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朦的日子

发朦的时候多,清醒的时候少,码点字,防老年痴呆。
个人资料
博文
(2011-07-23 18:30:23)


更多照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7565d40100wazd.html
第一次游杭州,还是八二年。老乡同学二人,八月末返校,经不住诱惑,中间下了火车。武灵门附近旅馆里放下行李,街边小饭馆里匆匆午饭,就直奔六和塔。
六和塔四周,十分偏僻。蹬塔顶瞭望,钱江大桥向南,对岸一片空荡荡。从塔上下来,还纠结过,要不要去蔡永祥纪念馆,看时间不太够了,只好放弃。按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1-07-21 18:23:18)


出门旅行,俺一向保守,特别是在时间上,余量留得足够多,多到常被领导批评。所以周六出远门,俺们毫无悬念地,提前两个多小时,到了机场。时间充足,俺们气定神闲,在机器上切克盈。屏幕上跳出一行字,要俺们面见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比俺还气定神闲,一字一句地说,你们下午达美航空从的确姨到香孩的班机,机械故障取消了!俺把眼睛瞪得比俺的眼镜还大,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1-04-20 17:05:19)
紫金山向西,经富贵山,余脉伸至玄武湖南,隆起小丘,高不足百米。因为中间高平,两端渐低,形如颠覆之舟,搁浅于湖岸,故名覆舟山。山虽矮小,因得地利之便,却是建康城北门户。六朝时,山上山下,几度干戈,见惯了城头变换大王旗。东晋成帝咸和三年,有苏峻、祖约之乱。祖约的哥哥,就是那个闻鸡起舞的祖逖,当时已经不在人世。苏峻叛军,从西面牛渚渡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0-07-13 18:29:49)
俺现在连冒牌球迷都算不上。世界杯正如火如荼时,俺却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有的看就看,没的看就不看。不过上大学时,俺做球迷还是货真价实的。和大多是老球迷一样,俺迷足球,是从81年的亚大区预赛开始的。那时候中国队的标杆是容志行,但俺饭的是古广明。1981年10月份在北京,中国3:0胜科威特,赢得干净利落。俺和同学们挤在宿舍楼前看电视转播,嗓子基本喊哑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0-05-08 07:49:27)
八零年代时,文化还是一个高尚的词。报纸上常常有作家、诗人们欺骗女文青感情的报道,可见那时文化人社会地位不低,对女青年是有吸引力的。现在不同了,光靠码字、玩深沉就想耍流氓,估计不靠谱。当作家,写小说、写诗,那时不但是许多文科人的理想,也是很多理工科WSN的白日梦。俺们学校有个文学社,还真出个一篇轰动全校的小说,在校园黑板报上连载,差不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0-04-25 15:52:56)


上海世博,刚摆平会歌抄袭的尴尬,又陷入吉祥物设计和中国馆设计抄袭的指控,网上网下开了锅。革命人民义愤填膺,愚民百姓觉得脸面丢光,阶级敌人一片欢欣鼓舞、幸灾乐祸。上海世博真的成了抄袭的盛会?先看看日本设计师安藤忠雄,1992年在西班牙塞维利亚的世博会日本馆,和2000年设计的日本四国西条市南岳山光明寺。这两件作品,都是典型的东方木结构。俺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0-04-18 17:47:17)
俺还算不那么孤陋寡闻的,时不常在网上挂着,不过以前还真知不道韩寒娃。初闻其名,该是二、三年前吧,看八卦新闻,说徐静蕾和这个那个有啥关系,这个那个中的一个就叫韩寒。后来偶尔也读点韩寒娃写的,或者写韩寒娃的文章,发觉这娃是有点不寻常。娃居然高中没毕业,让俺刮目相看。俺一直觉得,人要是一路读书到博士,基本就永久性脑壳坏特勒,只能当民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10-04-11 15:57:38)

(照片来自http://zh.wikipedia.org/zh/File:BlackHole.jpg)
大学里学热力学,是二十七、八年前的是事情了。昏暗的教室里,教授在相空间里撒欢地推导一黑板、一黑板的公式,俺基本上似睡非睡处于梦游状。那门课学得半生不熟地,好歹知道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用比较简单的方式表达,就是“孤立系统的熵值(混乱程度)永远是增加的”。
八十年代末,兴起一股所谓文化热。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0-03-28 17:45:21)
浙江卫视新闻: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wMTgyMDM2.html3月23日上午,贵阳街头,电视台女记者强要采访违章女司机。因记者语言不当,激怒女司机。女司机大打出手,女记者勇敢还击。全程被女记者同事录下。美女司机暴打美女记者,这种新闻不火都难。难得贵州上回全国新闻,一上多半是出妖蛾子,真让贵州人民郁闷。看了浙江台的录像,就胡说几句。交通违规该罚,打人要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9-11-28 15:03:02)

中华门外,秦淮河南,有条雨花路。今年夏天的某个晚上,曾在附近盘桓过片刻。当时的路上,行人罕见,车辆稀少,静静地。十字路口,交通灯,由红到绿,由绿到红,周而复始。空气里满是燥热,典型的南京夏夜,一如从前。夜色不深不浅,覆盖了街道和两旁的建筑,周围的一切,看起来都很单调、平常。树影斑驳,一个人慢慢地走,从一盏路灯,到下一盏路灯。灯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1]
[2]
[3]
[4]
[5]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