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23)
2008 (139)
2009 (90)
2017 (1)
2018 (3)
我有些时间没回北京了。
最近回去一次,心情很复杂。
首先,对伟大祖国首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表示发自内心的高兴。国内发展速度之快真是令人欢欣鼓舞。
然而,北京作为一个那么有特色的城市却在一片喧闹的建筑工地和奔腾不息的车流中消失了。
现在的北京,除了几个老建筑物还在挣扎地显示往日的风采以外,大片大片的新楼新房在把古老首都的风韵搞得面目全非。
她说:“IS THIS BEIJING?IT COULD BE ANYWHERE。”
我说:“NOW I'M REALLY LOST。”
也许我在国外呆得太久了,看现代建筑看腻了,回北京还想找回一些北京特有的灵感。
完了,北京没感觉了。
也许我错了?新的北京代表着新的面貌。中国要向世界展示新的观念和思路。世界要让北京变成属于国际的大都市。
要不这么多现代建筑大师们都要在北京留下自己的足迹。
你的意思就是有本事跟他们对着干,要么什么也别说。
你可以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强加于人就是你的不对了。知道什么叫博客吗,什么叫个人空间吗?
请您不要帽子满天飞好不好?谁是红卫兵小将?想必您年轻时也曾是其中一员吧?哈哈!
俺只不过是想纠正您在评论中所说“从毛主席纪念堂在天安门破土动工算起,北京的市政建设基本上是乱来的”这种显而易见的错误。
您在国外定了居,回了趟家,就看这不顺眼那也不顺眼,您早干嘛去了?您过去没有捞着机会给毛爷爷进言,您现在完全可以杀将回去,成立一个新的北京市政府,您有这个能力吗?
所以,您还是洗洗睡了吧。
国内急功近利那还考虑什么文化遗产的保留。Who cares?
北京有很多新设施很好也很方便。但在城市改造方面我人为是失败的。清华北大那一片现在可以说是灾区。
不知道现在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的命运如何了?里面可是有很多名人的故居啊!多年前财大气粗的李嘉诚拆了一坊盖了高楼大厦遭唾骂。3年前在三坊七巷转了一天,内心很沉重。绝大多数房子很破,人口非常密集,是典型的城市平民窟,但飞檐、古井、门坊,雕花门窗 都在诉说着这里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心酸。
北京的“四大进港”我一个也没有亲眼见过。我这里说的是北京很多的其他小规模的现代建筑--比如说很多的银行什么的,我不太清楚都是什么楼,不过建的各有特色,全部都很modern。不过放在一起时就很别扭。当时清华东门外建了好多现代教学楼,左一个又一个的,放在一起也是一个别扭--不过还好,比北京的其他地方的现代建筑群要舒服一点。可是还是体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有点缺乏总体的美学规划。其实清华有不少规划的非常好的现代建筑--图书馆新馆就设计的和附近的老馆以及大礼堂非常融洽--不论在建筑风格上还是空间布局上。是中国建筑的优秀作品。不过东门外的各个楼就别提了,根本不是一个水平上的。从此可以看出中国城市建筑搞长期规划的难度:连一个学校大门外的几栋楼的美学都规划不好(我的个人观点),城市就更别提了。许多建筑可能是在设计时看起来非常好(因为没有放到环境和群楼中间),于是甲方(还是乙方来的?总计就是投资方)说:就是它了!可是盖好了时和周围的环境一配合就是有点别扭。
另外,清华东门外的楼群的地面那时候铺的叫个好哇,用的材料绝对的华丽光滑呀,下了雨后你敢在上面骑自行车就是想骨折(所以你非得该走南门不可)。推车走路时也非让你摔一跤不可...也不知道现在换了没有。
1958年9月,《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草稿)》有这样的表述:“故宫要着手改建。”
《规划说明》具体提出:“把天安门广场、故宫、中山公园、文化宫、景山、北海、什剎海、积水潭、前三门护城河等地组织起来,拆除部分房屋,扩大绿地面积,使成为市中心的一个大花园,在节日作为百万群众尽情欢乐的地方。”
此前,毛泽东在多次讲话中,对北京的城市面貌表示不满。
1958年1月,在南宁会议上,毛泽东说:“北京、开封的房子,我看了就不舒服。”同月,在第14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说:“南京、济南、长沙的城墙拆了很好,北京、开封的旧房子最好全部变成新房子。”
毛泽东是两次提到张奚若时说这番话的。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提出向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宣战。5月1日,毛泽东征求民主人士、教育部部长张奚若对工作的意见,张奚若即把平日感受归纳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将来”,提了出来。
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对此评论道:“‘好大喜功’,看什么大,什么功,是反革命的好大喜功,还是革命的好大喜功。不好大,难道好小?中国这样大的革命,这样大的合作社,这样大的整风,都是大,都是功。不喜功,难道喜过?‘急功近利’,不要功,难道要过?不要对人民有利,难道要有害?‘轻视过去’,轻视小脚,轻视辫子,难道不好?”
