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之474 --- 全球性经济紧缩随之而来
(2005-08-22 05:46:06)
下一个
ANBOUND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首席分析师陈功
从2002年开始,世界石油市场因中国因素和印度因素陷入了一场空前的能源
恐怖。中国以及印度两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扯动了世界石油需求的敏感神经,催化
了世界石油交易中的投机活动,使得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
全球性经济紧缩随之而来
很显然,全球市场对中国因素和印度因素的出现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只要经过一
段时间的适应,全球石油交易将逐渐走向理性,价格的盲目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趋缓
。伴随弥漫全球的能源恐怖的结束,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一定程度上的全球性经济紧缩
。未来一到两年,国际石油价格虽然也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出现波动,但价格的高限(
纪录价格)很难突破75美元,人们更经常见到的纪录价格,可能是每桶70美元。
我们认为,在国际石油价格基本稳定之后,国内石油价格尤其是成品油价格未必
能够稳定下来,而导致这种价格波动的原因,已经不是外部因素,而是比较纯粹的内
部因素了。很简单的道理是,中国石油巨头大量收购境外石油资产的举动,必然会带
来巨大的成本开支,而所有这些资金压力最终会反映在成品油的价格上,使得国内市
场价格在国际价格趋于稳定之后继续维持上扬态势。我们预料,未来的国内能源价格
的变化趋势将无可避免的出现一种逆过程,在原来力求与国际价格接轨联动之后不久
,国内价格又会与国际价格波动出现脱钩的状况。显然,这并非是一个消息,中国的
能源消费者,必须为此做好支付国内溢价的准备。
不过,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可能出现适度的收缩,石油需求可能出现某种程
度的放缓,而社会各类低成本资金也可能因政策的放宽而相继流入开发领域,因此我
们预计价格的上涨最终会在人民币4至6元的区间稳定下来,也就是在极为接近极限
拐点的附近稳定下来。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并非是因没有成品油价格上涨的冲动,而
是因为突破这一价格区间之后,将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重大伤害,甚至可能引发社会
问题。因此,在这种可能的情况下,政策干预、财政补贴以及优惠金融资本必然会适
时介入,这些因素可能阻止油品价格的进一步非理性上涨。
中国尚无真正的能源战略
众所周知的是,一个真正的能源战略,一定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控制性
,在操作层面一定是完全可见的。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们依然尚未观察到这些特
点。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中国在石油及石化领域,其实只有三个举足轻重的企
业,中石油、中石化是两大巨头,从规模上说,中海油还只能算是半个。因此打个比
方来形容石油、石化产业的现状,那就是总共只有两个半鸡蛋,而且都放在一个筐里
。如果说中国的能源战略仅此而已,那是非常不能令人信服的。至少就其战略架构上
来说,就是显而易见的非常不合理。
我们认为,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短期之内根本不可能发生作用。在很多地方,这
一石油战略储备工程,是被视为是一种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投资动力,也因此作为项
目而被争抢。
在主管部门方面,石油战略储备依然受困于经济性的考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能源研究所的一位专家就表示:“在我们设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计划时,最大的困
难在于,储油?买油?这是个问题。现在油价这样高,需求又这样旺盛,你必须要建
立最经济的储备体系,还要提防‘托价’陷阱。”
不过,在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问题上,也有冷静的观点。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
略研究中心一位专家就认为:“我们现在处于被动的边缘,不去做就更加被动。市场
上的石油其实是供需平衡的,这么高的价格有很复杂的因素在后面,我们虽然是石油
消费大国,但却没有价格的话语权。如果不进行储备,权利便会进一步削弱。”
从这些争议不难看出,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恐怕基本上还处于建设阶段,真正的
战略储备并没有落实。事实上,有关石油勘探开发方面的专家也证实,“我们现在在
建的石油储备基地即使完工了,也只代表我们具备石油储备的硬件条件,并不代表我
们会在国际油价高居不下的情况下进行储备。”
由此可见,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是一个必须的渐进过程,中国有必要在财政部的
基础上建立独立的石油战略储备局,而石油战略储备应被视为是物态的财政储备资金
,在相对的低买高卖过程中,具有相对的平抑价格和维持供应的责任,而只要运作得
当,财政部门完全不会因此亏钱,甚至能够有所赢利。
经济增长将受困于高油价
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油价的高企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为什么中国没有因
油价的上涨而导致经济受损?
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延缓了石油价格冲击的到来。
首先,泡沫化的经济热度掩盖了高油价造成的问题。不过一旦导致名义收益提高
的关键因素发生改变,比如经济发生一定程度的紧缩,则情况将会立即逆转。
其次,很高的FDI投资流入。这些资金可以间接部分分流,形同补贴式的支持
油价的上升。当然,只要国际资本的流入持续,问题就不大,但谁能保证国际资本永
远可以这样的规模持续流入中国?
第三,中国政府的直接和间接补贴。银行资金一直是中国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它间接地提供了能源价格的补贴,鼓励了经济增长的泡沫化。
第四,中国的石油需求并非完全依赖进口,依然拥有一定的调控能力。
总体来看,虽然各种因素导致高油价延缓了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但中国经济未来
依然会有很大的可能受困于高油价,而且这种危险性几乎完全没有被充分认识到!同
样,虽然美国经济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但我们认为美国经济也会与全球经济一样,
因高油价问题而逐渐表现出沉降现象。
事实上,IMF?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不断在发出明确的警告,全球经济增长可能
因油价上涨而受到制约,美国、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长将因此分别下降0.8、1.
5和2.1个百分点。以此推断,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经济未来将进入一个对高油价
时代的消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