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财经观察之366 --- 投资合作:东亚经济发展新引擎

(2005-07-18 05:43:26) 下一个

 

来源:经济日报

 

在东亚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合作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和深度的今天,投资合作将
成为东亚经济发展新的引擎,并为这个地区的经济注入新活力。这是日前在山东威海
举行的东亚投资论坛上与会者们达成的共识。该论坛由外交学院、国家开发银行、山
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2004年在老挝首都万象召开的“10+3”领导人会议上,东亚国家和地区
领导人一致同意将建立“东亚共同体”作为东亚区域合作的长远目标确定下来。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所长张蕴岭指出,区域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东
亚地区合作的正式进程是从1997年开始的,此后,每一年都有些新的进展。“1
0+3”领导人会议每年都要举行,今年将召开第一次东亚峰会,目前已有14个领
域的部长会议和48个合作机制。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虽然还是以次区域和双边为
主,但也开始出现了整合的考虑和努力。在金融领域,以《清迈协议》为基础的货币
合作(双边互换货币支持)为区域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还有大湄
公河流域开发项目、东亚资本市场发展(亚洲债券)等。

  据了解,在过去30年间,区内贸易合作始终是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主体,也是
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2004年,东亚区域内贸易已占其对外贸易的54%
,比1980年增长了20个百分点。2004年中国与“10+3”其他12国的
贸易总额达到了3738.52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32.4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几乎所有东亚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贸易都存在顺差,也就是
说,中国为东亚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发展进程呼唤投资合作

  担任“东亚思想库网络”中期总协调员的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表示,世界各地经
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每当一个地区内部的贸易合作达到了相当规模,而经济又保
持高速增长,区域内各国经济互补性强的情况下,大规模投资合作的时机就到来了。
目前东亚正好处于这种情况。

  开展区域内投资合作,一是要有钱,二是要有需求。吴建民指出,东亚恰恰已经
具备了这两个条件。从资金方面来说,东亚13国的外汇储备约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量
的三分之二。与此同时,东亚各国和地区民间也存在大量可资利用的资金。从需求来
说,据估计,今后5年仅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基础建设方面就需要1万亿美元。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东盟协会会长顾秀莲指出,藏富于民的东亚区域
内投资潜力巨大:一是东亚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亟须加快建设;二是东亚地区
正处在产业转型的十字路口,产业升级必然带动投资增长;三是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要
求东亚国家和地区加快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利用;四是环境保护与治理领域要求加大投
资力度。

  东亚思想库网络投资合作工作组组长江瑞平认为,区域经济高度互补为东亚投资
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东亚经济的高度互补性,可以从许多方面得到证明,从发展水
平看,2003年人均GDP最高的日本达到3.4万美元,最低的缅甸只有195
美元,日本相当于缅甸的174倍。从产业结构来看,既有早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日本
,也有正在推进工业化的中国和东盟部分国家和地区,还有尚未真正步入工业化进程
的落后国家。从要素禀赋看,日本拥有丰富的资金和技术,但资源匮乏、劳动力成本
过高;中国劳动力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矿
藏,但有些国家和地区却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

  金融合作有着广阔前景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姚中民表示,金融合作是地区经济走向融合的必由之路,欧
盟的发展以及欧元的成长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特别是当前亚洲各国和地区的金融合
作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区域内各国和地区就双边货币交换达成的《清迈协议》和亚洲
债券基金的实施,表明这一地区的金融合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就东亚地区如何进行金融合作,姚中民认为,货币一体化是长远发展的方向,不
能急功近利,要立足于半个世纪、一个世纪来实现。他建议,在最终迈向建立亚洲单
一货币机制之前,可以先尝试较为可行的其他领域的合作。第一步,继续发展地区性
的债券市场,扩大相互投资。在亚洲债券市场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今后要继续扩
大发行人种类和债券品种,强化债券市场发展的基础设施,加快培育本币债券市场。
通过设立区域投资合作实体,建立互信和合作的机制,增强东亚各国和地区之间的互
相投资的能力。第二步,建立亚洲货币基金。这项考虑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亚洲各国
和地区的储蓄率比较高,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地区市场,储蓄存款大多流向于低收益的
国债;二是目前亚洲各国和地区贸易结算主要使用美元,大部分外汇储备也是美元,
因而使得亚洲很容易因美元的波动而承受风险。