毛泽东定下调子:“古董不可不好,也不可太好。北京拆牌楼,城门打洞也哭鼻子。这是政治问题。”
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又提出:“拆除城墙,北京应当向天津和上海看齐。”
这之后的4月14日,周恩来致信中共中央:“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今后几年内应当彻底改变北京市的都市面貌。”
紧接着,中共北京市委提出一个十年左右基本完成城区改建的计划。
4月17日,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北京市1958~1962年城市建设纲要》:“如果平均每年拆一百万平方公尺左右旧房(包括展宽马路等拆房),新建二百万平方公尺左右新建筑,可以争取在十年左右基本上完成城区的改建。”
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之后,全国进入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高潮。北京市1958年9月草拟《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草稿)》方案,提出要“以共产主义的思想与风格”,对北京旧城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坚决打破旧城市对我们的限制和束缚”。
对旧城进行的“根本性的改造”,包括“故宫要着手改建”“城墙、坛墙一律拆掉”“把城墙拆掉,滨河修筑第二环路”。
谢荫明、瞿宛林在《党的文献》2006年第5期发表《谁保护了故宫》一文,引用“《原北京市委设想改造故宫方案的照片》文字说明”,介绍了“参与其事”的“少数规划人员”描绘的“四种改建故宫的平面图和鸟瞰图”——
第一方案是拆午门,在午门位置上建中央大楼,使天安门成为党中央入口之大门;第二方案是拆端门,在端门位置建中央大楼,把中南海党中央和国务院迁至市中心位置,党中央设三个主要门:天安门、东华门、西华门,中南海改变为群众性公园。第三方案是将故宫及天安门全拆,“彻底打碎封闭森严的封建艺术布局,代以开敞明朗活泼的气氛,使庄严美丽现代化的新型建筑,代替已经古老落后的帝王宫殿建筑”,以“五组建筑围绕在主体建筑周围布置,以象征‘工农商学兵’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第四方案更是彻底,要将故宫、中南海、南河沿以西民房全拆,“中心思想是把党中央和国务院办公用地放在城市中心部分,全部改建故宫,保留有象征意义的天安门作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主要入口”。
“快意图”
1958年北京总体规划方案上报中央以后,北京市规划部门立即展开分区详细规划研究,对旧城从整体上应该建成什么样,做出多种方案,这项研究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进入高潮。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前副院长董光器在2006年10月出版的《古都北京五十年演变录》一书中,印出9张这一时期完成的北京城区规划方案图,显示旧城之内,基本没有保留胡同系统和成片的四合院,取而代之的是多层和高层建筑;从天安门到故宫,或只保留部分建筑物,或全部拆除重建。
“故宫能不能局部改建,护城河能不能改成暗河,在当时也是十分敏感的问题。”董光器在书中写道,“市委、市政府没有明确的指示,但在学术界,包括历史学家在当时也确有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存在,万事万物均在变化之中的说法。何况当时的规划只是一种模拟试验,并非实施方案,思想不妨放开一点。因此,有的方案做了对天安门城楼和太和殿的改建方案。”
董光器回忆道,在旧城详细规划研究过程中,市委和党中央都没有对此进行正式讨论,唯有周恩来总理在1958年总体规划上报前,小范围地听过一次汇报。
当听到旧城改建大体需要花费150多亿元时,周恩来说这是整个抗美援朝的花费,代价太高了,你们这张规划图是一张快意图,我们这个房间就算是快意堂吧!
