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上海浦西全面封控的前一晚,我的朋友圈开始被TudiMusic的云蹦迪现场刷屏,一个直播国外音乐会现场的视频号里突然涌入无数的上海市民,并开始在互动区里疯狂“甩菜”,留下带地理坐标的深深烙印。人们把这一天戏称为浦西“大年夜”,白天疯狂囤年货,晚上在家吃年夜饭,还有蹦迪春晚,集体在家躺平四天等待大年初五出门“迎财神”。
那[
阅读全文]
我生活在上海。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最近很多外地的朋友都很关心地询问我疫情期间生活如何,有没有受到影响?他们真的都很关心我,但是无论我怎么说,大家其实都并不怎么相信:我们这里真的没有吃的了!
我住在浦西,之前收到通知,从4月1日到4月5日之间会封闭管理,所以我非常紧张地囤了足足5天的粮食在家里。然而到现在,也并没有解封的消息,关键是[
阅读全文]
又一个在新冠防控中死去的人。一边是哮喘发作危在旦夕的病人,一边是身后即AED急救装备的医护,一边是愿意先救哮喘病人的邻居,可死亡竟然依旧发生了。
我不知该用怎样的笔触,去描述这场死亡,我们面对一个又一个就死在医护面前的生命,好像唯有无力和失语。被自家医院拒诊而死的哮喘护士,长春喉炎致死的孩子,西安被迫流产的孕妇,这些生命那样的普通平凡[
阅读全文]
乌克兰的这场灾难,检验着全世界国家和人民的良心、底线。在战争发生之后,欧美等大国的行为让人心冷,让人对秩序、条约、章程、道德准则失去了信心,尤其是弱小国家,他们如果地理位置不好,便只有被欺凌被肢解被奴役被驱使的命运。如果说在几百年前的丛林社会尚可理解,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还存在这种天理不容的行为,整个人类世界对这种反人类行为无[
阅读全文]
一转身,三月过去了。
这是一个让人伤心的三月,想不到的战争,持续的疫情,意外的飞机失事,未知的一切,突然觉得生命特么如此脆弱!但是,因为所处的位置各异,人间的痛彻心扉,就并不是人人都能感同身受了。
每个月都会写月度总结,每次写,都会发现有未完成的事,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甚至还有国际上的。
本月初,三十六名现任和前任欧洲政治家[
阅读全文]
这几天,微博开始贴起大字报,再次重批张文宏。
我昨天写了篇文章,看了不同人的不同反映,我也看了最近关于疫情封控的各种群聊和不少文章。特别是昨天深圳特区报的文章,让我很是反感。这是一种典型的将科学问题政治化的思维方式。
我发现,所有的问题,当下只有一个解,那就是科学,所有的争议都是关于科学的争议。批判张文宏,也是试图用意识形态和疫情[
阅读全文]
最近的上海到了疫情开始以来最危急的时刻,如今上海的魔幻和去年的印度不相上下,因此很多人来问我看法和感想。像我这种经历过印度疫情,现在又回来经历上海疫情的人,恐怕不会很多。
首先我要说明一下,我本人是疫情封控的极大受益者,因为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越是封闭的环境效率越高,最近公众号的更新速度正是拜封控所赐。我不敢说防控对我的生活完全没影[
阅读全文]
当代俄罗斯对沙俄和苏联有共同的继承性,它一方面向苏联获取资源,但更多的关联是在向沙俄帝国靠拢。普京政策与沙俄时期内外政策的相似性已经毋庸置疑。俄罗斯街头沙皇的套娃、画像、雕塑随处可见,在每一个旅游景点旅客都争相与扮成彼得大帝和叶卡特琳娜女皇的人合影留念。帝国的象征符号和标语口号又卷土重来,所有的沙皇都成为正面人物,尼古拉二世更被&ldqu[
阅读全文]
这是一件可笑的事,居然独立思考也能成为勇气的象征。毕竟,这个词,过去数年我几乎是拒绝使用的,因为我觉得它是司空见惯的、特别基础的事情,因为在我们那个年代的学校教育里,它几乎成为老师的口头禅、学生的本能。可是,今天,我猛然发现,它成为一种特别稀缺的美德了,可以和“勇敢”并列。如果,在一群挨个跟着前边的羊走的群羊队伍里走的,有那么[
阅读全文]
虽然无比震惊,却不得不写一写乌克兰。现在,基辅,我们的首都,面临导弹的袭击。各种消息纷至沓来,往往都是:最亲近的朋友,因保卫基辅而牺牲。许多报道显示:居民区、医院和城市中心广场,遭到轰炸。没人知道,这种局面将会持续多久。如果身在基辅、卡尔科夫、车尔尼赫夫或是其它城市,你就难以保证,是否能活过这一个月。有一件事情,全世界都应该明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