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 / 明月朗相对念母亲 / 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 / 怀念怎不悲莫禁
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 / 遥路远碧海示我心 / 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 / 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亲恩应该报 / 应该识取孝道 / 唯独我离别无法慰亲旁 / 轻弹曲韵梦中送
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 / 遥路远碧海示我心 / 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 / 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 陈百强《念亲恩》
不知是时差效应还是暖气太热,抬笔写下这个题目是才发现所有的语言都是那样平乏,自己思绪游来荡去,时间仿佛凝固。于是沏了杯清茶,遥望窗外月色皎洁,思家念母之情沿着那银乌向着远方延伸,延伸,延伸……
回国的那天早上,那位专门从事机场接送的中国司机或许看出了我的如焚之心,歪着头问我:哥们,这趟是回家相媳妇吧?我笑答:这回猜错了,回家看娘亲。他突然闷了会儿,才接茬说:难得这份心啊。我也出来6年了,忙着生计总不得闲,都快忘了我娘了。我无言以对,“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就是我俩对话最好的诠释了,不知为何,心里忽然就哼起了这首陈百强的老歌《念亲恩》。
晨曦中,机身裹着一层淡淡的云包,远方的天空中闪烁的亮光一点点的唤醒了我的记忆。也是一个这样的凌晨,大雨过后的榕城有种烟雾缭绕之感,雾珠与未落的星光交相辉映,从此我远离家门。当东航的波音飞机飞越我家上空时,灯光因为距离和雾气的阻隔显得很弱,但我依然辩得出那是家的方向。灯光中仿佛又看到了母亲忙碌的身影,那朦朦的灯光便从那一刻起成为心中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想起余秋雨在一篇散文中写过:“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而他们的终点则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
终于到家了。抬头看见了母亲那张慈爱而熟悉的面容,我突然间感到母亲又苍老了许多。泪水有些抑止不住了,我微微扬起头努力不让它们流出来,那一刻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幸福。我忽得领悟到诗圣杜甫的思母之情。诗人一生颠沛流离栖止不定,目睹安史之乱后的家乡物是人非田园寥落,忧国之心与思母之情凄苦伤怀,曾写下感人肺腑的《无家别》---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言词悲切、凄离哀绝,读过之后足以令人慷慨动容而下千秋之泪。
思绪慢慢地被手中停下的敲打而带了回来。母爱正是我这些年闯荡天涯的精神支柱,每每想起母亲,意志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每每想起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找到心灵栖息的家园。母爱也是我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时光如水流年易逝,我的许多往日回忆已经都淡去,对母亲的绵绵思念却始终不减;春去秋来莺归燕去,高堂之上的白发亲娘容颜易老,可是朴实无华的母爱却丝毫不减。亲恩无以为报,不过有件事情一定要做 --- 不论以何种方式,我要让母亲也感到幸福!
(结笔)2005年2月27日
《诗经》里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在我国一向有“母亲花”的美称。古人又叫它忘忧草。所以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萱堂。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那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