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1235)
2006 (492)
2007 (191)
2008 (735)
2009 (1102)
2010 (315)
2011 (256)
2012 (203)
虽与这位在网上小有名气的才女“淡墨”曾有以帖子换音乐之约,却总脱不了身来认真读她的那些声情并茂的网上作品。今天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也就借机会了了一桩对朋友的承诺。在海外略显静陌的新年里,细细读上这样一篇谈生活,艺术和哲学的隽文,也算用另一种方式怀念故土中国了。回味起来,这位学富五车的女生舞起文字来的时候,确有其独特的见地。记忆中好象只有那位令人仰止的弘一法师的一生才经历过这从生活到艺术再到哲学的人生三重天。
这篇不到千字的小品文处处闪着思想的火花,以我区区人生阅历不妄一一点评,也就只能谈谈自己的读后杂感了,望不屈了笔者的格调品位。首先,对生活的无为有为之说,我觉得还多多少少和“淡墨”受到哲学的熏陶有关。在我看来,生活本身就是实用主义的温床,充饥辩味与感性理性的比较升华是绝大部分的人作不到的。即使是哲学家,饿他(她)十天半个月,再放一粗食当前,估计多半心中也只剩下感性的“充饥“了。某种意义上,人的生物本能和自然性往往就是人本身最大的约束和动力。女生们喜欢逛街却不怎么消费,也许就是 “充饥和辩味”、“感性和理性”最好的生活注脚了。
至于哲学本身的辩真伪创新知的看法倒是有同道之感。哲学在我看来,是将生活和知识都融会贯通以后的高屋建瓴之举。之所以很多哲学家先入世后出世大概也是有先历练身心筋骨再寻一方净土无为无不为的必经之路了。对于行为主义的本身,我仅有的理解就是“现代管理之父”Taylor就是在分析和解剖简单机械式劳动流程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的,基于模仿基础上的学习,我们从小也都经历过。
最后,“淡墨”提出的人的智力应该包括“已有的知识(老师传授的,书本,社会中获取的知识)和求知里(求知欲)”。我觉得还应该加上理解力,这就象佛法里讲的智慧圆满,你若没有智慧,不能理解佛法的要义,即使想天龙寺里的那位方丈面壁修枯禅,却仍是高僧,还不能究竟圆满而得道成佛。至于诗书礼乐则是帮助我们领悟人生,开启心灵正觉的他山之石罢了。
“淡墨”原文连接见此: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501&postID=6124
写于2005年2月9日多伦多
不敢和脂砚斋主比肩,清茶淡水中过一生也就好了!
祝快乐!
The Deepest gratitude goes to you for your appreciation
Warmest regards,
pale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