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活跃于政商各界的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先生,在7月1日一场会议上说,“新加坡不想选边站,但20年后若不得不选边,可能会倾向中国(而非美国)”。杨先生还表达了对美国特朗普政府若干内外政策的批评、对国际规则改变和动荡的担忧。这也并非只是杨先生一人的看法,而代表相当一部分新加坡人包括许多精英人士的观点。笔者理解杨荣文先生的忧虑,以及[
阅读全文]

(今年(2025年)入夏以来,中国多地发生严重洪灾,贵州、广西、湖南等地不少村镇被淹没,贵州榕江更是连续多轮洪灾,整个城市被淹。而6月并非最热月份,但华南华中等地已出现40度以上高温,高纬度的东北也连续超过34度以上高温天气。华北地区的旱情也越发严重。我去年就写了这篇文章,呼吁中国官方正视和向公众说明气候危机的危害,不再逃避问题。当然现实没有[
阅读全文]

(2025年6月,马英九再一次访问大陆,并在敦煌讲话时提到“和平民主统一”,支持统一同时,反对武力统一和希望尊重台湾人民意愿)据报道,台湾地区前领导人(中华民国前总统)马英九将于2024年4月访问大陆,前往西安、广州、北京等地参与一系列活动,还可能与中国国家主席和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会面。这是马英九2023年3月底访问大陆后,时隔一年的又一次访问。马[
阅读全文]

《联合早报》5月21日发表旅美学者伟达先生文章《纪念二战胜利突破“普京困局”》一文。伟达先生在文中说,俄罗斯(苏联)作为二战反侵略同盟国,只是“偶然及误会”,认为二战前后苏联也侵略扩张,只是希特勒和斯大林分赃不均,才导致苏德战争、苏联加入盟军。伟达先生还把苏联卫国反法西斯战争称为“所谓的卫国战争”,言下之意颇不认可这是[
阅读全文]

一些中国人及中文使用者在伊朗问题上存在的严重误区,很大程度在于他们将在中国的一些东西强行代入伊朗问题,并以“民主对抗专制”、“文明消灭野蛮”这样简单的、不合实际的二分法加以定性,并情绪化极端化的评论,而不顾事实的复杂性、问题的多面性。这就导致他们对伊朗问题许多基本事实认知错位、判断错误、逻辑错乱、立场错缪。近日,以色列大[
阅读全文]

5月底,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蒋雨融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在中文互联网上引发巨大争议。而且,无论是中国体制和现状的支持者,还是反对派,都有不少对她的激烈批评甚至谩骂。就她所演讲的关于多元文化、包容和同情弱势、生活故事等,不少人批评其“虚伪”、“白左”、“不接地气”等,有人说她粉饰西方,有人又说她不愿意揭示中国的苦难,还有的[
阅读全文]
2022年的伊朗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坚定的教士政权批评者者纳尔吉斯·穆罕默迪(女性),坚决反对并且嘲讽特朗普的呼吁德黑兰撤离的计划,并且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穆斯塔法·塔扎德(MostafaTajzadeh)(前哈塔米政府顾问,改革派,长期被伊朗政府拘禁)也表示:“我知道一些人对[以色列]的袭击感到满意,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改变失败的教士政府的唯一途径,但即[
阅读全文]
“如果我们遭遇了这样的伤害,却选择和平,那人民将不再凝聚在这个国家,我们可以预期会收到更多伤害,犹太人将成为战利品,这才是我们需要揍回去的根本原因。揍回去我们会死很多人……不揍回去,我们会死更多人,我们信心会失去,阿拉伯人会更大胆……人死了会成为英雄或被遗忘,但失去手跟眼的残疾人回到家中成为负担,尊重与爱会在照顾伤[
阅读全文]
(注:本文写于2025年4月。当时多家媒体都对特朗普与伊朗谈判核问题表示乐观,认为特朗普会比拜登更加迅速解决伊核问题。笔者当时就立即写文反驳,表达不赞同,并认为特朗普执政的美国将主动攻击伊朗,甚至爆发全面战争。如今正在应验)4月13日《联合早报》发表范鸿达先生文章《美伊关系向好中国也能受惠》一文。在文中,范先生认为,在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国和伊[
阅读全文]

(2023年9月,我前往伊朗驻德国大使馆,递交信件,表达对伊朗尤其波斯民族的敬佩和同情,以及对伊朗内部冲突、人民尤其妇女受害的痛心,希望伊朗执政者(教权集团)改革和包容。相对于中共、朝鲜金家政权、阿富汗塔利班等,伊朗是有一定民主的,总统和国会是民选(虽然有提前筛选),社会自由度其实高于大多数中东国家。虽然这些也不是恩赐而是权利,但起码不应[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