  投资环境须进一步改善

  江瑞平认为,制约东亚在投资领域合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东亚各国和地区的投资
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世界银行已经连续两年将其标志性刊物《世界发展报告》的主
题定为改善投资环境。2005年度世界发展报告强调的核心观点是:“改善投资环
境是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的中心问题。”江瑞平引用世界银行的一份调查说明,在东
亚还普遍存在着投资审批和管理效率低下问题。江瑞平提出,东亚各国和地区对进一
步改善投资环境问题已经形成了共识。

  我国高度重视投资合作

  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在书面演讲中表示,中国与东亚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投资合作
是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内容。中国高度重视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投资
合作,早在1991年,中国与日本之间就成立了中日投资促进委员会,几年前又成
立了中韩投资促进委员会,今年5月与新加坡成立了双边投资促进委员会,此外还在
酝酿与马来西亚等国之间成立投资促进机构。此外,在中国、日本和韩国领导人的倡
导下,中、日、韩三国政府、产业界和学界就三国投资安排可能的模式开展了非正式
联合研究,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项下的投资便利化研究也在进
行之中。

  据廖晓淇提供的数字表明,目前东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同
时东亚也日益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地区。今年1—5月,中国实际使用外
资224亿美元,其中近30%来自东盟10国和日本、韩国。截至2005年5月
底,中国企业在东亚地区共计投资设立中资企业1498家,占累计设立境外中资企
业数的17.2%,协议投资总额共36.51亿美元,占累计协议投资总额的15
.3%。

  廖晓淇指出,在“引进来”方面,除传统的制造业外,中国的服务贸易领域成为
东亚各国和地区投资的新热点。而中国企业对东亚国家和地区投资的领域也已从贸易
、银行、航运、餐饮等行业,扩大到生产加工、农业合作、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和研
究开发等方面,投资方式也从单一的投资办厂,发展到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
市、建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等多种形式。

  我国企业投资特点和问题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柴海涛介绍了我国企业对东亚投资的四个特
点:

  一是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强劲,境外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企业对东亚投
资的主要形式。我国企业对东亚地区投资经历了一个从建立贸易性企业(代表处、办
事处、贸易公司)到建立生产性(资源开采、加工制造)企业,再到以资金、实物和
技术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历程。二是投资主体呈现多样化和优化的
趋势。民营企业作为新的生力军,在对东亚的投资中越来越显示出活力和竞争优势。
一批骨干的生产型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对东亚投资的主力军,海尔等企业已经初步形成
了海外投资战略的布局,具跨国公司的雏形。三是对东亚的投资项目以机电、轻纺等
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为主,产业层次和技术含量在逐步提升。近几年中国具有比较优势
的家电产品、电子产品、通信产品、IT技术产品,以及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如运输
工具和设备等,也成为对东亚投资的主要行业,特别是高科技的通讯网络、应用软件
企业也开始向东亚投资,如华为在马来西亚设立了亚太地区的总部。四是目前仍然以
合资企业为主要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优势互补和减少限制。

  柴海涛也指出我国企业对东亚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层面来说,一是不少企
业创新能力不足,很多投资项目还是集中在比较低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二是企业的
经营机制、管理机制还不太能够适应东亚地区投资的需要,结果运营过程中就容易出
现问题。三是缺乏国际投资的经验。此外,还应在对海外投资的保护、统计系统、监
测系统和预警系统以及提高信息反馈速度等方面作出努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