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陈毅《西藏纪行》 (图)

(2008-03-19 23:56:15) 下一个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 > > 萧蒂岩 > 诗词赏析

陈毅《西藏纪行》诗读后


作者: 肖干田 萧蒂岩
发布时间: 2005-02-22 11:25:45
来源: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1956年4月22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开幕。之前,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元帅、诗人——陈毅受命作为中央赠团团长率领各民族高级成员和文艺团体800余人,乘车经由世界屋脊、被誉为祖国金桥和各民族五彩路之一的青藏公路,于4月19日胜利抵达“圣地”——拉萨,对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划时代大事进行指导和祝贺,并对早先的进藏人员、边防官兵和以藏族为主体的西藏各民族人民进行慰问……无疑,这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史无前例的作用。

  陈毅在藏约五十来天,他在高山大江之间即兴所作的五首诗歌,正是在上述政治背景下写成的,我们称之为《西藏纪行》,现在就逐首加以赏析——

  乘车过雪峰
  1956年4月

  昆仑雪峰送我行,唐古雪峰笑相迎。
  唐古雪峰再相送,旭角雪峰又来迎。
  七日七夜雪峰伴,不苦风砂乐晶莹。
  同人举酒喜相贺,轻车已过最高层。
  明日拉萨会亲友,汉藏一家叙别情。

  全篇用白描手法,烘托出闻名中外、东西横亘的三山雪峰对他和代表团成员的喜相迎送的热情。山犹如此,何况人乎?自然令读者联想到他和代表团一行所肩负的重大使命是顺乎天心、合乎人意,是人神共祝其成功的。

  此诗当写于4月18日。

  青藏公路由西宁到拉萨,全长约2200公里,在格尔木地方向南进入昆仑山区。人所周知,昆仑山主峰——木孜塔格高达7723公尺,公路通过其东段山口也有4772公尺,王母及其瑶池就在其间,雪峰送行,也暗含众多仙女在送行了;唐古拉山是青藏的界山,公路通过的山口高达5200公尺,唐古拉原意为平坦的原野之山,有神话说,天上的神牛窥见唐古拉山的草长得特别茂盛,就偷偷下凡,不再返回,与那里的人们共同生活,就成了现今的牦牛,“唐古雪峰笑相迎”,“又相送”,可见人畜都对他们的到来感到欢欣鼓舞,是何等的惬意啊;旭角雪峰,座落在羊八井附近的麻江,是冈底斯山脉的东段——念青唐古拉山的高峰之一,“冈”系藏语“雪”,“底斯”系梵语或象雄语“雪”之意,其主峰为“冈仁波且”,系佛教、印度教、西藏本教的神山——湏弥山,是东方的“奥林匹斯”——众神之山,其东段为“念”神之所居——是“众神”之守护神,诗人在这里点出“旭角雪峰又来迎”,具有各教派信徒都喜相欢迎之内涵,极有象征意义;同时,这“旭角”的译词,可能使他产生“旭日一角”(角,方言读“个”)之联想,暗喻此行必将是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区域自治政策的巨大胜利。

  从西宁出发,沿途四野,人烟稀少,都是大小雪峰相伴,而4月中旬正是青藏高原风季的末期,在平均4500公尺高的路上车队连绵,砂尘飞扬,加之高原反应强烈,是相当辛苦的,但是,“不苦风砂乐晶莹”,正表现了诗人的心境如雪峰般晶莹剔透、高洁无瑕,彼此相互辉映,从而是极其快乐豪爽的。经过七日七夜,大队人马,终于顺利通过最高的唐古拉山下到了拉萨近郊的堆龙河谷,那里只有3600公尺高了,以致举酒相贺,共祝一路平安……

  自七世纪四十年代,藏王向唐王朝请婚、文成公主“下嫁”之后,唐太宗于649年封松藏干布为“西海郡王”、“驸马都尉”,并进爵“賨王”(即贡献珠宝、缴纳赋税之王),唐蕃两家先由联姻,进而联盟,历代藏王自称为“甥”,称唐皇为“舅”,金城公主之子——藏王赤松德赞“宴前认舅”,成为藏族家喻户晓的历史佳话,到823年唐朝与藏王赤热巴巾订立“大和盟约”,立“唐蕃长庆会盟碑”于大昭寺门前,藏汉盟文再三强调“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叶同社稷如一”,“叶同社稷如一家”(叶同协),所谓“社稷”就是国家的意思。直至十三世纪中页,蒙古族继承中国皇朝正统,元世祖忽必烈于1268年将西藏改建为全国十三个行省之一,并将西藏的政教领袖人物八思巴封为“吐蕃(西藏)行省” 的行政首脑,尊号为“大元帝师”,总领中央政府四大部门之一的总制院,西藏成了大元帝国的正式版图,历明清两代,西藏都在中央朝廷有效管理之下,只是到了二十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挑拨、挟持,曾被清世祖——顺治皇帝于1653年封为“达赖喇嘛”的政教领袖之远代继承人——十三世达赖喇嘛才与中央政府产生隔膜,1910年清廷下令褫夺其“达赖喇嘛”名号,而辛亥革命成功之后,1912年10月北京政府又下令予以恢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于1951年5月23日签订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汉藏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4年十四世达赖与十世班禅分别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所以陈毅作为国务院副总理是继1268年元世祖令太子、燕王、中书令(宰相)真金到西藏颁发行省建制诏书印信之后,中央政府进入西藏的又一最高政治代表,他在进入西藏地方首府——拉萨的前夕,除举酒庆贺之外,诗兴不能不油然而生,以致发出了“明日拉萨会亲友,汉藏一家叙别情”的由衷之咏,这种“情”,既有历史的厚度,又有前两年在北京与达赖、班禅相会的政治新度,是很耐人寻味的。不是伟大的政治家,难以有此高度的诗的概括。

