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宗教集注之二十五:去分别与执著

(2010-02-20 18:07:33) 下一个
去分别与执著

 

                           卢麒元

 

    分别是很重要的。知识就是分别的产物。科学就是分别的方法。可以说,人类成为灵长类动物,就是在分别方面超越了其它生物。

    但是,分别一旦成为思维定式,就会产生问题。我们习惯上,称之为分别心。例如,一份蛋糕,一份粪便,同为碳水化合物,我们本能地喜欢蛋糕而厌恶粪便。

历史地看,蛋糕会变成粪便,粪便会变成蛋糕。我们只是看到了历史的瞬间。历史是很久远的。

换一个角度看,蛋糕与粪便,对其它生物的含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空间是无限的。角度是无限的。观点是无限的。

分别心在不断强化之后,就会成为心理和生理的本能反应。看到美女、看到金钱、看到老虎、看到死亡等等,人们自然地产生心理和生理的反应。其中,有些反应是有益的,有些反应是有害的。例如,人们往往在需要勇气的时候恐惧了;人们往往在需要爱的时候却充满了仇恨。

分别心之伦理化,就成为所谓的人性。

三字经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由于生活环境和阅历不同,人与人之间就产生了差别。也可以说是人性的不同。

不要小看了人性的差异。人性的差异决定了每一个人不同的命运。

一般而言,人类尊重知识和科学。这是优点,也是问题。

人们搞错了。知识是不能改变命运的。恰恰相反,知识僵化之后就会变成习性。成为固化命运的枷锁。只有超越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王向明先生将这一过程概括为“致良知”。

在被动养成的“习性”中,我们的命运被固化了。这就是所谓的执著。

执著未必就不好。但是,过于执著会限制一个人的发展。就会成为我们所说的命运。

人的一生很有意思。从无分别开始,到建立分别,到超越分别,最后以无分别结束。

这当中,最难的是超越分别。超越分别的起点在于超越我们心理和生理的本能反应。不再执著于简单的喜欢或厌恶。我们用一颗纯净的心去关照自我和世界。我们尽我们的能力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能超越分别者,就会成为大成就者。这样的人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彻底开悟的人,甚至可以立地成佛。

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何尝不是如此。

现代以来,中国人始终放不下分别心,执著于所谓的左派和右派,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始终无法完成对于虚妄的超越。历史地看,中国的左派和右派有一方胜利了吗?他们或许办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成全了流氓。笔者已经感觉到,一场剧烈的争执正在渐渐地形成。显而易见,又一场悲剧已经在酝酿之中了。

有人错了吗?他们都没有对,他们也都没有错。他们只是站在一个狭隘的立场上,他们只是处于历史的瞬间中,他们在那一点和那一刻的思考也许是对的。然而,在广阔的空间里,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是幼稚可笑的。

其实,对与错本身就是执著。

我很希望大家有时间仔细阅读笔者的《新社会主义论》。中国人应该结束纠结了六十年的分别与执著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总是玩荡秋千的游戏。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对时间和空间的历史性超越。

何谓超越,由中观而达观。

一个伟大的民族,可以包容中国的左中右,可以包容世界的左中右,可以实现在更广阔时间与空间的平衡与发展。一个伟大的国家应该具备王者的气度与风范。

笔者最后用子思的话结束全文。

子思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