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之丘

《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个人资料
梧桐之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2-12-02 14:16:44)
穷人家的孩子一定要取个贱名,例如狗子、狗蛋、毛蛋等,才能在阎王爷派来小鬼上门索命,照着学名找人的时候,使其对不上他的阎王簿,可以躲过一死。 毛蛋这个名字是他的贱名,真得有用,活到20出头了,好好的,没毛病。 60年代初期,政府为了解决城镇人口吃饭,也就是就业,除了安排国营企业用工,大多数人都是大集体工,例如饭店、理发店、砖瓦厂,最不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2022-12-02 06:52:31)
给他们说再见 一 上午十点钟,初秋的太阳和煦明媚,我换上全黑正装,打上黑领带,去我们沿海小镇上的教堂。 吉尔老太前两天告诉我,她家的老头法兰克在医院里过世。虽然令我心头一震,可是很快又平静下来,答应一定会去教堂看望他最后一眼,给他道别说再见。 老夫妻生养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与我同岁。尽管只见过一两次,但是每次都很热情。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2-12-01 14:25:32)
张姨年轻的时候很漂亮,梳着烫大卷花儿头,非常像民国时期的电影演员周璇。 丈夫是电工,性情温和,和蔼可亲,黢黑的面孔上长着一双大大的,闪烁着机智的眼睛。家里三个孩子,大的是张姨的外甥女,叫金环,蚌埠的母亲改嫁就把15岁的大姑娘送到徐州的二姨家寄养,再就是亲生的儿子和女儿,一家人日子紧巴,可也过得开心。 文化大革命初期挖牛鬼蛇神地富反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2022-11-30 14:18:28)
不显山不露水,他怎么会一夜之间摇身一变成了矿区革委会副主任,真真奇怪。 贾汪煤矿各个派别林立,最后跟着市里形势走,踢派胜出,就是踢开党委闹革命的那一派,成立革命委员会,夺取了矿党委大权。 这个王大爷平时寡言少语,看上去也得五十出去了,满头白发。 人们知道,花翎红帽历来是用人的鲜血染成,手上得有血。 文化大革命来临的前夜,王大爷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22-11-29 14:45:59)
三姐的大名恐怕只有她的父母知道,全街坊邻居只知道她的外号三拐子,因为她太好骂人。一个大姑娘家的,骂出来的话连老娘们都脸红,典型的泼妇。人比较胖,满脸横肉,上嘴唇看起来短那么一丝,只要见她眉头一皱,俩眼挤兑,就知道她不开心,要骂人了。 长辈的喊“她三姐”,所以,我见了她只能规规矩矩喊三姐,别找没趣。 家里父母管不了,只是说你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2-11-28 10:53:42)
恶口诅咒是表象,心底邪恶是本质。-小花荣月 煤矿事故频仍,家里男人在井下工作,最忌讳女人诅咒,例如你死在井下吧。再急,可骂,不可咒,因为事情往往就很邪门,一咒,就准。一旦家里的女人吵架忘记了戒条,男人立即暴跳如雷,赶紧跑到工区请假,今天不能下井。 高瘸子自小得了小儿麻痹症,左腿坡脚,走起路来整个身子向左偏,本来个头就矮,偏摆下去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2022-11-27 12:37:15)
乌姨已经四十出头的人了,搁现在看得是小50岁,一家五口,丈夫在矿上是技术人员,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大的13,小的8岁,长得都随父亲,很好看。 可是乌姨不甘寂寞,不知道抽了什么疯,突然对矿上一个二三十岁的单身男人发生了感情。 于是这事儿搞得沸沸扬扬,满矿区都知道了她的事迹。 年轻男人是刚刚调配过来的大学毕业生,苏南人,个头很高,皮肤白净,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2-11-26 19:30:47)
1975年夏天,贾汪煤矿一条主街上高音喇叭震耳欲聋,高喊打倒,万岁之类的口号,热火朝天。人们纷纷向街上跑去,面色激动,声音急促,“要枪毙人了。” 那个时代不知怎么一回事,总是隔个一年半载的就会有行刑车队拉着死刑犯游街示众。 这一次不同,车上三个犯人都是煤矿工人。 一般来说,煤矿工人触犯极刑的概率非常小,因为大家有工资拿,生活相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2-11-25 18:50:22)
中央“文攻武卫”这个革命口号一经提出,立即受到矿区双方造反派的欢迎。他们感觉已经克制太长时间,期间净是打嘴仗,实在不耐烦。现在发展到王八瞅绿豆,对上眼了。看对方越看越生气,越看越感觉这个世界上必须是有他无我,有我无他,非得灭了对方,当然是肉体消灭那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不打不解气。 朗亚洲是一派头目,自称造反派,那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2-11-23 16:23:16)
七十岁的陈大姐从超市出来,拉着手拉车,装了够两三天吃的食物。走起路非常吃力的样子,走一个街口,就会倚在电线杆上休息一会儿。最近,她的痛风病又犯了,不是那么严重,可是走起路还是针刺一般的疼痛。好歹,离家就三条街。 她听到耳边似乎有人给她说话,转过头发现一个中年拉丁男人用磕磕巴巴的英语打招呼。她回忆不起来在什么地方见过他,出于礼貌,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