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中国股市下跌的深层原因
刘罡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最近在谈到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增速反弹时说,一国经济的长期“潜在”或“趋势”增长率取决于其劳动力供应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那么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如何呢?国际商业组织“大企业联合会”2007年初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全球第一,达9.5%,远高于欧盟的4.1和美国的1.4%。
本轮金融危机的发生是否会改变这一局面呢?《经济学家》的这篇文章认为,本轮全球危机应该不会显著降低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生产率增速。文章还特别举中国为例说,中国最近大举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可以降低内陆地区的运输成本, 从而提高这些地区的生产率。如果此言不谬,经济危机反倒可能成为推动中国生产率增长的一个契机。美国劳工统计局本月中旬宣布,美国第二季度的非农业生产率折合成年率增长6.4%,为2003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大升幅。从美国生产率经济危机期间不降反升的情况推断,中国本轮经济低迷期间的生产率增速至少不会出现大的滑坡。
决定中国经济趋势增长水平的另一个要素──劳动力供应量,情况又如何呢?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说,如果按照8%的经济增长速度测算,中国全年通过经济增长能够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总数仅约为1,200万个,只相当于2009年需要就业人员总数的一半。中国目前的劳动力供应量足以保证经济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
既然中国的劳动力供应充足,生产率增长正常,为什么仍有不少人担心中国经济会在明年年中左右出现第二波探底呢?这恐怕还要从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上找原因。经济学家郭凯和恩迪亚耶在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撰写的一份报告中说,与同等收入水平的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雇佣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要低得多,而中国从事农业的人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则要高于这些国家。这两个比例传达出两个信息:其一,中国有大量农业人口急需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找到就业岗位,这也印证了尹蔚民部长认为中国就业压力巨大的观点;其二,中国有大量本应就职于服务业的人都涌向了制造业,从而压低了制造业的工资水平,这一方面抑制了制造业通过科技进步来提高生产率的动力,使中国制造业长期徘徊在低端领域难以升级,另一方面使低端制造业得以凭借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取得较高的生产率增速和利润率,从而鼓励大量社会投资持续流入制造业,抑制了社会资金投资中、高端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积 性。
所以,要使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关键是要纠正劳动力过度流向制造业的问题,而从目前情况看,这一问题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有加重趋势。最近有报导说,号称“农民工司令”的张全收又开始向珠三角的制造企业大量输送农民工了。与此同时,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白领依然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市场的这一热一冷很可能说明,本轮经济危机使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率增长不平衡的局面进一步加剧,长期而言,这将给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充分发挥造成更大危害。
中国股市最近接连出现重挫,表面上看,这与在全球独领风骚的中国经济增长形势不相符,但对经济最为敏感的股市投资者或许已经看出,中国目前靠制造业回升拉动的经济增长,实际正在妨碍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这可能正是中国股市欲振乏力的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