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见性帖之四十七 --- 春来李花入梦香

(2005-03-07 15:58:19) 下一个

 

文章来源: 秦无衣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只觉得家乡的李花,正簌簌地飘落到身上。

  我的家乡盛产李子。每年春天一到,漫山遍野,便被醉人的粉红色染得香意盎然了。李花似桃花而小,花瓣脆弱,倘蕾长,便可结实。三月时候,正值缤绽。到了四月的时候,有的花朵结果了,有的花朵凋谢了。清明过后,渐渐地就有青绿的小果悄然冒出李树,而过了端午,枝头上就开始染满了让人垂涎欲滴的胭脂红了。

  六年前的春天,我的父亲过世了。那时也正是李花飘香的时候。父亲的去世对我来说是个重大的打击,我觉得自己的精神支柱塌陷了。父亲去世时才六十六岁,他是在中年的时候有了我的,他甚至还没有看到我的婚礼,就在万般无奈中,手脚蜷缩,走完了短暂的人生之旅。

  记得我十岁的时候,一次父亲参加了一场篮球赛回来,跟几个朋友聚在一起,一边喝着福州的土酿青红酒,一边吃着狗肉。半夜时分,他突然吐血了,我妈吓得差点晕了过去。大家知道,狗肉性热,再掺上青红酒,那性子是火上加火了。好在后来他的身体并无大碍,走路时仍然是健步如飞,精力过人。我一直觉得父亲走路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以至于过早地赶到了人生的尽头。

  父亲死于酒。文革之后,父亲开始沉溺于酒精之中,一直到他过世。那时文革刚结束不久,父亲的状况极度困顿,而我的母亲那时的境遇更是生不如死。她本来是极力反对父亲喝酒的,不过在那一段时间里,她却要我父亲喝点酒,借酒销愁。她跟我父亲说:“你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我们俩谁离了谁都不行。”

  是的,我父母终于艰难地熬过来了,但我父亲却从此染上了酒瘾,不可自拔。我记得小时候经常替他到小卖部去打酒,没少挨过他的训。原因是我每次去打酒,量总是少了一点。我打酒时用的是医院里输液的那种葡萄糖瓶子,上面的容积标志一目了然。其实那是零售店售货员欺我小,沽酒时做了手脚,但父亲却怪罪于我,说我不敢据理力争,我万分委屈。那时主要是因为家里经济拮据,父亲失去了工作,赋闲在家,全家人只靠我母亲微薄的工资养活着。父亲喝的是几毛钱一斤的“五加皮”或者米烧等劣质酒。因此每天那几毛钱的额外开销,在我父亲看来便显得异常贵重了。父亲在酒精中寻找慰籍,看似饮鸩止渴,其实是出于万分的无奈。

  七九年之后,大地回春,那时我父亲似乎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他才华横溢,沉没多年的文思,又汩汩而出。他一边写着文字,一边喝着酒,从而名声大噪。

  父亲以酒交友,朋友满天下。年轻时,每月一到发工资的时候,他的身后便跟了一大溜的朋友,跟着他上餐馆去,共谋一醉。但他去世时,身边却只有几位挚友。人走茶凉,这使我十分的寒心,也是促使我去国的原因之一。如今想起父亲时常吟诵的王维诗句“科头箕居长松下,白眼看它世上人”时,便倍觉凄怆。

  我初到B城的第一年,适逢父亲祭日,我买了一瓶葡萄酒,试图与冥冥中的父亲对酌。父亲曾给我说过:“一个男人,到了四十岁的时候,才会理解人生的难处的。”

  如今,看看自己也是奔四十的人了,父亲言犹在耳,然而韶华就如春风几度,蓦然回首,一切似乎都像是那灿然一梦的梨花。

  又是春来李色翠,爸,那飘谢了的淡淡的李花的清香,还在沁入你的梦中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