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之丘

《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个人资料
梧桐之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2-11-12 15:42:09)
喊他的乳名,发音的时候,注意“狗四”后面一定要带儿音,才能描绘出他那咬字不清,但又喜欢抢话时,囫囵面目的狗屎样儿,大家只要喊,“狗四儿!”,这本身的喜剧效果就有了。 文革初期,毛主席纪念章刚问世,稀罕宝贝,只有人民子弟兵解放军才有得佩戴,据说北京首都也只有少数著名红卫兵领袖上天安门城楼才有。可想而知,在贾汪煤矿几乎只是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2-11-11 14:14:22)
文化大革命唱革命歌曲跳忠字舞,早上对着毛主席像念语录,晚上睡觉前对着毛主席像念语录,这叫早请示晚汇报,以表示对全国人民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无比热爱。 上课,全体起立! 虞超随着全班同学站立起来,对着毛主席画像一起喊,衷心祝愿毛主席他老人家万寿无疆,一个班上五十个学生,喊声震天。 此时,一个恶作剧念头涌上来,这要是喊我自己万岁,该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2-11-11 06:34:06)
大恩不言谢 她是个护工,在宾州首府哈里斯堡南郊一家养老院工作。 圆圆的大脸红扑扑,亮亮的大眼闪忽忽,壮实的身体不亚于常年劳作的农妇。有过一次婚姻,却没有孩子,如今四十多岁依然单身住在父母遗产,一栋近百年的老房子里,没有固定伴侣。 她不孤独,相反,她的事情似乎很多,从早到晚很忙,白天上班自不必说,下班以后以及周末在家里最大的乐趣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2-11-10 14:39:44)
沙白的爸爸姓沙,妈妈姓白,你大概猜出来了,父姓加母姓就成了他的名字,挺好听,也好记,沙和白都是标准的回回姓氏。贾汪煤矿有几十家回回,有些人下煤矿,有些人做小买卖,有些人在回民饭店做厨。他们有阿訇,一个长得山羊一样的干巴老头,留着山羊胡,头顶白色的回回帽,走在街上特别显眼。阿訇住在矿区北面,独门独院,院里院外的墙上涂着厚重的白灰,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22-11-09 15:18:32)
怨师傅 文革初期,军宣队,工宣队相继进驻大专院校,中小学,占领无产阶级教育阵地。 也不知道他的姓该怎么写,反正大家在大会上听到介绍的时候是这样的:“现在请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派来的工人阶级宣传队队长怨师傅发言!”大家听到的是第四声,没有来得及想是个什么愿抑或院,好像都不是。然而,单看他那张困难脸,理所当然推定应该是怨恨的怨,全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2-11-09 07:39:21)
此话怎讲? 前两天几家人聊天,聊着聊着,平时那个牛逼哄哄,今年67岁的安迪在他88岁老爹面前哭的稀里哗啦“爸呀,我这日子没法过了。我们一家人平时因为忙都在外面买来吃,不会做饭。这不,还指望养老靠小我10岁的太太。这下子可好,虽然她也不太会做饭,可那也比我强啊。她上个星期中风,家里的天塌下来了。我自己有病,不会做饭,不能照顾她,她也不能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3)
(2022-11-08 12:06:30)
休战书 任查,也就是公认的老任,几个月就满60,说感慨吧,也没有那么矫情,就那么回事儿,日子一天天过。 最近在调整心情,要把心头小魔症干掉,体面结束烦人的骂战,也就是他与索菲亚闹得满城风雨的口水战,这以后的日子就没心烦了。 话得从头说。 任查是个按摩工,败顶,肚腩微凸,身高马大,有力气,一般的国人尤其女人在他的手下如同揉面团。面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2-11-07 16:01:07)
丹丹 说丹丹得先说说她父母的一段浪漫情话。 1962年,煤炭部文工团全国巡演大型舞剧“收租院”。其中一个演员舞姿曼妙,貌相极美。第二场演出完毕在后台卸妆时,只见有个英俊的小伙子怀里抱着一大束玫瑰花,向她走来。高高大大,文质彬彬,慈眉善目,满面春风,充满爱意对她和蔼地笑着,献上鲜花,祝贺她演出成功。他是贾汪煤矿工人医院的李医生,叫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22-11-06 12:41:17)
亲子鉴定 老钱50岁出头就已经白发苍苍,瘦骨嶙峋,每日坐在小锅屋的床上,头向前伸,努力捋直脖子,从那干瘪的胸溜溜地挤出一点气,然后再慢慢地往内吸气。实在来不及就会憋得青筋跳起,吐痰,其实没有痰,是喉管挤出的唾液,他的生活内容和意义似乎只有呼吸这一件简单的事。 矽肺病,是煤矿普遍的职业病。他80%肺泡内已经被粉尘充填硬化变成了石头,靠那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22-11-05 15:44:16)
孙寡妇常言道,人有享不完的福,也有受不完的罪,一切有因。命不好的人无论怎么努力,再有好运也把握不住。而对孙寡妇,只能说命比纸薄,哪有什么好运。早年嫁到贾汪煤矿,丈夫是井下采煤工。普通的家庭,普通的生活。可是他的丈夫在孩子三岁的时候遇难,留下可怜的娘俩,与其她众多丧夫女人一样列入寡妇大队。都已经是六十年代了,孙寡妇还是听信了婆家的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5)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