  宿 欧 西
  1956年4月

  别藏积雪在心目,轻车直放欧西宿。
  桃红李白笑迎人,水道纵横柳映绿。
  花香时伴乌语来,草地如茵沁心腹。
  高原有此好风光,岂让苏杭春占独?
  十日荒烟尽涤荡,今夜安枕似我屋。

  欧西,是一个西藏贵族的庄园名称,藏语意为“财富之基”,全名是“朗嘎欧西”,有人译为“天上富豪”,系原噶厦政府一个二品官的家,座落在拉萨西面约十公里的堆龙德庆宗(县)里,堆龙河自羊八井流来,就在下面不远处汇入拉萨河。这里是一个河谷地带,海拔较低,土地肥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由于处在交通要冲,来往贵宾多先在此落脚。陈毅副总理及其一行,在经过长途车旅生活之后,突然停下来,眼界一开,别有天地,是触景生情而紧接上首、一气呵成的作品。

  开篇即说“别藏积雪在心目,轻车直放欧西宿”,言七日七夜都在雪峰之间穿行,把高原的特景——积雪,另行储藏在心目之中,任轻车从最高层向低海拔的地方缓延放行,以致最终停放于“天上富豪”之家住宿下来了,再举目望去,“桃红李白笑迎人,水道纵横柳映绿”,真是别有人间,与原来一路看见的荒凉雪原大不相同,另有一番深春景象,周围充满了蓬勃生机,“花香时伴鸟语来,草地如茵沁心腹”,是何等地令人心神为之一振啊,能不赋诗一首吗?乃至盛赞“高原有此好风光,岂让苏杭春占独”。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哪里仅止如此呢?风雪高原也是有春天的,特另是春色拥簇的“天上富豪”之家,不也是天堂之一的证明吗?既然如此,这不得不使他发出了“十日荒烟尽涤荡,今夜安枕似我屋”的慨叹!“十日”是大约数,“安枕”是摆脱了车上颠簸不定的生活之后的一种安稳睡觉的感受;“似我屋”,既指作者当上海市长时的安定环境,也兼含四川“天府之国”的家乡境况,言外之意是“天上富豪”之家也是可以与之媲美的;且暗喻汉藏关系也已通过寒冷的冬日而进入温暖的春天了。

  题札西果园
1956年4月30日

  我栽第一株,你栽第二株,他栽第三株,
  大家共栽七百八十株。
  树树成活,八百成林,绿化全藏此其初。
  扎西果园作试点,树人树木永不枯。

  4月30日,即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行将胜利闭幕的前一天,陈毅一行参观了拉萨农业试验场(即以后的七一农场)。当时的西藏日报报导说:“陈毅团长亲手把中央代表团从北京带来的苹果树苗栽进土里……并对帮他挖土的一位藏族青年说‘希望它活一万年’。”代表团其他领导人和各民族成员都栽了树苗后,“人们把这些树苗叫做‘西藏的万年树’,‘祖国各民族的团结树’。”之后,陈毅给这个果园取名为“札西果园”。“札西”即藏语文“吉祥”之意,接着他应邀题了上述这首诗。

  全诗是民歌体,属纪事诗,面向群众,通俗易懂,不须多作解释,但最后一句“树人树木永不枯”使全诗突然升华,期望热切,遗响殷远。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在他的鼓舞下,到1996年的四十年间,西藏人工造林面积达40万亩,成林树木达四千多万株,其中果园405个,所植苹果、香蕉、桃、核桃、油桐、茶树达91万株,鲜果年产量12000万斤、干果400多万斤、茶叶23万斤。陈毅当年所种的苹果树,八年后开始结实,年产30多斤,被人尊称为“元帅树”,至今还有人参观,敬仰不止。至于说到“树人”,无论是民族干部的培育,成长,抑或是教育事业的开拓,都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这里就不——详述了。

  过 旭 角
  1956年5月

  西藏五月尚飞雪,飞雪送我过旭角。
  旭角山高技海五千三,汽车行驶难追攀。
  前车峰顶摘星去,后车谷底穿云端。
  中间一队似冒险,凡欲穿隙走天边。
  我是京华西行使,驱车飞驰数万里。
  行过山长与水长,祖国广大真难量。
  红日指路不迷向,彩带金桥坚且强。

  到处都是人民创造力,移山倒海谁敢当!

