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莱考古简史

(2006-05-03 17:45:18) 下一个

原创作者:南林

 

文莱达鲁萨兰国(Brunei Darussalam) ,古称渤泥, 位於加里曼丹岛北部,镶嵌在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Sarawak)。北临南海。有关文莱考古的详细资料,恐怕只有去文莱才能查到。笔者手头所有的只有文逊,鲁卡斯和大卫(Vinson, Lucas & David) 发表在东南亚研究杂志(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 Studies)181987年第二期上的文章提到文莱的考古与人类学概况。该文题为东马来西亚与文莱的考古学与人类学”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in East Malaysia and Brunei) 

 

 在有组织的进行考古研究之前,在文莱(Brunei)只有一些偶然的发现。而且还都是历史时期的遗迹,如穆斯林墓葬遗迹,中国陶瓷器等。根据苏恒翰(Wilhelm Solheim II),慧勒(Wheeler)的观点,文莱的考古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哈里森时期(Harrison’s Period),时间为1951年至1976年,主要工作是在哥打巴图(Kota Batu)进行的。

   

    1951年,汤姆. 哈里森(Tom Harrisson)和丹尼斯. 特鲁姆博(Dennis Trubmle) 着手确定哥打巴图的古文莱的都城。1952年开挖了一个探方,1953年作了小规模的发掘,之后在第五世文莱苏丹波尔基亚(Bolkiah)苏丹的墓地附近成功地找到了都城的旧址。后来,哈里森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并附有这个遗址和其它遗址的碳14断代数据。

 

    文莱第一个时期和第二个时期之间的界线不象其它地区那么明显。国王殿下(His Highness Sir Omar Ali Saifuddin) 对考古学产生了兴趣,决定文莱应建立一个博物馆。他派沙里福鼎(P.M. Shariffuddin ) 去沙捞越博物馆跟哈里森学习博物馆工作。之后,沙里福鼎又去伦敦受训,1966年回到文莱,计划在文莱建一个博物馆。1969年他创建文莱博物馆馆刊(Brunei Museum Journal),发表了许多有关人种史和考古研究的文章。这是文莱最主要的考古学刊物。博物馆于1972年竣工。沙里福鼎任馆长,开展了各方面的业务。

 

    第二个时期可称为后哈里森时期(Post Harrison’s Period)。即从1976年到现在。在这一时期中进行了许多系统的考古研究项目。并且主要是由继任的博物馆馆长玛图辛.奥玛(Matussin bin Omar) 进行的。玛图辛于1977年和1978年在古邦(Kupang)和卢穆特河(Sungai Lumut) 的发掘是在文莱进行的首次发掘。他就读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 ,他的硕士论文就是根据这两个遗址的发掘所作的。题为原史时期文莱的考古发掘”(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in Protohistoric Brunei) 。从古邦得出的碳14数据表明,大约公元750年在这里出现了最早的定居者。出土的大量陶器与柔佛拉玛(Johore Lama)和其它沙捞越的三图崩(Santubong)遗址出土的相似。玛图辛和沙里福鼎还联合报道了一个可能是史前时期的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磨光石器。玛图辛和沙里福鼎在文莱博物馆馆刊上联合撰文文莱的石器时代”(The Stone Age in Brunei), 阐述其发现。

 

2004年,初文莱考古学者在文莱河支流岸边的哥达巴图发现大量的中国宋代瓷片、陶片、器具,铜钱。在文莱的博物馆中也陈列着大量从文莱附近海域明代沉船上打捞上来的青花瓷器等文物,这是文莱与中国古代文化交流的见证,也是郑和下西洋时期与文莱友好往来的佐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