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昔日伯牙为子期奏高山流水,子期死后,伯牙碎琴,不复奏矣。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感人故事。
二十一世纪了。我们今天爬格子,写专栏,给人骂的多,赞的少,子期已矣!然而,写文章,我们还是希望能有较多读者。是很不容易的工程。哗众取宠可求短暂之趣,长线弄巧反拙。言不由衷容易看得出来,没有内容砌出来的也有同样效果。文字好,有趣味,基本上足够,这是今天在香港足以生存的专栏写手的一般条件。骂归骂,但一般读者认为,中、港、台三地,专栏文章香港的最可读。
我的困难是写分析性专栏,顾得内容,顾得逻辑,顾得理论,不容易顾及读者。有时自觉有深度,称意,但读者反应平平,使我有曲高和寡之感。不打紧,但今天的网页提供「点击率」这项新玩意,我不用计算机,但同学们频频报告,使我不能漠视自己的不同文章的读者数量变化。
永远不试图增加点击率,但这篇高,那篇低,我自然地考虑是哪些因素促成读者的增减。曾经有一篇骂人的文章,在国内一个大网站上点击率高达三十万。这不算,之后不再写这类文章。《悼小凯》一文,据说转载的网页一万四千处,但我喜欢小凯,有感而发,不是分析性文章。
最近发表《假货需要禁止吗?》,在一个大网站上,只两天点击率达五万五千。这是难得一遇的分析性文字的高点击。我于是回顾此前获高点击的,比较一下,发觉有雷同之处,也知道读者多的分析文字可遇不可求。
有两篇可与《假货》相提并论,是好些日子之前发表的了。一篇题为《讯息费用与类聚定律》,写欢场女子,说在同一五星场地,卖笑佳人的姿色一律不俗,而且奇怪地平均。我的解释,是顾客只知市价的大概,小姐没有把价格挂在胸前,这样,如果姿色不类聚,不堪入目的卖不出去,美若天仙的价太低,要亏蚀。类聚同价有减低讯息费用之效。第二篇写《香口胶的故事》,指出香港、新加坡与日本的处理方法不同。香港花巨资清理街上的香口胶印;新加坡禁吃香口胶;日本人的习惯,是不把吃完的香口胶吐在地上。该文指出清洁可以是简单的事,但要靠不简单的文化培养。
连《假货》在内,上述三篇文章有三个共同点。一是浅白,二是有新意,三是明显地对。每一点都不容易,三点俱备难于登天!
说文字要浅白老生常谈,但要写得出谈何容易?我自己可说千锤百炼,老是记着昔日老师的教诲:要写得清楚自己先要想得清楚。困难是自己认为清楚,读者不一定那样看。写专栏,比较深入的探讨,无论自己怎样翻来覆去地解释,总有读者不明白,有时解释得愈多愈容易引起混淆。
新意要讲际遇,不可强求。坐下来,刻意地要写一篇有新意的文章,肯定写不出来。自己的经验,新意一般是无意的发现。好比《假货》一文,一位同学要求我写中国复制法拉利,他传来资料,动笔了,该同学来电话说不对不对,因为有两部复制的。但文章开了头,怎么办?不知从哪里来的灵感,我想到劳力士名表那边去,文章于是一气呵成。
明显地对更困难。摆明是对,总有人不同意。有网上客不同意《假货》的论点,问卖假药又怎样了?我不是说得很清楚不能一般化吗?也有人提出什么仁义道德,但我分析的是金钱的赚蚀,怎可以扯到孔夫子那里去?
记得一九六三年开始旁听老师艾智仁的课,他得到一个明显是对的结论,一位同学说:I can find you people who disagree with you on this。艾师立刻回应:I can find you people who disagree with everyth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