  1956年5月12日,陈毅率领中央代表团及其第二分团400余人,经羊八井,翻旭角雪山,到达班禅驻锡的日喀则进行慰问,与进入拉萨时一样,受到当地群众十里焚香顶礼、吹号扬幡、彩门彩带、载歌载舞的隆重欢迎,充分表达了人民对党、对祖国、对毛主席和社会主义的高度热爱,这肯定深深地激发了他的诗情,所以在百忙之中又抽空写了这首诗。

  旭角,又译旭格拉、雪古拉,是藏语文“纸”或“纸山”的意思。山如白纸一般地竖立着,言其山势十分陡削;或者,积雪如纸屑一般,常年飞舞不断,也言其山况十分高寒。陈毅当天在群众大会上讲的是“今天我们翻过旭格拉来到了日喀则”,但在诗中依然用“旭角”二字,除与前诗一致外,可能对“旭角”的字面含义情有独钟,是说虽然“西藏五月尚飞雪”,而飞雪却未能挡住旭日——东方升起的朝阳,还是露出了“旭日之一角”,同时也表达了高原气候瞬息万变的实况。旭角雪山实高5454公尺,而言五千三者,可能是当时所知的高度,“汽车行驶难追攀”,不由人想起“夸父追日”的神话,夸父由于一心追随太阳,在接近之后不幸焦渴而死,确系一个追求光明的英雄,因为我们坐着汽车去攀登一个仅有五千三的旭角都感到十分困难而险象丛生,何况夸父赤手空拳去追随太阳呢,可见其神勇无比了。车队分前中后,他可能属于中间一队,眼见前队“摘星”去了,而后队还在谷底“云端”,自己觉得所属的一队好象在高山陡壁的缝隙中或天边上奔驰,形似冒险,而实际又是在各族工人们修筑的坦途上行走,安全系数还是顶高的,由此而感慨此行经过了“山长与水长”,体验到了祖国土地的广阔和人民力量的伟大,正是这些炎黄后代,在“红日”——共产党、毛主席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发挥出神勇,修建起了联结各民族的如彩带金桥般的公路网、铁路线,坚强而有力地连世界屋脊也可以穿越而过,是何等地令人感佩啊!由此而得出结论:只要能正确发挥“人民创造力”,什么帝国主义、什么反动派,什么分裂者,谁都无法阻挡这移山倒海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了……

  雅鲁藏布江
  1956年5月

  雅鲁藏布是大江,其源甚远流亦长。
  试看千助波绿,宜林宜牧宜稻粱。

  诗人在上首强调了“行过山长与水长”,即经过燕山、太行、秦雕 祁连、昆仑丸唐古气冈底斯等山脉与海河、黄河、长江、怒江等水系之后,在这首里突出了雅鲁藏布江,并赞叹“其源甚远流亦长”,好一个“流亦长”,充分显示了它与祖国其他水系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雅鲁藏布江全长2800多公里,在我国境内流长1787公里,流域达241590平方公里,它在喜马拉雅山东段的底杭峡,由东转向西南,流入印度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国与恒河汇合,汇入印度洋。

  “其源甚远”,它的上游叫当却藏布。即马泉河,与狮泉河、象泉河等恒河、印度河的上游,其源头都同发于冈底斯山,那一带是本教、佛教、印度教共同尊为“众神之山”的地方,是西藏最原始的宗教——本教的发祥地,其教义通过雅鲁藏布顺流而下,在下游的一个支流雅隆河谷孕育、诞生了吐蕃文化,因此,雅鲁藏布江沿岸是西藏文化的摇篮。大江所经过的日喀则地段,土地肥沃,水利设施较好,俗有“高原粮仓”之称,在和平解放之后,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尤其是它的支流赠河流域亩产量由原来的几十公斤达到200多公斤,而五月正是青稞麦生长的旺盛季节,所以诗人发出了“试看千里春波绿,宜林宜牧宜稻粱”的由衷赞美,当是实际情况的真实写照。进入改革开放的八九十年代,“一江两河工程”——即雅鲁藏布江及其两大支流——年楚河和拉萨河的改造工程,已跨上了新的台阶,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参与投资后,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诗人英灵有知,当更加感到欣慰……

  陈毅副总理在西藏创作的五首诗歌,是藏汉关系中有史以来所记录到的中央政府最高级领导人在神奇的世界屋脊上留下的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易懂易记、易于流传的最珍贵诗篇,是一个共产党领导人立足高原、胸怀全国的光辉著作,我们在四十年之后来欣赏、分析,依然明显地感觉得到他的高尚情操、英雄气魄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仍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因此,没有理由不敬佩备至,而奋发有为!

  (注:该文系应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上海诗词学会之约,为纪念陈毅同志95岁诞辰而出版《陈毅诗词赏析》一书写的,系与肖干田同志合作的,作于1996年8月。)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