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My Diary 43 --- 平常心是道

(2004-12-07 12:24:19) 下一个

掐指一算,来这家叫做CornerStone的对冲基金已经将近三周了。前些天翻了一下身边同事的简历,吓了一跳,刚跳出Rotman这个高手如云的地方,又到了这个集合着Goldman Sachs前CEO,Merrill Lynch的Top Trader,以及JP Morgan和RBC 的资深投资经理的“火坑”。很可能是长时间的户内工作和生物钟的调整还没有到位,总觉的心里缺点什么?因此,读了些关于佛教和禅方面的书,以修心养神,凝智定慧。

前天看到“平常心是道”这段对话,觉得很有点意思。问∶“如何是平常心?”师曰∶「要眠即眠,要坐即坐。又问∶“学人不会,意旨如何?” 师曰∶“热即取凉,寒即问火。” 想了很久始终不明白。今天下午,回家的地铁上,看见一孩子旁若无人的在尽兴的玩着,耳边听见老外同事说孩子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任由天性。忽然大悟,师父看似毫不相干回答正是般若直观的体验。从“平常心是道”的角度来看,人按其自然本能生活,世界按其本来存在样子是什麽?是佛!

其实在一个人的生命秩序里,把握了自我,就是把握了平常心,也就是把握了世界。世界即佛,而佛即平常心。“世界”、“佛”、“我(或平常心)”三者统一,用现代哲学的语言说,“世界”是宇宙本体,“我”是人生本体,“佛”是神本体。这种统一是本来如此的,所以不必向外探求,只须承当。这或许就是六祖惠能的名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的本意了。其主题就是讨论“身”、“心”到什麽境界才算是成佛。偈语把进入成佛境界的因素一分为三∶“身”、“心”即“我”;外在於“我”的“尘埃”即“世界”;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即有“佛”。这样,佛法的最高问题被归结为“世界”、“佛”、“我”三者的关系,这正是这段佛门公案的主题。

理解慧能偈语的关键在“何处有尘埃”。因为根本没有什麽“尘埃”!根本没有外在“我”的“世界”!这样,“我”是“佛”,由“平常心”的自己决定、自己肯定、自己鉴定,这时候,“我”方才是真正的“佛”。

 

正所谓: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无痴自性慧!

 

写于2004年8月26日多伦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