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分析--每日亚太简报
主题:东亚工业生产格局的演化。
意义:人们无需担心,日本和东南亚的制造业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事实上,一些生产部门正在返回日本,而东南亚正在巩固其全球出口基地的地位。
分析:近几年,全球FDI总额持续下降,而中国吸收的FDI则不断增长。由此看来,中国似乎从其他可能得到FDI的国家吸取了投资。不过,尽管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将继续加强,但这并不会导致其邻国经济出现空心化。
最近日本贸易振兴会、位于东京的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 ADBI)的研究以及其他一些分析都得出了相似的观点:
――一些类型的电子行业和其他制造业正在返回日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1985年以来的产业空心化趋势。
――尽管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东南亚作为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出口基地的地位并没有削弱,而是在加强。
――在中国的日资和其他FDI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满足第三国市场的需求。
――尽管在中国的竞争下,一些东盟国家失去了某些制成品的出口市场份额,但这些国家零部件产品的投资和贸易有所增加,得到了补偿。
日本的困境。由于作为制造业核心的电子工业将生产移往海外,日本制造业经历了长期的空心化进程。生产首先移往东盟,之后移往中国。因而,日本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减小了。这一现象是从1985年广场协定(Plaza Accord)之后开始的,该协议导致日元大幅度升值。空心化进程在上世纪90年代初加速,因为日本国内需求疲软,而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例如,日本电视出口在1994年达到18亿美元的顶峰,而90年代末下降到只有4,000万美元。
复苏。然而,日本电视业从2002年开始恢复,2004年出口达到12亿美元。过去三年,日本出口到美国的LCD彩色电视机猛增了几乎75%,对欧盟的出口增长了一倍。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
――通货紧缩减少了制造业投入品的成本,如劳动力、能源和通讯等。
――日本电视和其他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采用了新的生产策略。
通过首先在日本生产纯平电视等高端产品,然后在本国市场测试用户的反应,制造厂商能够建立起本国的销售基地,进而促进出口。
竞争优势。日本再次成为数字电子消费品的大规模生产基地。与中国相比,作为电子产品生产基地,日本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的说法,考虑到成本和前置时间(Lead times,指订货至交货的时间),中国并不具有优势。
――日本具有较大的消费市场、核心设计能力、良好的开发高端产品的组织结构以及使生产迅速适应需求变化的能力。
汽车工业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类似,日本日益巩固其在核心设计和产品开发方面的优势。
自由贸易。日本本国生产的零部件的质量通常要高于日本在其他国家设立的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目前阻碍其出口的只是关税壁垒。由于日本已经完成了与其他国家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如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韩国等),所以预计日本向这些国家出口电子和汽车零部件的数量将会急剧上升。
东盟。东盟既是出口基地,也是日益增长的市场,这两种地位都日趋巩固。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在产生影响。美国、欧盟,尤其是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对把东盟作为其出口基地的兴趣与日俱增。
日本贸易振兴会认为,日本制造业厂商正在中国和东盟之间进行一种新的劳动和生产分工。消费电子公司把中国作为其国内市场的生产基地,而一些东盟国家则作为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产品的生产基地。例如,日本微波炉的生产正在从中国转向泰国,而传真机的生产则正从泰国转向中国。
泰国正在成为日本、美国和欧盟商用汽车制造企业的全球生产中心。它生产的汽车不仅出口到其他东盟国家,还出口到中国。位于泰国的外国消费电子生产企业的情况类似。另外,马来西亚正成为外资企业视听设备的关键出口基地。
承诺投资。主要投资国对东盟承诺的投资与中国相同或更多:
――日本。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向4个东盟国家(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的累计(到位)投资额超过1000亿美元。对中国的累计投资额还不到这一数字的一半。日本在东南亚地区巨额沉淀投资(sunk investment)水平进一步说明,中国不能从东盟大量吸走投资,从而严重影响东盟成员国的生产能力。
――欧盟向四个东盟主要成员国的累计投资总额约为720亿美元,而向中国的累计投资总额不到300亿美元。
――美国。美国对东盟和中国的投资均为500亿美元左右。
ADBI的观点。尽管流向中国的FDI的绝对水平仍很高,但ADBI的研究表明,流向中国的FDI并不成比例,用人口来衡量尤其如此。
ADBI还发现,中国的FDI与它的8个东亚邻国(地区)的投资额正相关。中国FDI增长10%使得该地区的FDI增长5-6%,而不是使投向东盟和东亚其他国家的投资转移到中国。流向中国的FDI通过建立新的生产网络,从而产生了对该地区的投资。
贸易走势。一些东盟国家的贸易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移,中国的崛起使它们失去了主要的第三国市场,尤其是某些的电器和电子产品市场。然而,正如ADBI所指出的,这不意味着在东盟与中国竞争的领域中,东盟的出口出现了绝对下降,只是在市场规模扩大的时候相对下降了。同时,中国的崛起为东盟和其他国家产生了更多的贸易机会。韩国和中国台湾向中国的出口急剧升高。
结论:东亚地区的制造业格局比较复杂,认为中国吸取了其邻国的生产能力、从而损害它们的工业基础的观点是错误的。研究表明,东亚地区的贸易和投资都在加速增长,所有国家均从中受益。
关键词:亚太、东盟、中国、东亚、欧盟、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经济、行业、汽车、电子、汇率、外国投资、投资、劳动力、制造业、贸易
日本:经合组织于1月20日表示,通货紧缩持续、银行贷款下降、土地价值降低,以及人口老龄化对财政的长期影响,都使日本经济面临风险。尽管经合组织承认日本经济近几年有所好转,但仍建议政府采取更严格的政策以保证财政的持久性,并暗示日本政府将不得不增税,而小泉首相保证不会这样做。经合组织还建议采取更有力措施,加强地方政府支出和处理有关劳动力市场的问题,政府可能会谨慎对待这些建议。
中国/非洲:商务部于1月19日宣布,降低190种非洲商品的进口关税。新的零关税从1月1日起开始实施。去年1至11月,中国和非洲之间的贸易额为263亿美元。中国从非洲的进口额为13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5.5%。中国正努力加强与非洲的经济和政治联系,尤其热衷于获取非洲的自然资源。中国将同非洲进行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
菲律宾/中国:菲律宾矿业联合会主席Benjamin Romualdez于1月20日表示,至少3家中国矿业公司将向该国采矿业投资13亿美元。此前,菲律宾政府在北京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巡回投资推介会。推介会吸引了100多家中国矿业公司,试图利用最近菲律宾最高法院决定向外国投资者开放采矿业所带来的商机。菲律宾希望6年内其采矿业能获得65亿美元的外国投资,上缴税收4.9亿美元。菲律宾的矿产资源总价值为1万亿美元。矿产部门预计的增长不大可能解决政府即将出现的公共债务问题。然而,中国需求推动的矿产上涨意味着矿产业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下月,马尼拉将主办一个国际矿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