看到规划方案在中南海西侧副轴终端放了一组大型公共建筑,准备建国务院大楼,周恩来明确表态,在他任总理期间,不新建国务院大楼。
董光器的感受是:“周总理在当时对加快旧城改建持保留态度。”
陆定一:故宫就是要封建落后,古色古香
“大跃进”时期,文化部的一些机构被下放至北京市,其中包括了故宫博物院。
1958年10月13日,北京市文化局党组提出《关于故宫博物院进行革命性改造问题的请示报告》(下称《请示报告》),认为需要“坚决克服‘地广人稀,封建落后’的现状,根本改变故宫博物院的面貌”。
报告提出,多开一些东西交通便门,增辟休息地点;对故宫的宫殿建筑拟大事清除,保留重要的主要建筑,以70%以上的面积园林化等等。
1959年6月,在北京市文化局党组的《请示报告》提出8个月后,中宣部对此作出回应。
《谁保护了故宫》一文中,引用相关档案,披露了中宣部部长办公会议讨论《请示报告》的情况:
中宣部部长陆定一表示:“我们对故宫应采取谨慎的方针,原状不应该轻易动,改了的还应恢复一部分”,“关于房子改造问题,小房、小墙可以拆一些,但要谨慎。马路可以宽一些,这是为了消防的需要,不是为了机动车进去。故宫就是要封建落后,古色古香”,“搞故宫的目的就是为了保留一个落后的地方,对观众进行教育,这就是古为今用”。
1964年6月12日,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参加故宫复原陈列的讨论,第一次看到了陆定一在这次中宣部部长办公会议上的讲话记录。当天,他在日记里写道:“如果不是这次定一同志顶住,故宫真不知如何得了。可能现在已是面目全非了。有些人是好心办坏事。好事过了头就会走向它的反面,这就是辩证法。”
改建计划被再度提起
1963年2月,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汇报展览”。此间,故宫改建计划被再度提起。
有关规划官员和技术人员被召集至颐和园听鹂馆用餐。席间,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引经据典谈论故宫,称故宫自古以来就是变化着的,溥仪为骑自行车还锯掉了故宫的门槛。
1963年3月25日,吴晗在中共北京市委机关刊物《前线》的“三家村札记”中,发表《谈北京城》一文,为故宫改建造势:“现在保留下来的清朝的宫殿,不但不是明朝的原来建筑,而且,也不完全是清朝原来的建筑。当然,作为一个古代建筑艺术品,应否保留以及如何保留,是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不过,要是像某些人所说,因为是古代建筑,就绝对不能改变,把事情绝对化了,那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
吴晗得出结论:“北京城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无论是城市建置,政治中心,街道布局,房屋高低等等,都不是不可改变的。相反的结论是必须改变。我们必需有这样的历史认识,才不致于被前人的阴影所笼罩,才能大踏步地健康地向前迈进。”
董光器在《古都北京五十年演变录》中,印出一张1963年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制作的北京城区布局方案图,显示天安门、端门、故宫皆被拆除改建为大型公共建筑。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其信号是吴晗响应毛泽东倡议而作的京剧剧本《海瑞罢官》遭到批判。
在这场风暴中,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刘仁、郑天翔等7人和副市长吴晗、乐松生等6人分别被扣上了“叛徒”“特务”“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反动资本家”“反动学术权威”等罪名。刘仁、邓拓、吴晗被迫害致死。
Totally agree!
能跟老毛说上话的基本上都去见马克思了吧。咱跟这儿也就一感叹而已,要连感叹的权力都没有,红卫兵小将也太过分了吧。
当初梁思成老先生斗胆进言毛爷爷建议建都于京城之外,被打入“地狱”。如早生几十年,也未必有梁老先生的眼光、勇气或进言机会。当初没眼光未必如今看不见。当初没勇气未必如今不反思。当初没有进言机会如今至少可在网上忽悠两句。只当是前车之鉴,不要再作历史罪人罢了。要认为迄今的破坏是理所当然,就悲哀了。
2008年7月18日 星期五
本周最受欢迎的博客
2. noso: 潇洒人生路
这是转贴,有人竟敢如此攻击
乱枝空巢寒鸦,
巨蛋独卧无家。
虚裆空悬裤衩,
夕阳西下,
鸟去蛋飞天涯。
这一首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说的是最近北京的三大形象工程:国家体育馆-鸟巢,国家大剧院-巨蛋和中央电视台新楼-大裤衩。这三座建筑构思新颖奇特,造型追求象形。但象形的问题就是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如有人就说鸟巢有些类似圆口的医用坐便器。
把这三大形象工程放在一起研究,你就会发现,它们在一点上都是一致的,就是都是性符号。大家都知道中文“蛋”的意思。鸟巢就是蛋窝。大裤衩也是蛋窝。鸟巢的鸟在中国古代还是多音字,念diao3,意思是那话儿。《水浒》中李逵的口头语就是“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所以鸟巢也可理解做那话儿之家,和大裤衩是一个意思。
我猜设计者的本意是因为中国近年来阴盛阳衰,所以用这些性符号来提升中国的阳刚之气。虽然本意不错,但是由于一念之差,效果适得其反。你想无蛋无鸟的空巢,裆下虚空的大裤衩和形单影独的一颗蛋不都是说明阳刚不振,性能力缺失吗?
