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My Diary 156 --- 清茶一杯话古事

(2005-08-04 19:07:42) 下一个

 

 

故乡回忆之三:清茶一杯话古事

 

 

 

我的家乡虽没有苏杭那烟雨春梦的水乡景致,却也是山容水意韵味无穷。正是因了这山川灵气,福建历代出产名茶,南宋诗人陆游曾赞曰:建溪官茶天下绝。从宋朝的蒸青龙凤茶,明代的妙青绿茶,清代的小种岩茶,到现代的铁观音茶,福建名茶无一不合“清、甘、活、香”四字,细细品来可谓是“茶中蕴和,茶中寓静”。

 

茶的“和、静”二性,不仅是中国历代名士墨客所追求的一种心境,也与儒道两教所推崇的修身养性有着不解之缘。《大学》上有这么一段话说:“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思,思而后能得”。儒家倡导修身齐家和中庸治国,修身则需淡泊宁静,中庸则为和敬谦让。故自宋朝南渡以后,儒家文士纷纷荟集福建,以茶论文,以文论道,福建茶事因之兴旺。那位和“东周孔丘”齐名的儒学大师朱熹曾在福建武夷山隐屏峰下的精舍里生活了50年,可谓是山中隐者。先生在此地著书立说,授经讲学,并以石当灶,聚友品茗,写下不少咏茶诗篇。有诗云:红裳似欲留人醉,锦嶂何妨为客开。咀罢醒心何处所,近山重叠翠成堆。

 

茶中有道,重在体悟,故善品茗者必善品人生,好茶者也大都修心养性。茶的这种追求人性与自然和谐之道则暗合道教的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主张。道教主张人必须顺应自然,从身体静修开始,修炼在于修心,修心在于静,静则生慧,长生不老,因为心静则神安,神安则百病不生。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水静犹明,况精神乎?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虚静恬淡,天地之平,道德之至。”

 

茶有古风,古人品茗论道,煮茶听琴,为的是体味人生苦乐,揣摩世态炎凉。对我来说,茶喻人生,杯如梦想,杯中翻腾的香茶就象人生沉浮;幽香袅袅的茶汽则似如烟世事,一切都是言不尽意,只能靠自己去细细的品味。

 

 

 

写于200584日多伦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