持真实性,这些素材像论文一样,是应该可以受到独立质证的。媒体应提升自身能力,从而达到此种要求。
不过,美国“自由媒体记者委员会”负责人露西.达利什指出,虽然维基解密自称泄密的做法是记者行为,但实际上,它是依靠信息时代的先进技术将机密公之于众,它本身却缺乏可信度。达利什说:“这不是新闻,他们是否和消息源沟通过?是否分析了信息并要求政府回应?没有。”
但是,阿桑奇强调说,他的使命是揭露不公正,而非对一个事件提供不偏不倚的记录。新美国基金会的媒体研究专家克里斯.安德森认为,维基解密也许能够开启一个属于网路举报人的新闻时代。维基解密为记者的调查提供了更多线索和更大便利。
当不公正暴露的时候,改革才可能发生。在一个不公正的计划实施之前反对它,就是阻止非正义。阿桑奇所坚守的这个信条,驱使他将大量的外交和军事等领域的秘密公之于众。
作为卡夫卡、库斯勒和索尔仁尼琴的追随者,阿桑奇认为,人类最为关键的斗争并非左、右派之争或信仰与理性之争,而是个体与机构之争。而真理、创造力、爱与同情心已被机构层级腐蚀了,被“关系网”(他最喜欢的表达之一)扭曲了。
基于此,阿桑奇拟定了一份名为《统治即阴谋》 (ConspiracyasGovernance)的宣言。其中认为,非法的统治是一种阴谋,是官僚秘密勾结损害民众利益的产物。体制的内部传播渠道若遭破坏,阴谋家之间的信息流动就会减少,当信息流动接近于零后,阴谋就会被瓦解。
维基解密网站就是这种观点的产物,这使他最大程度地促进信息公开和透明。“天气行动”调查组负责人说:“他的动机带有点为别人奉献的意味。我认为他的行为,是出于‘每个人都应该能接触到一切事物’的信念。”
“政治辞令能使谎言看似真理,谋杀合乎情理,使捕风捉影之事坚实可信。”反极权主义作家乔治.奥威尔的这句话被阿桑奇放在了一个视频的片首,他相信,唯有通过信息公开,才能与依靠隐瞒真相来维持政权的政府相抗衡。
在接受一家德国媒体采访时,阿桑奇毫不掩饰自己的反战立场。“最危险的人是那些掌控战争的人,他们应该被制止。如果这让他们觉得我是个威胁,那就随他去吧。”考虑到维基解密的活动性质,他的儿子觉得,父亲能活着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但是,生活中,阿桑奇通常却不那么严谨与理性,丢三落四之事频频发生,例如,他常忘记预定机票,或记得预订机票但却忘了付款,或付款买完机票却忘了去机场。周围的人似乎都愿意照顾他,使他不至于在动身之前把衣服落在烘乾机里。
“朱利安完全可以应付很少的睡眠和很大的混乱,但他也有他的极限。”他的一个同事说。作为维基解密唯一的决策者,他可以长时间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某事。假如你晚上离开办公地点,天亮后再回来时,可能会看到他仍在同一个地方工作着。有一次在巴黎,阿桑奇在一个房间里两个月足不出户,食物都是别人送过来的。他跟团队里的人说话也都很简短。
延续了少年时期的生活风格,他的电话号码和邮箱地址也不断变化,一个行李袋和一个手提电脑就是全部家当。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行踪与保密倾向令他周围的人抓狂。一家媒体曾经这样描述他:“在演播室的灯光下,他灰白的头发,苍白的皮肤,冷静的眼睛和宽阔的前额,使他貌似一个骨瘦如柴的外星来客,坐火箭来到地球,向人类揭示一些隐藏的真相。他僵硬的举止和他那缓慢而低沉的男中音,都加强了这种印象。”
维基解密档案
2007年
公布一份美国国防部下发给士兵的《关塔那摩监狱管理指导手册》
2008年
“维基解密”贴出基督教科学会的内容教义手册,揭露部分基督教科学会骗人敛财内幕
2008美国总统竞选期间,总统候选人麦凯恩竞选搭档佩林私人邮件账户被骇客窃取,之后她和家人部分私人照片及邮件内容被“维基解密”网站公布在网上
2009年
超过1000封英格兰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所的邮件内容被公布在“维基解密”网站上
2009年11月
网站曝光超过50万条“9.11”事件发生当天美国民众通过手机发送短消息内容,其中包括美国联邦政府以及地方官员短信
2010年4月
网页上一段视频录影显示,驻伊拉克美军士兵在直升机上朝地面上人群开火,造成包括两名英国路透社记者在内多人死亡
2010年7月
披露9万多份美军机密文件,曝光众多鲜为人知的阿富汗战争内幕
2010年10月
公布近40万份美军伊拉克战争秘密文件(来源:法治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