所以有打油诗两首做结:
鸟巢即蛋窝,
蛋窝是裤衩,
裤衩无一蛋,
一蛋难开花。
裸卵无巢蛋无家,
裆下空余大裤衩。
阳刚不举唯一蛋,
鸟去蛋飞各天涯。
支持评论。
城市规划并不是如您所说的那么容易,最完美的方案就是保留旧城而将所有新建筑建于郊外,而从49年建国后北京的城市规划基本上遵循了“破旧立新”的原则,您现在才感觉不对,已经晚矣。如果早生几十年,您还可以跟毛爷爷提个建议不是?
以此为据,我对新央视大楼就不敢恭维。有人说它是个大裤衩,是太损了一些。不过该设计太不顾美学,完全破坏了对称的理念,也不符合力学要求。纯粹为奇而奇,简直有点奇丑。如果选世界上最丑的建筑它或许有机会入选。
都把家乡比做母亲,我们的母亲一身是病,血脉不通。需要的是保健康复,不需要那个“一侧的隆胸”
同感!
有人就是喜欢牢骚埋怨!世界最好以自己的意志改变,而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反正什么都不对!
中国有句古语,叫站着说话不腰痛。
我们不知道你是否有办法把如今的“四合院”改造成你说的那种?十几户挤在一起,那些人去哪里住?为了保留给大家看?还是为了民生?
该保留的地方已经保留了。
有了高楼大厦,又说没感觉了
感情你不住北京,就希望北京一直是后花园,随时回去玩玩,不要改变,很自私的想法,跟美国人自己拼命发展,把印地安人的土地和文化变的面目全非后,却指责中国和其他落后国家有了点发展损害到了传统文化
报道链接:
http://www.cohre.org/beijingreport
同意。我只是发发牢骚忧伤一下儿而已。既然已破坏,也只能在这基础上说话。但仍至少应承认到我们做了毁坏中国历史文化的事情。当然,现在已开始认识并有所改变。即使接受破坏的事实,我觉得大剧院仍不是地方。不仅是造型。北京城建规划总体上说需从根本上检讨。
保留古城未必以冬冷夏热蹲公厕为代价。世界上古城现代化改建的多了去了。即使50年代,也有不少四合院被改造。外观照旧,庭院依然,屋里则不一样了。甚至看门人和保姆住间(上台阶儿跨门槛儿推大门儿往左瞅)也改成车库。不过那多是国家领导人的宅字。但至少整体上没破坏吧。
一不小心举了两个巴黎的例子,但我并不是拿北京和巴黎比,我想说的是因为众口难调,新的建筑存在争议不足为奇.一个作品的真正价值要在很多年之后才能显露出来.北京从57年拆掉城墙之后已经不是原来那座真正意义上的古城了,之后的一系列改造早把它弄得面目全非了.没有保护古城,在它旁边发展新城这确实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但是就事论事,我并不认为近十年来,北京的改造是失败的.拆掉原来的胡同,把大剧院放在那里,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相反,站在景山上看下去,尤其是在晚上,我觉得是非常美的一个景点.能够保留原汁原味当然最好,但既然已经打破了传统,就不要再拘泥于小节了吧.
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全球居住权与反迫迁中心"(COHRE)近日发表了题为"同一世界,谁的梦想?"的报告。报告中主要以2000年以来北京城市住房状况的发展为内容。根据该报告,北京在过去8年内,共有150万居民被政府强制搬迁。而城市规划的主要原因是08北京奥运会。北京市为了举办奥运会,修建各类设施以及改造旧城,大肆拆除居民用房,强制市民搬迁。
说不好,反正不好办。
假如北京'四大金刚'都在内环以外,谁爱花钱搞新玩意儿,谁也不计较。现在把那'咸鸭蛋'盖在天安门广场旁边,更以前的历史文化较劲,就是岂有此理了。除非你让其他所有的建筑向'咸鸭蛋'俯首,否则就是跟天安门广场唱'对台戏'。
这我同意。
在艾菲尔铁塔上放眼望去,巴黎是很整齐的,古色古香的。再说了,那铁塔离协和广场还有段距离。您在瞧瞧这大剧院盖的这地儿!老毛在的话说什么也不会同意的.
