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之丘

《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个人资料
梧桐之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3-01-25 20:25:06)
一 1968年底出生的时候,在大学做助教的父亲正在顶着高帽子挨斗,右派分子是五种阶级敌人的最末位,最末,那也是敌人啊。他嘴犟,虽然被定为右派,可是从来不当一回事,我就是一心一意拥护政府,拥护共产党的知识分子,你们让我提意见,我也只是好心好意,避重就轻地说了一件小事情。红卫兵不管那一套,敌人就得斗,就得揍。文化大革命的做法是,阶级成分决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6)
(2023-01-20 08:38:06)
中国户口是农民身上的枷锁,是现代社会划分人类阶级的丑恶制度-小花荣月 深秋时节,地里的山芋,黄豆都已经归仓,大片空旷的土地散发着淡淡的土腥气,随着晨雾飘荡在空间。 农民们总算停下了连续大半年的劳作,在一起谈论冬天的计划,男人们进城做建筑,女人进城做餐馆,都是打工。姐妹们拉帮结伙,年纪大一些的带上年纪轻的,或者搭乘拖拉机或者家人用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3-01-15 07:19:29)
葛校长夫妇一辈子与人为善,自视甚高,不信鬼,不信邪。 一直都从事中小学教育事业,一直都在领导职务上,虽然没有赚大钱,可是日子还是相对体面。老了时运转强,学校老师以公务员退休,比一般企事业单位工资待遇还高,夫妻两人又都是校长,这又比一般老师高,到了2006年,每个月加起来超过两万元,哪怕是在职职工收入也比他们差一大截子。这一辈子什么梦都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4)
(2023-01-13 20:14:50)
友军间谍 一 苏副局长儿子失踪报案以后的第三天,南京长江段传来消息,说是岸边漂起一具男性尸体,大桥派出所通知家属和单位的人去认尸。 大家惊骇不已,一个个打起精神警惕地注意案情发展新动向。 下午,大家等来了前去认尸的办公室陈主任。老陈本来就是慢性子,这回看到大家巴望的眼神,动作又慢了些,点烟,吸烟,吐烟,急死大伙儿。火候到,这才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2)
(2023-01-12 07:21:27)
我也想找个情人,那可真不好找啊。年老的吧下不去手,年轻的吧不好下手。远的吧怕不方便,近的吧怕走漏风声,不如我的我看不上,比我强的他又看不上我。以前吧是有贼心没贼胆,现在呢是有贼心有贼胆,可是发现贼没了。我就纳闷了,你们都是咋找的呢?(网络段子) 有的人好奇,海外的华人,特别是准备二婚的老人约会多久可以睡了? 依我看,问的人好奇心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3)
(2023-01-09 07:44:08)
1988年去澳大利亚引进煤矿设备最后的培训,一行5人。培训要求实际操作人员学习操作使用方法。 团队组成由地方省煤炭厅副厅长带队,成员包括煤炭部一个处长,两个煤机厂的总工程师,规格虽然很高,可是对方不知情,他们只知道来人都是一线操作工。这边之所以隐瞒不报,也是感觉不合适,只不过那个年头出国名额太少,各行各业的干部多,都得安排出趟国,体验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9)
(2023-01-07 09:02:13)
想起八十年代初,因公出国每日餐食补助资金$17.5,想想现在出国人员的挥霍,唐工程师不禁感慨万千。 当时那叫穷。穷得上不了台面,抬不起头,昂不起胸。 虽然穷则独善其身也能做到,不羡慕,不嫉妒,安然处之。可是穷毕竟不是个什么可以炫耀的事情。 就说1984年去澳大利亚出公差,进口设备那次。 按照规定,住房住一般带卫生间的旅馆,两个人合住一间,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8)
(2023-01-06 07:00:47)
二十六岁提拔为社办企业厂长,在当地那是凤毛麟角,出类拔萃,没上过大学的熊斌被大家看好,有办法,总能搞来活儿干。 苏南地区七十年代末期社办企业中规中矩地全面开花,知青回城必须安排就业,因此就出台了替工政策,父母早退让出名额给回城子女。这些退休的老工人,老技术人员身强力壮,一拳头能把土墙打出一个洞来。 熊斌聘请上海的技术人员来他们社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2023-01-05 07:57:51)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早在民国年间,雍礼泉的祖父就随着曾祖父在洪泽湖上使船,后来子女越生越多,于是就在岸上赁了一处房子安居下来,男人们依然在水上混生活。他的祖父祖母不得了,生了十几个孩子,成活了七个,日子过得贼穷,祖父懊恼得不行,后来与孙辈的谈话中全都怪罪于当时没有避孕措施,他们不想要那么多孩子,可是上岸以后,必须得行房,孩子自然是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23-01-01 10:38:49)
以工代干是个时代现象。 全中国有工人农民之分,到了城里则又有干部工人之分。只有部队转业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才可以自然获得干部身份。哪怕工人,农民提了干,例如副总理吴桂贤,陈永贵那也得“以工代干”。可以负责任地说,从工人转干部好比登天, 1983年,中组部、人事部发出了《关于整顿“以工代干”问题的通知》,提出了妥善解决“以工代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