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之丘

《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个人资料
梧桐之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3-01-09 07:44:08)
1988年去澳大利亚引进煤矿设备最后的培训,一行5人。培训要求实际操作人员学习操作使用方法。 团队组成由地方省煤炭厅副厅长带队,成员包括煤炭部一个处长,两个煤机厂的总工程师,规格虽然很高,可是对方不知情,他们只知道来人都是一线操作工。这边之所以隐瞒不报,也是感觉不合适,只不过那个年头出国名额太少,各行各业的干部多,都得安排出趟国,体验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9)
(2023-01-07 09:02:13)
想起八十年代初,因公出国每日餐食补助资金$17.5,想想现在出国人员的挥霍,唐工程师不禁感慨万千。 当时那叫穷。穷得上不了台面,抬不起头,昂不起胸。 虽然穷则独善其身也能做到,不羡慕,不嫉妒,安然处之。可是穷毕竟不是个什么可以炫耀的事情。 就说1984年去澳大利亚出公差,进口设备那次。 按照规定,住房住一般带卫生间的旅馆,两个人合住一间,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8)
(2023-01-06 07:00:47)
二十六岁提拔为社办企业厂长,在当地那是凤毛麟角,出类拔萃,没上过大学的熊斌被大家看好,有办法,总能搞来活儿干。 苏南地区七十年代末期社办企业中规中矩地全面开花,知青回城必须安排就业,因此就出台了替工政策,父母早退让出名额给回城子女。这些退休的老工人,老技术人员身强力壮,一拳头能把土墙打出一个洞来。 熊斌聘请上海的技术人员来他们社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2023-01-05 07:57:51)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早在民国年间,雍礼泉的祖父就随着曾祖父在洪泽湖上使船,后来子女越生越多,于是就在岸上赁了一处房子安居下来,男人们依然在水上混生活。他的祖父祖母不得了,生了十几个孩子,成活了七个,日子过得贼穷,祖父懊恼得不行,后来与孙辈的谈话中全都怪罪于当时没有避孕措施,他们不想要那么多孩子,可是上岸以后,必须得行房,孩子自然是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23-01-01 10:38:49)
以工代干是个时代现象。 全中国有工人农民之分,到了城里则又有干部工人之分。只有部队转业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才可以自然获得干部身份。哪怕工人,农民提了干,例如副总理吴桂贤,陈永贵那也得“以工代干”。可以负责任地说,从工人转干部好比登天, 1983年,中组部、人事部发出了《关于整顿“以工代干”问题的通知》,提出了妥善解决“以工代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私语》 IntimateWhisper 第一章:法拉盛老高 上集 一 老高68岁,刚刚办完离婚,神色疲惫地独自在家彷徨。 这是他第三次离婚。 老高重情义,在外州每次离婚都给对方一套付清的房子,解除双方后顾之忧。 他喜爱异性,痛恨同志,喜欢美女,而且要年轻,头两次婚姻对方都是二十几岁的大姑娘。第三次46岁,比自己小22岁。 不像前两次恨不能喝个通宵一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2022-12-27 07:59:22)
1989年秋天,宁沪双层旅游列车正式开通。 每天几十次班车对开,最繁忙时段是一大早4点钟到8点钟,下午4点钟到8点钟。列车直达终点,中间不停站,什么常州、无锡、苏州一律不停靠,使性子一气行驶三个半小时,这边到上海,那边到南京。 究竟是个新鲜事儿,既节省时间,又干净安全,还能坐上二层观光,在目的地办完事无需住旅馆,当天打来回,一举好几得,大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2022-12-25 08:47:21)
二十八岁年轻的工程师小荣八十年代中期分了两居室新房,他们这对儿没有孩子的双职工在省会那是很惬意的。虽然没有洋洋得意的炫耀,可事实本身让单位的老少爷们,尤其是妻子单位那些年轻人羡慕不已,因为他们也就比荣工小几岁,都在等房子结婚,可是论资排辈的话,没有十年八年的,连房毛儿也见不着。虽然各个单位都在积极找钱盖房子,可是非常难,欠账太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2022-12-24 12:24:27)
一大早,办公大楼里炸开了锅。行政处副处长老刘刚刚在单位大门口被公共汽车撞死了。 这是办公室第一件大事,成为首要话题。大家互相转告,纷纷打听各种细节。 细节也不多,只是今早刘处长骑着自行车往大楼院里拐弯的时候被刚刚启动的大巴撞倒,鬼使神差的,人怎么就卷到车轮子下面,使这个本来就寡言少语的人彻底无语了。 老刘也就五十出头,人很精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22-12-23 11:30:44)
残缺的爱 少女的痴情与颓废的凄美结合成残缺的爱。-小花荣月 于素玲是个聪明伶俐性格豪放顽皮泼辣的女孩子。 那个处于繁忙交通大道的村庄,几百年来,经过演变,不断扩大,现如今变成小镇。南来北往的历代文人骚客曾经驻足停留,留下墨迹,留下文化,使原本土黄干瘪的不毛之地滋生了私塾、书画文化事业。 她的外公外婆是读书人,也是过路文人培育的种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