哀,欲哭无泪,能留给子孙后代的就剩下盖了拆,拆了再盖的这点儿费铜烂铁了。
北京和巴黎没有可比性。
巴黎的文化大环境没有被破坏。埃菲尔和玻璃金字塔,虽有争议,但对整体影响有限。说实在的固然我对天安门广场的必要性有怀疑,老北京整体,加上广场和大会堂博物馆我个人还能接受。因为大环境没有大变,且建筑形式有一致性。如今北京已不复存在。再加上一个大剧院,整个儿一个莫名其妙。说是鸭蛋那是抬举。整个儿一大坟头。当然我不否认从设计角度来说挺有意思。有空儿咱也想进去看看。不过,那不是地方。
让我再加一点,实际上自1949决定在北京建都,以中南海作为党及政府中央办公和毛等驻地时,对北京建筑文化的破坏就开始了。
在北京长大,还记得爬城墙,护城河钓鱼。从复兴门沿复外大街马路中间的绿地带(两侧都是两人抱的钻天杨)一直走到公主坟儿。东、西单和东、西四牌楼们,天安门对面的牌楼。。。。
人们可能知道,公主坟儿及以西军队大院一带曾有一名“新北京”。据说是当时日本鬼子占北京时起的名字。如是,我真是无语了。
试想,如站在景山山顶往下看,一片金顶红墙的紫禁城被一片深灰的片瓦四合院胡同环绕,加上高高的城墙和9个雄伟的城门。那才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文化遗产呐。即使所有的政府和现代化建筑都建在“新北京”,所有现代建筑不过是在“天边”。
如今北京的市政建设除了破坏历史文化之外,还不知道是以人或以车为本。说以人为本吧,过街逛店不得不上桥下沟。下了公车站走到哪儿都要用个若干分钟。过天安门长安街到哪儿没10分钟不谈。说是一车为本吧可到处难左拐,停车更别提。。。。
北京需要发展,很多新建筑也很有特色。但不能以破坏文化为代价。罪过呀。
北京的崔恺,口碑不错,就是让什么老外大师压得抬不起头来。还是中国人看不起自己的中国设计师。
前几天放建国以来的纪录片,感觉毛腊肉就知道成天斗,斗天斗地斗人,对其他一切都无知或者盲视
别逗了,老外只是把家里的玩具,拿到北京放大了盖起来,给他个人立个碑。都是费大钱,不环保的主,只有中国人民才愿意花大价钱盖起来。谁会认真考虑中国人的文化,前景?
想想法国人让贝聿铭改造卢浮宫,讨论多久才弄成这样。那才是真正考虑法国文化呢。
个人看法,从毛主席纪念堂在天安门破土动工算起,北京的市政建设基本上是乱来的。
现在的北京基本上是洋不洋,土不土,中不中,西不西的混合体。
自力更生不能放在所有方面。老外设计,又有设末不可?!!人家确实比我们的设计师站得高看得远。
埃及的新博物馆已经非常自豪的在目前的馆介里特别地对外宣传,新馆将由中国设计师设计(国际公开竞投)!!!
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才能在北京盖出一堆房子。北京以外,谁有钱盖这种房子呢?
那乡土乡音。。。
历史全无。
中央电视大厦-'玻璃大裤衩'。
还有'鸟巢','水立方'等,都是外国人设计的,中国建筑师只能当绘图员。我是学建筑出身的,看起来就让人伤心。
不是去国多年、让我不再“北京”了;而是去国多年,让我更懂得北京、更以自己生为北京人为荣了。
多年以后,艾菲尔铁塔居然成了巴黎的象征。很多人认不出凯旋门、分不清圣心教堂,却没有人不知道艾菲尔铁塔……
刚和北京来的朋友聚在一起, 北京是高度紧张啊。 所有出租车司机路过天安门广场可不能开窗户. 好多地铁站不停车,还有很多的限制,最好大家开奥运,老老实实 呆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