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底从希思罗机场坐上Lufthansa去慕尼黑的飞机就很兴奋:在Duolingo上学了三年的德语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虽然每天就学个五到十分钟,但感觉很不错。唯一不足的就是词汇量太少,这次去试试看灵不灵。这次是顺便小游,计划就呆三天。本来是六月到英格兰和苏格兰度假,因为从慕尼黑回美才有便宜的里程票,于是飞到慕尼黑看看老同学也顺便看看著名的新天鹅堡。([
阅读全文]

没想到短短三个月之后,又来到哥本哈根。
这次是短暂停留几天,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因为工作的原因,今后应该会常常路过这个有意思的城市。与哥本哈根隔海相望的瑞典,不到一个小时的地方叫Lund的小城,正在建设一个由欧洲13国共同投资的大科学装置。这样的设施在世界上也没有几个,所以设施之间的人员交流也是挺频繁的。这个学术会议本来就是为了庆祝这个设[
阅读全文]
欧洲是OldWorld,北美是NewWorld,北美的文明是从欧洲而来,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字面上很好理解,但身处其中才能体会到这种血脉相承的强烈联系。这个世界是个多元化的世界,各族各国各地之间都有差别,欧美也一样,特别是欧洲那么多国家。通常人们都会放大或者强调微小差别。可是把一个成长在第三文明人,比如我放到这种区别中,更能体会到的是,99%的那种从一种文明延续下[
阅读全文]

2016年,一天正在读一本关于领导力和道德的书。其中提到,领导力与道德是要相辅相成的,正如美国历史上的一众总统如亚伯拉罕林肯等等就是这样的典范。然后又信手拈来一个反面例子:比如有人格缺陷的无德富商Trump,他永远也成不了总统。抬头一看,电视里正呈现着2016年总统大选的结果。取胜的人正好是他。于是这本书就读不下去,失去了说服力。事实证明,只要足够&[
阅读全文]

从《豌豆公主》到《卖火柴的小姑娘》,从《皇帝的新装》到《丑小鸭的故事》,安徒生的童话把人那些共同的美好和丑恶,通过这些有趣也很有异国情调的故事传递给我们。小的时候读到这些故事,又看了改编的电视和话剧,形象深入我心。又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不仅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可以一窥人心。前几天有机会在哥本哈根做短暂的停留,便早早地从机场酒店出发[
阅读全文]
从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出发,分析近年来美国收入不均和经济不安全问题的影响。提供时间线、可以在网上找到的统计数据,以批判性推理支持分析。###1.**时间线和关键发展****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1):**-**市场开放和进口增加:**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美国市场从中国进口的低成本产品激增。Autor、Dorn和Hanson的“中国冲击”等研究记录了中国商品竞争加[
阅读全文]
在让我们转到另一个讨论。根据他们的框架和研究,人口似乎是决定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包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他们研究的例子来看,欧洲和美国一开始就没有多少人口可供抽取。相比之下,例如,中国庞大的人口,在其历史进程中,为提取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例如,如果有人不愿意接受最低工资的工作,那么找到替代者就容易得多,因此没有动力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
阅读全文]
下面粗体加黄的是我的提问,其它是经过我编辑并思考后的回答。探讨是用英文进行的,然后用googletranslate转成中文,放在这里:根据我在中国的经验和观察,在过去大约15年里,社会福利发生了变化,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少量福利,这在中国共产党政府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例如,为农村人口提供少量养老金。你对此有何看法?你的观察触及了中国社会政策的重大历史性转变[
阅读全文]
DaronAcemoglu、SimonJohnson和JamesA.Robinson得了202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我就找了他们其中两位写的书“WhyNationsFail:TheOriginsofPower,Prosperity,andPoverty”。之后有了一些思考,便使用chatGPTo3一起来探讨一些问题。一个好的理论并不是能解释所有的问题,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明白问题根本的思路和一些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思考能帮我们更好的明白问题的本质,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我[
阅读全文]

对远在异国他乡的我们,新冠几年中最难过的就是与国内亲人的隔绝和相互牵挂。作为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夫妻两人一共四位父母,当我们步入中年的时候,家里的老人也渐渐进入年老体衰的阶段。本来平时就无法在身边照顾他们,只能一年或者两年一次短暂相聚,让孙辈在他们身体有一点点天伦之乐。不仅仅是父母,还有我们的爷爷那一辈,更是见一次面就少一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