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财经观察 1500 --- 重读《万历十五年》- 大凡

(2008-11-11 02:37:20) 下一个

在股市陷入漫漫黑暗的隧道不得透亮的这些日子里,虽然理性告诉自己隧道终有穷尽的时候,但是黑暗的无限蔓延形成感情的疑问:是不是隧道会永不完结?这是每个人在人生经历中的巨大疑问:黑暗的时间越长,永恒的概率越高。其实,这既不合常理,又非常现实的存在!

当每次发生我们经验无法解释的现象的时候,常识会提醒天下没有新鲜的事物。但你要把观测的时间拉长才能明白。股市的血雨腥风难掩生活的快乐。当时感觉悲切的,回味是那样美好;而当时的意气风发,便是历史上苦涩的开始。价值与价格往往是极为背离的,这也是反思历史、放眼未来的最好契机。

重读《万历十五年》的想法源于在故乡的深秋与隐士朋友的一次对话。从瑞士回来,绝世的山水激发了对少年时代走过的崇山峻岭的追思。月夜下青黛的山峦和龙王塘银亮的湖面,简陋的的炕头,边品尝鲜鱼,边细细道来共同经历过的江湖夜雨。我发现,我们都不能明白的迷雾般的当年,现在竟然一针见血般的清澈。使我们聪明的竟然是时间,而不是头脑。几瓶粗劣的啤酒下肚,我们开始谈论《万历十五年》的历史观的问题。

《万历十五年》表面是一个时点,其实是一个连绵的历史演化脉络。是退后几百年看清历史的轮廓。无论以万历皇帝的圣威,还是张居正的才干;无论是戚继光的英明,还是申时行的练达;无论是海瑞的廉洁,还是李贽的深刻,皆一事无成,无法摆脱或身败或名裂的结局,个人的能力已经无法拯救沉沦的大势,一起淹没在明代的废墟中。1587年,在作者观点来讲,是一个普通却影响深远的年份。

在这里不是充内行地讲述明史,只是感兴趣作者的历史观: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
2008年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普通却又特殊的年份。首先是年初的雪灾震动全国。其次发生了西藏的暴乱,奥运火炬的传递受到杯葛,但台海局势相对改善。大地震改变了世界对中国实力的看法。我们依然是一个大而脆弱的后进国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为之又羡又怕,但光芒瞬间被毒奶事件所遮盖。民族自豪的情绪却抵不住世界经济危机的现实无奈。但这里最有深远影响的,应当是在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下的中国选择。

用黄仁宇的观点来看,中国现在已经跃入一个“数目字管理”的时代。那么,中国今年遭受的种种磨难,都是一个崛起的势头当中必须经历的考验。从大历史的角度,这些考验都是肯定会最终通过的,但过程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出口遭受严重的打击,转向启动内需,满眼穷困而又没有信心的民众,何以消费?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企业投资效率的低下,法治建设的任重道远,腐败的层出不穷,构成社会进步和百姓安居乐业的重大障碍。官员层面的管理仍旧停留在道德和理想的教育而不是接受监督,社会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在地震中可以慷慨奉献不怕牺牲的官员,而在平时也就是腐败的一员,这是一种分裂的人格。激情和理想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制度与公平却是最稀缺的资源。

一个依赖于国际市场繁荣而分得小利的国家,面对当头棒喝,势必要向自主创新,扩大内需转化。以前我们总是喊“狼来了”,却没有引起过多地重视。现在危机之狼突然呼啸而来,我们进退失据,手忙脚乱,痛感长期以来的制度建设是多么的落后。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逼迫我们正视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深化改革。现在自我演进的程序正在运行,断无走回头路的机会。农村的改革是曙光在闪现,长达三十年的未来就在现在的政策选择中。

中国不是不可以实行全面的民主,但是夹肉面包的底层——近十亿的农民和城市穷苦百姓的民主意识和收入水平必须经过漫长的提升,否则将会有最大的灾难,在人手一张的选票中埋葬现有的脆弱中产阶层。从现在多数人的暴政中我们感到了社会巨大的暴戾之气在肆虐。追求的是更为光明公正的世界,很可能到手的却是更为黑暗不平的现实。警惕的不应是民众的非理性,而应当是自身改革的惰性。小步而坚定地推进法治建设,让社会有一个公正的准绳和明确的预期,没有任何势力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才会有真正的稳定。

进步是艰难的、迂回的。但大历史的规律让我们欣慰:我们已从一个闭关锁国缺乏竞争的明代,跨越到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的成功与失败是由众多的参照系来评价的,我们的一举一动是有众多力量在制衡的。阻挡不住的信息和智慧,参与进化的过程,要顺应历史的潮流才能生存。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体制上的自我改革是不能奢望的,更深层次倒逼改革的大幕正在拉开,我们进入了深水区域。以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看管世界风云演变,一定会走出这一困境,虽然现实是那样的不乐观。这也是我们忽略短暂的不确定而要长期投资的信心所在。

从大历史的角度,任何现在发生的种种反常的事物,都是一般历史规律早已容纳了的微微一笑。尊重这些常识,敬畏市场的力量,就站在潮流的一边,我们恪守着——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清晰的结论。

最后,摘一段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的一段自述,作为自我的提醒:
来美后,囊空如洗,在餐饮店洗碗碟,在堆栈作小工。整日劳动后退居斗室,无人对谈,耳内嗡嗡有声。深感风卷云消后,我自己已入中年,自此学历史已有探寻人生意义的趋向。这还不过是初步。以后更结识了诸多的名流,遍阅诸家著作,泛游各地。受过被裁失业、与家人一起感受经济危机和被人歧视的景况,才越来越把眼光放大,才知道个人能力有限,生命的真意义,要在历史上获得,而历史的规律性,有时在短时间内尚不能看清,而须要在长时间内大开眼界,才看得出来。

深秋的感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