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麦克西
中国人多,不管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物。湘潭也不例外,这里记录的就是其中一些印象深刻的。他们的行业、模样既反映了中国的变化,也体现了中国的不变。也许,最有趣的是最后一张。
(1) 看着我买的一对黄莺鸟,旁边的女学生开心地笑了
(2) 擦鞋工和她的顾客。才一元人民币一双。在美国我已经二十多年没有擦过皮鞋了。在中国几乎没几天就得擦一次。这个行业门槛低,干这个行的下岗女工还不少。
(3) 卖布鞋的老太太。穿这种手工鞋的人还多吗?
(4) 玩毽子的女孩。那是任何时代都流行的活动,只是她们的毽子和服装都时髦很多。
(5) 街道旁休闲的人物。人们的服装已经大大改善,但身后的房屋好像很久没有装修了。
(6) 16岁维吾尔族男孩在湘潭街上卖大饼和烤羊肉串。小小年纪已经远出家门。他的汉语还过得去。附近的当地汉人对他不错。就是当时生意不是很好。
(7) 偶尔在老湘潭城里发现了一个道教庙。这个庙是我以前不知道的,据说当时是个工厂,最近几年才恢复的。长老从湘西来,很乐意为我穿上制服、摆姿势照相。
(8) 高兴的摊贩女士
(9) 猜猜她是什么职业?
(10) 读告示的小女生
(11) 晒太阳的老太太
(12) 他是卖气球的还是买气球的?
(13) 修轮胎者。只要有单车、三轮车,就会有这一行。
(14) 另一位维吾尔族摊贩。这是我们小时候没有遇到过的。民族更加融合了?
(15) 磨刀工还有生意,记得“磨剪子、磨菜刀”的吆喝。这是很古老的行业了,只是他们使用的技术已经大有改进。
(16) 一位要饭者,这也是很古老的行业。
(17) 不知这位的职业,只知道他永远有一副笑脸
(注:#9的答案:她是卖红帽子的。拍自2009年12月)
的确是很小的世界。确实是一个月前在布市场对门拍的。欢迎通过这些相片回到湘潭看一看。也和老乡握个手!
Michael的相机对生活的着色,让我对湘潭的印象都有些恍惚了。
2,自食其力,不闲在家里吃低保,可敬
3,那些鞋要是可以流通到北京,上海的时尚小店里,包装一下,几百块钱估计也有人买。
4,房子也许是政府的。
5,如果民族融合,人口流通的再广些,再深入些,去年发生在新疆的事可以避免。起码这个孩子不会去上街放火砍人
6,这个真像张丰毅
14,中国的人口流动确实是比二十年前通畅多了。带来问题,但更多的带来希望和发展。所谓仓廪实,而知礼仪
15,发展无处不在
16,问题同样存在
回去多看看,多听听,是不是发现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在控制XWC的同时,确实也做了不少兴国利民的实事呐?国家是不是比20,30
年前更强盛呐,作为红旗下的蛋,是不是也有骄傲自豪的理由呐?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